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与对策

2021-07-19 04:24张银珠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农田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改变原有的土地耕作环境,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还能够完善农村盐、碱地等不良土地治理,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农田水利建设还能够实现高效的农事服务。然而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不利现象。本文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做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并针对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为发挥农田水利建设应有的积极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提供参考。

關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地质勘探、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施作完成后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及建成后对农田的水利灌溉、农田洪涝灾害的防治、农事服务等多个环节。农田水利建设并不是修建的越多越好,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地质、农作物的种类,人员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便利条件,更好的实现乡村农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概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农田水利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可实现庄稼就地灌溉,就地排水,不论低洼地或者高岗地,均能实现了农田的旱涝保收。就地取水,大大减少了传统的庄稼灌溉技术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利润。对于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稳定农作物市场价格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恶劣的气候环境带来的粮食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等现象。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有效率占60%,相比于欧美等国家而言,我国水利灌溉率仍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1]。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完善配套的农事服务,真正发挥农田水利建设的优点,造福一方百姓。虽然农田水利建设有许多优点,但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二、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一)破坏了土体原始的结构

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经过勘察、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的工程,重新开挖沟渠会改变农田土地原有的土壤结构。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会导致周围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土体下沉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2]。下层土壤的密实程度被破坏,造成部分土壤的扰动,下层的黄色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存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砍伐树木,大量的植被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春季、秋季沙尘暴现象频繁发生。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需要长时间的土壤积累和沉淀。

(二)改变了生物多样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建筑施工的排水会导致周围土体的污染,同时影响地下水的水体流向和地下水的压力,改变此处地下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良好的水源水质会吸引青蛙,鱼类,鸟类来此栖息。多种多样的生物群体让生物链逐渐的庞大,人与动物之间和睦相处。施工的建筑间接影响周围的生物多样性,鸟类会因为没有了栖息地远离此处[3]。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白色垃圾,产生很强的光污染,破坏周围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在加速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三)改变了水体的流动

大禹治水时,从挖堵到输通,彻底解决了水患,因此我国历史上的兴修水利是一是为了解决水患灾害造福百姓,二是为了打通水上交通。兴修水利工程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的环境遭受破坏,河水改道要开垦挖渠等,所以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河水改造也导致了近百年、千年的地质结构受到影响,这种非自然因素影响,使得地壳运动加剧现象频发[4]。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建造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减少对周围土体的干扰,尽可能的避免过度的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尽可能不改变原有河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各道工序、各个关键节点,减少对周围环境、周围土壤的破坏。完善管理措施,合理布置平面场地,及时清除地面的灰渣和粉尘,安全文明施工[5]。施工场地路面要硬化,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做到泥土不粘轮胎,运输土石方要做好覆盖的措施。做好地下土壤的回填工作,恢复原状土,使得原来的植被能够适应改造后的土壤环境。

(二)合理规划水利修建设计图纸

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充分利用原有的水利条件进行改造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原有自然资源的破坏。设计图纸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调研,实地考证,询问当地居民周围土地的情况,村民迫切关注的问题以及忧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文情怀,确保每个设计环节都满足经济节能效果,做到人性化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简化修改、变更设计图纸的程序。从节能、环保的角度综合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三)加强政府监督引导

政府作为智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在统筹设计规划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维护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地周围百姓的合法权益。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听取百姓对兴修水利的反馈意见,在最大程度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农田水利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引导和推动,协调在水利建设方面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切实保障农田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静.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02):176-177.

[2]余尚剑.浅析基层农田水利的水土保持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00(020):116,120.

[3]黄薇薇.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水能经济,2017(6):114.

[4]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措施分析[J].大科技,2020,011(003):109-110.

作者简介:张银珠(1985-),女,白族,本科,水利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外镇水保站 云南 大理 671200

猜你喜欢
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古代器具灌农田
黑板像农田
彭阳县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