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现存问题与更新对策★

2021-07-20 08:31董宇轩逄建斌吕雪莲
山西建筑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街道设施空间

董宇轩 逄建斌 吕雪莲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 蓬莱 265600)

近年来,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促使旅游资源越加丰富多样,各旅游城市之间呈现产业竞争的态势。提升城市形象和景观空间环境质量,以吸引游客观光、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是城市旅游研究中热点问题。街道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体现,在街道景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景观空间质量重要组成部分。街道设施设计所塑造的视觉意象和创意思想,代表着城市精神、形象特征、历史文脉,也反映着城市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并能够将城市文化物化传承与发展。因此,旅游型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的更新对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街道设施对旅游城市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色的环境质量是影响人们选择旅游地、重游旅游地、宣传旅游地的重要依据。而街道设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很大比重,对塑造旅游城市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景区、购物休闲区街道公共空间与游客互动最为密切,对街道设施视觉感受和体验感受更为直观、细致。如果说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技术、风土民情在建筑、道路、风景名胜得到宏观体现,那么城市细节魅力可在街道设施设计得到微观传达。因此,适宜的街道设施功能和形象对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构建历史文脉、增加旅游经济、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的发展

城市街道设施最早是以“环境设施”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目前,在发达国家,关于街道设施的理论和设计研究、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等体系建构较为成熟。而我国城市街道设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街道设施设计常以独立系统存在于城市环境之中,并且多数中小城市各类别街道设施之间视觉呼应少、城市文化呼应少,与街道整体环境缺少协调性和内在的联系。近年来,大城市街道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完善的街道设施设计仅在重点道路区域得到系统构建,没有形成以城市文化空间为单位的公共设施设计系列。因此,旅游城市街道设施设计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增加专门人才培养,以促进街道环境质量的提高。

3 蓬莱市街道设施设计现存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现蓬莱市街道设施设计质量相差较大,城市景观风貌发展不协调。5A级“仙境海岸”旅游度假带和葡萄海岸休闲旅游带街道设施完善、设计考究。但除“两带”以外的街道设施设计呈现出千城一面,多数只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存在。

3.1 街道设施设计分级混乱

蓬莱城市空间景观大致由三个空间合成,即:旅游区域、老城区域、新城区域。各区域之间街道景观风貌割裂。其中,老城区街道设施分级混乱,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不明确,对重点地段空间形态的塑造不完整,出现同一空间各设施造型设计语言不统一(见图1)、相邻的不同空间设施设计语言割裂。此外,设施服务半径设置不均衡,造成一些地段空间卫生清理压力较大(见图2)。新城区与老城区街道设施设计缺乏联系性,观感方面无过渡,未形成城市视觉认同效果。现阶段,新城区正在建设,已建设完成的街道设施设计与旅游区街道设施设计能够在色彩、尺寸比例、间距形成联系,但设施设计造型采用“通用化”设计,服务半径也需待新城全面启动进行考究。

3.2 街道设施设计缺乏特色

其一,设施与设施之间的造型、色彩、材质缺乏关联性。设施以“点”的形式分布在街道空间当中,造成空间“点”“线”“面”失衡,街景视觉零乱;其二,设施造型、色彩缺乏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营造出“拼贴”景观的视觉效果;其三,设施设计语言缺乏与城市建筑设计语言之间的联系,营造出的街道景观空间没有高度的地域性视觉识别度;其四,街道设施设计中缺乏对城市文化体验和感知的情境和意境设计(见图3)。此外,设施与维护管理之间缺乏前瞻性设计。一些设施造型采用通用仿古设计,构造不便于后期维护管理,材质容易老旧、卫生清洁难度大。

3.3 街道设施设计人性化低

人性化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便利服务,还能够给予人们人文关怀以及提升城市景观的品质。本文针对蓬莱市街道设施无障碍设计与智能化设施进行研究概述。其一,街道无障碍设施没有全面覆盖到城市街道中。如:专用电话亭、无障碍信息标识、残疾人停候车位、盲道路线。其二,街道基础设施欠缺智慧设计。如:wifi服务、移动充电电源、医药箱、雨伞等多种便民用品,以及宣传城市信息的电子显示媒介、智能停车网络。现有街道基础设施因时代发展,没有及时更新使用方法,使用率极低或已满是尘埃。

