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供给视角 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

2021-07-16 03:47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能效耦合远程

王 青

(湘潭开放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引 言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当前,“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教育资源稀缺及分布不均衡现状,助推了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对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供给侧改革要从供给入手,其成效更取决于供给的精准程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为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农民教育机构要不断优化教育供给。按照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供给要素的能效,主动融合助农、涉农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共建共享。同时结合教育需求变化,做好精准教育供给。作为农民教育之一的远程开放教育要加强优化教育助农能效研究,从现有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寻求提高教育供给的精准和靶向,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计划助力。

一、远程开放教育教育助农现状

远程教育是借助技术手段由远程教学机构及其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类人际辅导,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与设施的支持服务总和[2]。2004年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凭借自身系统办学和远程教育服务优势,承担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简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利用省级42所电大及其所属一千一百多个教学点,培养了大批本土化的新农村建设者,为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有效缓解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状,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了人才保障。如在省级分部中(以湖南为例),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以“互联网+教育”思维为指导,发挥系统下辖13所基层电大教育资源,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与当地教育扶贫精准对接。依托农民大学生学习平台进行网上学习支持服务,同时,依据区域特色和学员需求,开展了田间课堂、基地实践等个性化线下教学活动。截至2019年底,先后培养了农民大学生四十多万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后备人才和骨干力量。但是在教育助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出教育供给与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助农教育资源供给较分散,教育供给技术待提高。新时代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作为具有系统办学优势的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进一步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提高教育供给的能效势在必行。

二、教育供给视角下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多次提到,各地政府在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中需要依托“互联网+教育”,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农民赋能。远程开放教育在为农民赋能过程中,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强教育供给与需求研究,做好教育助农的精准有效是现实所需。

(一)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1.强化教育功效,助力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实现乡村振兴计划需要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创造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3元,其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低于国家平均水平[3]。2019年3月,《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要培养5万名湖南农民学习者,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其中强调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中远程开放教育要承担教育任务。湖南电大系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转变观念,结合当地实际优化教育助农能效。培养农民具备脱贫、增收的基本素能,圆满完成教育助农任务。

2.优化专业结构,助推农民教育精准供给

国家开放大学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全国各地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截至2018年底,农民大学生项目在湖南区域实现了全面覆盖,学员遍及全省14个市州所有行政村。据调查,有68%的毕业生从事村级管理工作或成为基层后备干部,只有20%毕业生从事涉农创业,其比例相对较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因此,笔者认为,从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供给方看,要加强与跨界行业、涉农、助农部门的耦合,调整农民人才专业培养结构,做好精准教育助农。

(二)关注供给与需求变化,做好农民教育供给侧改革

1.基于学习者,农民远程开放教育需求增多

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供给方要关注教育需求变化,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精准供给。据《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在“最期待在线教育的改进政策”选项中,41.6%的被调查用户选择了“期待审核在线教育内容质量、健康导向”;22.99%的被调查用户希望在线教育平台加强审核教师资格[4]。从在线教育需求来看,在线学习者更加重视教学内容、健康导向和教师资质及能力。因此,电大系统要围绕学习者对在线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新需求,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上,从教育导向、学习资源和师资等供给方面入手,满足学习者需求变化。

图1 2018年在线学习者最期待在线教育的改进政策选项调查统计

2.基于教育者,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供给不足

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了线上整体推动,线下差异化补充。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教育供给能力与效果存在不足:一是在线上平台学习中,人的耦合不紧密,教学实施逐层能效耗减,师生、教师间交流互动弱化,其配合和沟通存在情感上的分离;二是教学资源建设和组合面对多元化教育需求,教育供给方与社会需求、个体需求耦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习者内在的自主动力,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三是线上平台的搭建还是固守学习资源的添减、进度的监控,新技术与教育行为耦合不紧密,以技术增强教育供给的水平和力度不足。

