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先驱

2021-07-16 04:22冀小兰
档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冀小兰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本刊特开设“建党百年专题”,依托档案、史料、书籍等素材,秉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之理念,回望与怀念党的百年奋斗路,以期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鲜活生动教材。

引  语

1949年,在党中央即将从河北西柏坡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对身边的同志感叹:“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毛泽东感叹和怀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李大钊,饱含着浓浓深意。那是一个熠熠生辉的红色起点——在时代风云变幻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个群体,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踏上不畏艰辛、前赴后继的道路。

青春表白  迎接曙光

李大钊,生于1889年,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起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并在那里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等人共同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宣传阵地。在1916年9月1日发表的《青春》一文中,李大钊用青春萌动、朝气蓬勃的文字表达:青年应“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些文字,从那时起至今的百余年间,被无数人放声朗读或默默吟诵,成为经典的青春之歌。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中国后,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事件对于世界和中国的重大意义,他预言“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化,其萌芽即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泊之中”“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彼时,已经接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职的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高度评价了庶民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并提出“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十月革命曙光的照耀和指引下,李大钊和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生新篇章。李大钊自身也正是在了解、宣传、研究十月革命的过程中,迅速实现了自身从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成为了中国最早擎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播撒火种  中国道路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给友人书写了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表达了弘扬道德与正义,唤起民众寻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1919年5月5日,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李大钊在《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被公认为五四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为重要的著作。他还在北京大学开设课程,广泛结交青年朋友,在他的身边逐渐聚拢了一批像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黄日葵、罗章龙、刘仁静这样的进步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火种的先进群体。

在这里,有一段红色佳话特别值得一提。1918年冬,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走进了北大红楼,他就是来自湖南、日后改变中国命运的毛泽东。经由杨昌济教授向李大钊推荐,毛泽东成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报阅览室的助理员。青年毛泽东每天从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出发,步行到刚刚落成的沙滩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的姓名,管理十五种中外文报纸。这期间,毛泽东在李大钊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日后,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回忆道:“我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在李大钊手下,很快地发展,走到马克思主义的路上。李大钊是我的老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矛盾与冲突。在关于“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问题”“无政府主义问题”的三次重大争论中,李大钊都站在了斗争的前列,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极其难得的是,李大钊不仅从一开始就具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清晰自觉,还列举了一些具体方法和原则。他提出不能“偏于纸上空谈”,要“向实际的方面去作”;“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李大钊在中国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原则,这些思想见解影响了身边的毛泽东等人,启发他们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过程中寻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筹划建党  构架伟业

李大钊积极将真理的星火在黑暗中传播,并同时担当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筹划者、组织者和创立者的角色。

早在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尔格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党筹备工作。

1920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会见,后来又引见促成维经斯基与陈独秀的会谈。同年5月,陈独秀等人在征求了李大钊意见后,将商议成立的党组织名称定名为“中国共产党”。10月,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921年3月,李大钊公开呼吁创建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付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后来毛泽东回顾道:“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李大钊虽然未出席“一大”,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关于这一点,就连年长他10岁、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党的书记的陈独秀也曾自谦道:“‘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北方的工人运动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陇海铁路、长辛店、开滦五矿等大小百余次斗争中,扩大了党的领导,发展了一批党员。从1922年起,唐山、张家口、山海关、保定、石家庄、安平等地陆续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中,1923年10月建立的安平县台城村特别支部,成为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到1925年,河北的党组织已遍及全省主要地区。在北方区委领导的更大范围里,党组织的规模从1925年10月的225名党员,迅速发展到1926年3月的133个支部、1500名党员。这些都为迎接日后更为残酷的斗争、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储备了重要力量。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60余人。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坦言:“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励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这也成为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绝唱。他在狱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给了无产阶级战士一个最好榜样”。

1927年4月28日上午,李大钊等20人被秘密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后院杀害,他第一个走上绞刑台,神色未变,从容就义,时年38岁。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这既是李大钊一生的真实写照,也体现着那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道德自觉和责任担当。他们是先驱前导,他们在前行开路,他们是伟大事业的前奏。他们也因此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

猜你喜欢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