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

2021-07-15 08:10魏建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7期
关键词:低段学生小学教育

魏建阳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对其课堂表现进行密切关注,保证在课堂中科学提高学生专注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科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提高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各类事物有更加专业的态度,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其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和更加优秀的学习技能和思考方式。

【关键词】小学教育;低段学生;专注态度

一、引言

专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身心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他们往往难以专注于课堂,容易影响信息获取、思考创造等多项能力的发展。注意力的不集中对学生养成沉稳的性格,以及优秀的学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阻碍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需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专注力,避免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弥补课堂内容。

二、小学低年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带来的问题分析

创新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依旧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思维创造力以及沉稳性格正常发展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好奇心较强的学生较为好动,在课堂内难以安静听讲,类似于诸多小学生都存在的玩笔、咬指甲、看向窗外或和周围同学讲话等诸多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会影响师生在课堂内的密切互动。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专注力度不够,导致错过重要学习内容,课后进行作业或相应任务活动的过程中无法高效完成,影响学生学习自信心以及内在文化素养的提升。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由于好玩,在课后家庭环境中长时间沉迷于游戏,导致在课堂内心不在焉,头脑内一直回想游戏或其认为的趣味性事件,导致无法集中精力于课本知识以及课堂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马虎、粗心的性格特点,做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错误,学习做事拖沓,效率不高,也会影响学生个人品质成长,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诸多消极影响。

三、提高低年段学生课堂专注力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喜好,增加趣味互动教学

在加强低年级学生在各类课堂专注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更关注“新潮”事物,这也是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潮事物有所了解,并对教育领域中最新的心理学内容进行积极学习。只有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让互动教学充满趣味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度。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有关于古诗词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的文化背景,并以此开展现代化事物的创新探索,通过和学生的兴趣喜好不断契合,将三者融合于课堂互动环节。学习《元日》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节日文化习俗为主题,制作精彩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关注。根据幻灯片背景提示,教师需要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年兽知识以及爆竹文化习俗的来源进行游戏互动。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播放有关于元日习俗以及年兽爆竹等文化因素的动画片情节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片之后积极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并将《元日》前两句进行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了解文化内涵之后,学生对两句诗词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背诵难度也会逐渐下降。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密切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问答互动,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化环境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契合于学生喜好的课堂内容,才能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切。因此,趣味化课堂也是当前小学低年级教师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的主要方向,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将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思维创造力和课本知识不断靠拢,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剔除干扰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好奇心较强的主要特点,导致其在课堂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创新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尚未实现创新化发展,和外界环境因素相比,无法对学生形成吸引力,所以,教师需要以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彼此距离为主题,为学生剔除其它干扰因素,吸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到各类学习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连贯性特点的数学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随时集中注意力。如,在学习乘法知识时,教师留意观察在课堂中容易“溜号”、有小动作并且和其他同学开小差的学生群体,然后可在课后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教师首先要避免批评性语言的应用,而是要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交流之际,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与众不同的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不断放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教师眼中的形象。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学生的态度会有较大的转变。而且,若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趣味性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会收到更良好的课堂效果。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内心了解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从而使得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一般来说,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其思维也会较为灵活。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看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班级内部探索的氛围更加浓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教师也会获得更多教学经验,并会在课堂内为学生排除更多的干扰因素。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对学生形成吸引力的外界因素。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入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为学生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以此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下师生的敌对关系,完善基础教学条件。

(三)尊重学生地位,引导学生专注课堂

科学化、趣味化的策略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正确利用低年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对学生进行指正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多加关注,确保科学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实施。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开始10分钟左右,学生专注点容易出现转移。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开发轻松游戏、口诀、口令、课间手指操等提醒学生将注意力转回到课本知识中。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编撰一些类似于“大眼睛,看黑板”“一二三,请坐好”等具有提醒效果的口令。此外,师生还可以约定好暗号:教师背乘法口诀上半句,学生接着背后半句,如,师背诵“五五”,生就接着念“二十五”。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加强口诀的熟练程度,时刻督促自身的行为。而在语文课上,教师则可以背名言上半句,学生接着背后半句,如,师背诵“学如逆水行舟”,生就接着念“不进则退”。该类方法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知识的尊重,并且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加活跃的表现。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可使得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这对学生日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优秀学科素养以及道德品质都有着积极影响。

四、结束语

良好的课堂习惯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基石。所以,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课堂专注力入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堂礼仪,发现自身好奇心、思维创造力强所带来的闪光点。这样,有助于实现小学低年段创新教学策略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新时代教学课堂中全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柳萍.农村小學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16):141.

[2]彭先妹.如何提高小学低中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6):123-124.

[3]董祖兴,侯志强.提高小学低中段学生课堂注意力方法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163.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低段学生小学教育
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图形谱教学培养低段学生音准能力浅探
提高农村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究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