三、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耦合效应是指在物理研究中群体中两个或以上个体通过相互作用,彼此间影响会联合产生增效。基于教师、社会跨界机构、民间组织和新技术的耦合,提高教育助农的精准性,放大仅依靠教育机构开展教育助农的能效。按照该理论从三个方面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提升其在教育助农中的能效。一是在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中促成两个或以上社会助农、涉农力量加入教育队伍。在教育服务过程中,当彼此联动耦合越紧密,联动作用就越大,会增强教育助农能效;二是增强教师团队之间耦合,在教育实施中彼此联动,促进团队间协同合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避免能力与效果逐层耗弱;三是加强教育供给与人工智能融合,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教育服务水平,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的有味、有用、有效。

(二)现实依据

根据《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化程度在逐步提高。当教育机构与涉农组织间产生耦合,增加彼此联动后,可以精准把握大部分农民的教育需求变化,优化农民教育供给。报告还显示,全国16省设有324个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或联盟,有49.69%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其中。二是通过全社会参与教育助农继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占比,实现教育助农资源共享。《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高素质农民队伍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1%;拥有农民技术员职称的人仅有15.38%;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有12.38%。因此,要调动社会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教育助农,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和不同形式上提升教育助农共享能效。

四、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的驱动力

(一)政策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贯彻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制定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从国家意识和政策角度提出要重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推进教育现代化[5]。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以教育现代化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2017]31号文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6]。体现了教育供给方需要发挥全社会力量,贯穿个体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以三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教育部文件教职成厅[2019]8号文提出:为促进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把教学过程关,规范教学管理环节,不断优化全程管理,还要依据个体学习需求精准把握教育培养方向,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改革优化[7]。2019年湖南出台了《湖南省乡村人才行动计划》,并提出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8]。一系列国家政策和区域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为优化教育助农能效指明了方向,成为推动优化农民教育能效的政策驱动力。

(二)技术驱动力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主要用于实现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技术科学。《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预测了2019年-2023年期间,人工智能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六项技术之一。在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间区间中,人工智能和混合现实在中期(2020年-2021年)成为技术主导。它将增强“智能+”时代的智能化教育,促进教学设计的重构、优化学习环境,推动新技术与教学深入融合[9]。实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营造智能化学习情境,增强数字化环境中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自2017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了“人工智能”,2019年更明确要深化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能效的技术驱动力。一是依靠人工智能推动全过程教育管理,减少工作能效逐层耗弱;二是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农民教育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图2 《地平线报告(2019年高等教育版)》框架

五、优化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策略

在教育政策、科学技术驱动下,打造农民远程开放教育绿色生态系统,实现全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助农格局。电大系统要主动打破单兵作战似的教育供给壁垒,增强系统内外部耦合,提高农民教育供给能效。增强横向和纵向体系中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及农民远程教育主体之间耦合。借助人工智能改变物理层面的教育数据添加、复制,推动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助农能效先进化、精准化。

(一)加强系统教师团队间耦合,努力提升教育供给者协作力

后现代教师专业化构建原则认为,教师应该增强其对教学和学生方面影响[10]。将教师的导学服务从学习专业知识扩宽到思想、文化等,通过教师自身行为、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笔者认为,在英国开放大学“辅导——咨询教师”角色基础上,可以将教师细分为专业导学教师和管理导学教师,以“持续关注”理论增强农民学习者学术性和非学术性导学联动作用。

从表1看出:1.教师团队要明确分工。专业导学教师团队负责学术性服务,如国开系统、省级分部专业责任教师,分校课程辅导教师还有跨界专业人士团队,做好专业教与学的融合共建,注重学习思维、技能培养和各类资讯推荐等导学工作;管理导学教师团队负责非学术性服务,做好农民学习者全过程关注和陪伴,增强群体情感的培养与维护,打破学习孤独感,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学习心态,在不同学习阶段注入学习动力。2.导学教师团队之间要紧密耦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相互配合的协同能力,从而产生团队合作增效,提高精准支持服务能效。

