翻译家许渊冲:诗意人生一百年

2021-07-15 14:14宗和
新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杨振宁许渊冲诗词

宗和

6月17日,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这位热爱翻译的老人,曾发出响亮誓言:“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如今,来不及看到这项成果,他就匆匆和这个世界挥别。

他先后出版了180多本中英法文翻译著作,将中国的唐诗宋词以及《诗经》《楚辞》《论语》《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翻译成英文、法文,将西方名著《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译成中文。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译作《西厢记》被英国出版界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百岁之际,他又出版了《西南联大求学日记》《古诗里的核心词》“画说经典”以及“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等,蔚为大观。

从夜晚偷来时间

年过百岁,老翻译家许渊冲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节奏,没有停下翻译的脚步。在斗室里,他的书桌对面一壁书,手边一张几,背后一幅字。除此之外,四白落地,别无长物。老先生没有助理,很早就学会了用电脑。他打字很慢,眯着眼睛凑近键盘,坚持自己输入每一个字。他每日9点或10点起床,开始进行翻译,或是看书、会客,下午将翻译成果录入电脑,晚上10点时停止敲键盘,每夜11点至凌晨三四点是他雷打不动的翻译时间。直到到凌晨四五点他才入睡,第二天如此循环往复。

老先生引用了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诗句,来阐述自己的“时间管理”: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从夜晚偷来时间)。寥寥数语,透露出老人独特的养生术,向夜晚偷一点点时间,给自己心灵多一点点喜悦和满足。

不为繁华易匠心

择一事,且终一生。早年的求学路,让许老把“创造美”视为毕生追求。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在这里,他与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同窗,听冯友兰、金岳霖讲哲学,朱自清、朱光潜讲散文,沈从文讲小说,闻一多讲诗词,曹禺讲戏剧,叶公超、钱钟书讲英文,吴宓讲欧洲文学史。在这里,他走近莎士比亚、歌德、司汤达、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徜徉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世界,让他心中植根下传播文化的火种。

1948年,许渊冲赴法留学。他身处巴黎,在心中抱定学成归国的志向。两年后,31岁的许渊冲学成归国。在大学执教的同时,继续着自己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之后几年时间,他成为我国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第一人。

40年前,他在将要出版的第一本论文集《翻译的艺术》前言中写下:“我想,中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就是把一部分外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把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世界文化中去,使世界文化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光辉灿烂。”

让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是他毕生心愿。“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我们正在走向复兴,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2017年2月,许渊冲做客《朗读者》节目。96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徐徐迈入会场,颤巍巍递出了一张名片——“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乍一听,似乎有些张狂的意味。可他立马解释道:“我实事求是!”在2014年,国际译联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许渊冲。这个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曾颁发给英国人、美国人、挪威人、拉美人,最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老翻译家没有去颁奖现场,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相比起这个衡量终身成就的奖项,他更大的豪情在未来。

恰同学少年

许渊冲虽然贵为翻译界的泰斗,但在求学初期,他对外语并没有什么兴趣。在他的日记里,许渊冲称自己小时候学英语的感受是恼火。他读小学四年级,26个英文字母排在眼前,他编成了顺口溜。“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是WXYZ。“儿子”sons被他注音为“孙子”,“女儿”daughters是“刀豆子”。时隔多年,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出了点评:“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直到中学,他渐渐迷上了集邮,收集外国的邮票时,才觉出英文“有点用处”。

1940年5月29日,许渊冲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个日子。那天,为外文系四年级的学生讲作文和翻译的吴宓教授专门叫住了他。那时吴宓听闻,许渊冲的俄文课成绩“小考100分,大考100分,总评还是100 ”,夸他“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分数”。“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老教授,这话对一个19岁的青年是多大的鼓舞!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欧洲文学史》一定也要考第一。结果我没有辜负吴先生的期望。”许渊冲在日记里写道。

