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带你走进“黑暗”

2021-07-19 18:14苏合
科学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刘天华盲人深圳

苏合

刘天华看不上很多视障者,觉得他们不想表现出盲态或被人认为是盲人,可一旦与其他人出现争执又特别强调盲人身份,觉得别人应该让着自己。他不介意被说是盲人,但也很少去刻意关注自己的身份:“我就是这样,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被平等对待,这是他真正在意的事。

刘天华做上第一份非按摩类的正式工作是在2009年。

第一天培训,同批入职的4个人,陪同来公司的亲属共计6位。从德国飞来的教练听说后直接发问:“你们还在上幼儿园吗?”几位新人没反应过来。教练很生气:“以后上班天天让人送?要是连路都走不了,就别干这份工作了。”几人私下嘀咕,这教练可真不近人情。那么远的路,还要坐公交,盲人出行需要陪同有什么问题?直到了解这位同为盲人的教练也是一个人从德国汉堡出差来到深圳,乘机、住宿、市内交通全部自理,刘天华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他还没料到,此后十余年中,留待自己去做的“不可思议”的事儿,还很多。

别去给人制造麻烦

作为视障者,当按摩师是天经地义的营生,工作稳定,收入足以养家糊口。

这么多年,除了在包吃住的盲人按摩店待着,就是妻子带着他生活。妻子低视力,但未全盲,刘天华出门全靠她。她不在时,他就哪里都不想去。

“就像人变老一样,不一定是肌肉真的不行了,是受到别人的影射:老人就应该是那样的,你就要那样走路。盲人呢,就应该很低调,别去给人制造麻烦。”他回忆当时的心境。从3岁因青光眼视力受损开始,到23岁完全看不见,后天失明是个漫长的过程。尚能看见一点的时候,刘天华走路还很快,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盲人。后来视力一点点变差,人也一点点瑟缩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千万别招惹任何人”就成了信条。

在他读小学的年代,老家哈尔滨还没有针对盲童的中学。所有同学小学毕业之后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学按摩。刘天华在一个盲童夏令营上认识了上海盲校的同学,于是去了上海借读。那是眼界开阔的两年。学校的所有学科都和普通中学一样,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因为学生是盲童就马马虎虎。读书的乐趣也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你知道的东西多了,才会希望知道更多。”

刘天华开始觉得,与其一辈子在一个小地方死守,为什么不去尝试改变?

几年后,得知长春大学向社会开放招收盲人学生,刘天华果断报名了。令他失望的是,从大学老师那里接触到的观念,似乎还不及上海的中学。他把大量课余时间放在了学习英文上。抱着“想出去闯荡闯荡”的心思,又背着吉他去了一家西餐厅。面试时中方总经理看他是盲人,直接拒绝。刘天华也有心理准备,没说什么,起身走出门。没走出多远,餐厅大老板回来了,是个韩国人,问他来做什么。“应聘歌手。”刘天华说。“那你唱来听听。”对方说。刘天华唱了几首英文歌,被留了下来。薪水挺高,他兼职驻唱四个月,赚回了三年学费。

这段经历让年轻的刘天华觉得自己也“有点见识了”。这家在长春数一数二的西餐厅,当时的客人都是名流,同事也都是健视者。他第一次与非盲人群体在同一层面上有了大量对话,交往,也竞争。那时刘天华想,自己是有能力处理和“普通人”的关系的。

赚钱混日子

大学毕业后,刘天华本来争取到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但由于签证问题未能成行。这让他备受打击。20世纪90年代,毕业“包分配”的政策刚刚改革,所谓的“双向选择”对他来说等同于没有单位可去。问同学,同学在桑拿浴室里做按摩,说收入很高。他听了却很泄气:“ 不是看不起,就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校友提到深圳有很多按摩店,客人都是香港人,小费也不少。刘天华心里一亮:深圳,那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一样都要做按摩,去深圳不是更好?

深圳高速发展的年代也是按摩行业的黄金时代。普通按摩师只要努力,一个月平均能赚到七八千块。“什么概念呢?那时候罗湖是深圳的中心,房价最贵,均价也才三四千。”刘天华回忆。整个店里300多位按摩师,100多位都是盲人。没生意的时候,大家就在男洗手间聊天,商业中心的洗手间干净又宽敞,有一面特别大的玻璃正好对着深圳河,对面就是香港新界的山。熬过了南方闷热的夏天,秋高气爽时,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就在那里充满激情地畅想,等以后有了足够的钱,要怎样出去逛一逛,走一走。

就这样过了6年,直到非典爆发。街上所有的店都关了,老板也支撑不下去,宣布倒闭,他的情绪跌到谷底。3个月后,非典过去,生意恢复了,刘天华又找了个地方继续按摩。但生活就像突然被踩下急刹车后重新启动,突然一切感觉都变了。每天上班下班,“赚钱混日子”,刚毕业时那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逐渐从他身体中被抽离出去,越飘越远。

强调你强的那一面

1988年“黑暗中对话”设立于德国,在全球以授权运营的形式开设体验馆,让来访者体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活动,也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工作坊培训。2009年,“黑暗中对话”落地香港,并开始尝试向大陆发展。近水楼台的深圳成为试水地,刘天华入职,是第一批体验馆“导赏員”和助理教练之一。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联合创办人、首席运营官罗志霖第一次见到刘天华时很惊奇。通常同事来访,他们都会去接,刘天华是人直接出现在了门口。“我们公司还不是临街,要往里走一段,再到二楼。我当时就想,盲人怎么会自己就敲门说,我到了?”罗志霖回忆。那是2011年,他在“黑暗中对话”上海总部的市场部门,刘天华则以深圳馆总教练的身份来出差。