表1 导学教师团队之间教学与管理的耦合

(二)加强与涉农民间组织间耦合,精准把握教育供给的指向性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市场、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民间组织通过学习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协会成员,提高农民收入及增加农业效益。例如,日本农协全程参与了组织农业生产、农资购买、销售农产品等活动,还代表协会农民向有关部门发声,在农民转化教育中发挥了桥梁作用。《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2018年,笔者在对湖南省湘潭县竹木质制品协会和湘潭县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调研中,发现当地农业产业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都自发加入了协会。他们通过协会抱团互助发展,同时也通过协会实现与政府部门衔接。

因此,在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中,要主动加强与涉农组织之间沟通联动,让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紧密耦合。一是通过建立与涉农组织的耦合,获悉组织成员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迫切的教育诉求。根据教育需求变化,分析、调整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供给。比如,国家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认证资格制度,具有一定涉农技能、涉农学历的农民方可申报职业农民任职资格。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应注重涉农专业建设,帮助农民学习者在教育学习后具备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的资格。笔者在湖南有关地区调查发现,这一需求量很大。二是通过加强与涉农民间组织之间耦合,面对农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丰收不增收情况,及时调整教育助农方向,加大农民新知识、新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风险防控能力。

(三)加强与跨界行业之间耦合,积极提高助农教育资源共享率

现在国家人社部、商务部和妇联等机构都在致力于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妇女素质教育。同时,各类教育机构也以职业教育形式为乡村振兴建设储备、输送各类人才。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要求,农民远程开放教育要打破固有思维构建,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思路,将教育助农从政府部门、机构、行业各自为阵优化成融合共建的多方协同合作,激活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与跨界行业之间耦合效应。

1.纵向到底全面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协作融合,并层层下沉,实现省、市、县、镇和村级基层组织和教育机构之间耦合。在耦合过程中,远程开放教育做好线上教育资源、学习考核形式的整合、引导。同时线下加强与各级部门合作,为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发挥各方优势。如请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农民学生精准解读政策。走进乡村田间摸清农民个体教育诉求,进而做好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呈现虽跨界却互为助农教育的支撑,互为助农教育的合作。

2.横向到边在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中,将职业教育和国家涉农、助农等部门项目加以融合共享。比如,可将人社局定期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商务部启动的电商培训等项目植入农民远程开放教育线下学习支持服务中。加强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和跨界行业之间耦合,将培养范围扩展到产、销、服全过程,缓解农业发展中人才紧缺问题。

(四)加强与人工智能耦合,不断创新智能教育供给环境

当前,教育领域加大了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助农的学习支持服务手段[11]。据亿欧调查显示,处于不同农业建设环节中涉农人员对知识的需求目标明确并各有侧重。因此,加强农民远程开放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智能引擎,建立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智能教育服务能力,为教育助农提供精准化、靶向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首先,建设自适应的学习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适应学习平台建设,让学习平台具备集数据科学、统计学、心理测量、标记等功能。从教育供给端入手,依据学习者学习行为变化,为学习者提供独立的学习帮助,指导学习者拟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加大精准化数字资源推送。如Knewton平台的核心技术是适配学习技术,以学习行为数据为基础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支持服务。其次,加强教学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耦合。利用网络新技术,个性化设计教学,按需因材施教,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如设立"AI实验室"等线下教学工具,加强线上线下学习行为联动,提高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工作智能化。再次,加强教育行为评估。在教学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通过对师生行为数据分析,掌握教师、学生行为轨迹冷、热变化趋势,开展教育行为评估并调整教育工作。

总之,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远程开放教育要继续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在国家教育政策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加大社会全方位融合发展,增强社会涉农教育诸要素之间耦合,建立人、跨界行业、民间组织和新技术的耦合联动,不断提升农民远程开放教育精准助农能效。

猜你喜欢
能效耦合远程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远程求助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数字化赋能节能服务智慧化创新能效管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