在西南联大的同学里,许渊冲推崇的,头一个就是物理系的杨振宁。他三番五次夸赞杨振宁确然是“天才”,是“两万人中的第二名”考入西南联大之人。这夸赞里却也带了几分不服气的意味,他提及杨4岁认字,其母“教了3000多个”,而自己4岁时只会300个字,是因“母亲去世了”。又说起杨振宁5岁能背诵《龙文鞭影》,惜不解其意,而自己已会看白话小说,能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

他和杨振宁一起上叶公超教授的“大一英文”,第一次小考,外文系的许渊冲考了85分,而物理系的杨振宁却得了95分。“无怪乎他小时候就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了。这不是天才吗?”许渊冲感慨。他与杨振宁的交情,因毕业后的各自际遇而暂时中断,又在半个多世纪之后,重新于北京交汇。

他读了《杨振宁文选》,发觉其中提到“做物理研究之三要素是三个P,Perception, Persistence,Power。即眼光、坚持与力量”。“可以译成‘眼力、毅力与能力。”他对杨振宁说。“那不是把‘三P变成‘三力了吗?”杨振宁问。“你本来就是力学大师嘛!”许渊冲答。

他在西南联大的老校友中,显得格外活跃。每每新书出版,就要给在世的师长、同学寄去,若谁不在了,就给对方的子女寄去,扉页题词。给作家汪曾祺的献词是“同是联大人,各折月宫桂 ”;给历史学家何兆武的是“当年春城梦蝴蝶,今日清华听杜鹃”;给画家吴冠中题了“诗是抽象的画,画是具体的诗”;给做卫星的王希季是“卫星是天上的诗词,诗词是人间的明星”;给化学家申泮文的是“译学也是化学,化原文为译文”;杨振宁的则是“科学是多中见一,艺术是一中见多”。

爱情好像灯光

许渊冲的妻子照君原名赵军。1948年,15岁的赵军来到西柏坡,从事密电码工作。第一次见毛主席时,主席问她叫什么,她答“赵军”。主席说:“昭君是要出塞的嘛!”从此,她将名字更改为“照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革命”照君的前途光明,“什么工作都任我选”,但她选择了读书,因而认识了从巴黎学成归来教书的许渊冲,两人于1959年结成伉俪。

近六十年来,无论是逆境顺境,照君对许渊冲的崇拜与爱慕始终不变。照君总是用最饱满的情绪,最华美的辞藻,热切赞美着自己的“男神”,上天是如此眷顾许渊冲,让他品尝到事业和爱情的极致滋味。

2018年,与他携手了大半生的妻子去世了。那段时间他异常沉默,有时甚至一晚上只睡一两个小时。他曾在书里数次赞叹雪莱的名言:“爱情好像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80余年的翻译生涯,许渊冲坚持“形美、意美、音美”的翻译理念,即翻译出的诗词,要像原诗的格式韵律一样工整押韵,更要有原诗思想上的意境之美。在翻译时“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他对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与赤诚令人动容。

因此他翻译的诗词注重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十分押韵,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他译的英文版也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且诗词中境界全出,是不折不扣的“意译派”。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他翻译成When I left there ,Willows shed tear;“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他译作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译作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ish,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虽已高龄,许渊冲仍关心时事,谈及当今世界文明之间存在的分歧,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或可提供解决思路。他不断提及《道德经》里的智慧,“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真理可知,但未必是你所认识到的真理)”,这是他对“道可道,非常道”的精妙理解与翻译。他还曾撰文谈孔子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什么事都只想到自己一个人,而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果双方都能易地而处,为对方着想,双方就可以和平共处。对照当下,他认为这些也是西方文明应该学习的道理。

对未来,对年轻人,许老一直充满期待和信心。许渊冲说:“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后人的翻译哪怕只超过我一句,都是成就。”今年儿童节前,许渊冲还寄语小朋友们:“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

先生已仙逝,但他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会始终鼓舞千千万万的后来者。生命的离去从不以世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正如许渊冲生前所说:“人生要尽其所能,得其所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许渊冲的百岁传奇,远远没有结束……

(本文综合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教育家》等)

猜你喜欢
杨振宁许渊冲诗词
元 日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杨振宁的放弃
折桂令·客窗清明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