加入“黑暗中对话”两年,最初在德国教练的“高压”下,刘天华花了一段时间练习走路。其实没练几下就会了,拿着盲杖走路的技术非常简单,而过马路无论技术再怎么熟练也一样不安全。真正需要学习的,只是接受自己拿着盲杖在邻居面前走来走去的样子,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向人开口求助。

“其实就是突破你自己心里的障碍。一旦走出这一步,原来的本性就都回来了。”刘天华说。独立出行对人最大的改变就是“自由”的感受,这对人的获得感和自我实现感有很高的提升。但在真正开始工作之前,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并不清楚。刘天华见过太多视障群体相关的活动,大多是通过显示他们的不幸,让参与者感受到同情,以及难过之后对自身眼明的庆幸。

直到第一次做企业工作坊的助教,他发现参与者们热烈讨论的点在于黑暗中没有视觉干扰,也就忽略了用视觉去评判人,而更多在意如何互相帮忙把事情完成。“也就是说,他们的化学反应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而是因为新的协作和相处方式。这项工作根本不要求你展示你惨的那一面,而是强调你强的那一面。这一点特别好。”刘天华说。

同事中有70%都是视障者,在全黑暗的环境中,他们的缺陷成为了优势。刘天华会在活动中“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再在之后光明环境下的复盘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参与者中很多都是高管,能为这些在他看来非常聪明的人提供服务,帮他们找出問题,是一种挑战;而每当分析与观点收获共鸣,对参与者真正有所启发的时候,刘天华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大约1/3的客户高管说英文。刘天华在大学期间的英文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但还没达到能连续几小时熟练讲英语的程度,只敢做助教。老板要求他两年之内必须达到做主教练的水平。刘天华只好硬着头皮制定计划,给自己定下每天5 000字的英语阅读量。

大约一年半后,有一次香港的主教练不在,老板说,你试试看。“真的压力很大。”刘天华回忆。他像念稿子一样讲完了所有内容,总算完成任务。虽然自己不满意,但客户也没投诉,这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后来这成了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千万别去想象一件事能不能做成,一想就会有无数问题让你觉得不能。把包往墙后面一扔,那就没办法了,你要想的就是怎么翻过墙去,把包拿回来。”

从助教、主教练到深圳馆馆长,他接手的事情越来越多。第一次做销售工作,对方已经和上海总部谈过,但还希望与深圳体验馆当面聊聊。刘天华拿着盲杖去了约定的咖啡馆,和对面的两位男士坐下来谈。对方寒暄许久,就是不提正事,他实在忍不住问,要不要聊一聊需求?对方说,啊,不是还有人吗?刘天华说,没有了,就我一个人。

他意识到,虽然自己内心的屏障打破了,但外界对于盲人的认知还存在巨大偏差。后来有了协助销售的非盲人同事,刘天华仍然每次都争取一道去。有一次拿到腾讯的订单,他特别开心:“很多社会企业去抢,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靠实力拿到这单,竞争成功,特别好的感觉。”

被平等对待,这是他真正在意的事。刘天华看不上很多视障者,觉得他们不想表现出盲态或被人认为是盲人,可一旦与其他人出现争执又特别强调盲人身份,觉得别人应该让着自己。他不介意被说是盲人,但也很少去刻意关注自己的身份:“我就是这样,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挑战走新的道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深圳“黑暗中对话”体验馆按下了暂停键。“深圳读书会”创始人汪洋联系到他们,表示可以合作开发“黑暗听书会”项目。他们希望这样的创新性项目,能让暂时没有收入但又具备独特阅读和分享能力的盲人们,在专业心理学者的配合下,围绕积极心理学主题展开线下分享与探讨,录制线上音频课程与播客平台合作推出,并展开盲人讲书培训,让更多盲人分享师站上舞台。

只有当社会认知提升,盲人也拥有按摩行业以外的工作机会,才可能真正促进视障群体与社会的融合。他们计划一起把这个项目搬上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受捐9.9元,送出一份线上盲人讲师说书;受捐99元,送出一份线下黑暗听书会门票。

这么做是一种“回报”的姿态,因为了解与平等比关怀更重要。“公益应该是平等的价值交换。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当一个人能够利用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被人尊重,才是公益真正的实现。”“深圳读书会”负责人这样说。他们曾数次参与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认同这个公益活动的价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同时,微信的生态圈和社交属性也使得筹款相对简单快捷,效果直观,但他们也意识到,筹款成功与否与公众的认知度有极大关系,如果不能让公众理解捐赠行为与自己的关联,就很难获得理解和认同。

刘天华对于“黑暗听书会”在各大播客平台上是否真的有竞争力抱有隐忧,但他愿意尝试,因为这可以发挥盲人同事们的优势,体验馆能带来的工作机会毕竟有限,而读书分享尤其是线上平台潜力无穷。

他更希望视障群体能得到基本的权利保障,比如上大学的机会,学习更多学科的机会。他深知自己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盲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我挑战去走新的道路,但至少从社会层面而言,不给予盲人平等的获得知识的权利,然后质疑他们的能力,这是不公平的。“固有的想法永远是先判断盲人能做什么,然后让他做什么。”刘天华的建议是,“先假设这个人放在这儿有什么不能做的。如果没有,那就让他做。”

猜你喜欢
刘天华盲人深圳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随声附和的盲人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盲人节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国乐改进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