3.4 设施与平面合体效益低

蓬莱市街道设施中涉及平面设计的设施类别在5A级“仙境海岸”旅游度假带和葡萄海岸休闲旅游带居多,其次是进入城市旅游带的交通路线空间、城市重点道路空间,其他路线次之,其包括:国家信息、城市整体旅游宣传、城市景点旅游宣传、城市商业广告宣传等。平面设计依附于各街道设施分布在城市之中,远观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序列,近观平面设计色彩、图案、文字和街道设施造型、色彩、尺寸比例,以及周围环境文化内涵和环境设计的协调度不高;含有平面设计的街道设施展现出的视觉艺术、城市文化,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传承城市文化方面的贡献度不够。

4 蓬莱市街道设施设计更新对策

1)系统构建街道设施设计分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蓬莱人口达41万人,符合GB 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的中等城市人口划分标准(20万人~50万人)。因此,蓬莱街道城市设施设计应满足GB 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的基础上,融合城市地域特色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布局。街道设施设计应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旅游型,细化市区内公共设施分级体系(如:五级制),对各区域科学提供服务,避免造成设施不足和设施过多。此外,设施设计语言应根据建筑分级、街道分级、设施分级形成系列,以突出城市重点地段特色,对其保护与传承。

2)文化渗透街道设施造型设计。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经指出:“在历史文脉(Context)中,创造性的设计可使事物再现其岁月流逝所失去的东西,这就是人们集体记忆中的‘场所精神’(GeniuLoci)。”街道设施设计理念从城市文化的“虚”(精神传达,如:文献)和“实”(物质传达,如:建筑、刺绣、葫芦雕刻等)两方面提炼城市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转化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图案符号,应用于街道设施造型设计中。加之,构建各级街道设施色彩、材质、肌理、形态、尺度体系,使设施造型在变化中得到统一,营造出具有物境、情景、意境的景观环境空间,多维拓展使用者感知体验,感受空间带来的趣味性、知识性、历史性等城市信息。

3)完善智慧街道设施设计规划。旅游型城市街道基础设施服务人群广泛,在提供被服务者便利的同时,还应考虑设施服务带来的心理体验。街道设施设计仅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显然已不能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需求。设施设计理念应紧跟社会科技发展,融入智能化街道设计,完善智慧设施和交互、智慧出行和辅助、智能监控和管理,并结合通用设计进行城市街道规划。附加旅游信息系统多元创新,更新人工更换街道设施中的旅游信息设施设计,能够节约能源、人力、资金,做到旅游信息实时、适时更新。在设计理念合理物化的同时,引导使用者的心理产生认同和归属感,从而提升游客口碑评价,促进旅游业发展。

4)平面设计与设施系统一体化。街道设施设计既需要从实际服务于人的功能考虑出发,也需要从精神服务于人的功能考虑出发。前者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行为,后者先影响于人的精神再由人的个体感知、经历、思考等产生服务的功能;旅游城市街道设施实体设计对前者起到决定性作用,对后者则需要虚体设计配合。平面设计是呈现街道设施虚体设计的重要手段,将信息表现于符号、图片、文字,通过视觉传达给人们,而承载平面设计的设施实体则是视觉画面中的一部分。因此,设施设计系统与平面设计系统之间应形成统一又具有变化的关系。即:一方面,可从整合城市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或者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等多维层面提炼设计系统语言;再通过造型、材料、肌理、色彩、图案、文字,进行系统表达。另一方面,可制定城市街道设施设计总汇图集、城市CI系统等。

5 结语

现阶段,我国多数旅游城市重点打造区域的环境景观与城市整体环境景观发展不协调。这影响着城市旅游业的竞争力与发展。在重点打造旅游区域时,应同时规划和落实好城市整体街道景观。因为,信息智能化、消费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旅游智能化等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提供给游客更多的游览时间、游览路线,游客普遍不再只是根据经典游览路线观光城市,游客与城市的交互变得更加贴近城市生活,游客旅游经历变得越加丰富,体验感知会变得越加“真实”。其影响着对城市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也影响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旅游型城市街道景观在设施设计方面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城市魅力。这不意味着覆盖真实的现代城市生活文化景观,而是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形象的角度出发,凸显城市文化与内涵,创造更多的潜在发展机会,如:康养旅游。

猜你喜欢
街道设施空间
民生设施非“摆设”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创享空间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街道生活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