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2021-07-19 02:23熊若愚
中华魂 2021年7期
关键词:强国总书记精神

熊若愚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创造并延续五千多年文明的优秀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以文化人,通过勤劳和智慧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发展。近代以后,由于外敌入侵和封建专制统治,文化发展日渐衰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建设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强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这个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文化强国的首要问题是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党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建党之初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将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创建者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等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家,为党的建设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性成就。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崇高的文化理想,从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出发,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确定文化纲领、文化目标和文化政策,更好担负起党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确保到2035年全面建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打上其所从属的意识形态的鲜明烙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定文化信仰,用根本制度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贯穿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要教育引导文化战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文化强国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到把握方向导向、创新思维思路、改革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固本开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让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同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群众普遍过上了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对高品质精神追求更加强烈。建设文化强国,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富有中国特质,更能激励人民群众通过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追求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文化强国建设的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极大提升全民族精神品位和文化品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塑造人民满意的艺术形象,不断推出讴歌人民、打动心灵的文艺精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向,号准城乡居民公共文化需求脉搏,瞄准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弱项,聚焦文化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民在参与文化创造中接受文化熏陶和洗礼,真正做到以文化人,提高人民文化水准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打江山、守江山,最要紧的就是流淌在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革命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把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红色传统教育,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承伟大中国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在时代和实践发展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风貌。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作出既有当代生活底蕴又有文化传统血脉的文艺精品。增强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传承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追求、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持中华文化理想,扎根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进行文化创造,在建设文化强国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不强,关键看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不是文化强国,关键要看其核心价值观能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能不能发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弘扬包括伟大抗疫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做到铭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坚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文明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建设文化强国,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群众,让人民有信仰,让国家有力量。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人们群众从“四史”中汲取建设文化强国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增强人民群众文明实践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坚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不是文化强国,关键要看是否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把财政拨款和专项资助结合起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投入。健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让优秀研究成果传得开、用得好。

坚持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能够长期屹立在东方大地上的坚实根基,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命脉。千万来年,浸润着中华文明精华的中华儿女,依靠勤劳和智慧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性保护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做好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努力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焕发中华文化时代风采。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优良传统,在弘扬传统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充分发挥好戏曲等中华文化瑰宝的作用。

坚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是文化享受者,也是文化创造者,更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文化市场体系、文化项目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构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舆论传播格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度假区,提高旅游产业文化含量,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自然和文化之美的同時不断陶冶心灵。

坚持建设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建设文化强国,既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又要吸纳外来文化文明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真诚理解、欣赏和借鉴兄弟国家和民族文化成果,自觉与各国文化交流合作,以宽广的胸怀和自信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文明,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为建设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动力。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拓宽传播途径,多运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的故事、阐释好中国的主张,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文化以德服人的魅力,帮助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国门,支持国外的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加大文化产品的出口,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京剧、相声等文艺作品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喜爱中国艺术、喜爱中国艺术家,从而更加喜爱中国、更加喜爱中国人民。要通过文化交流搭建世界人民有效互动的桥梁,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促进各国民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强国总书记精神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时局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拿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