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大跨梁结构方案分析

2021-07-20 08:31雷立志潘琰枫
山西建筑 2021年15期
关键词:活荷载纵筋弯矩

雷立志 潘琰枫

(武汉弘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0 引言

某学校新建礼堂,采用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9 m,局部在4.5 m高度处有夹层(礼堂工作平台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55 s。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35 kN/m2。

结构主要设计数据如下:框架柱混凝土等级采用C35,梁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30,各构件纵筋以及箍筋均为HRB400。设计荷载取值如下:屋面附加恒载(保温隔热层等自重)取3.5 kN/m2,屋面活荷载取0.5 kN/m2,屋面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

N×5~11,P×5~11及R×5~11轴屋面梁跨度达24 m,未使用预应力。施工图完成后,应业主要求对此施工图优化,但框架柱尽量不动。

笔者经过多次计算分析,提出图2结构布置。两种结构布置主要区别如下:1)取消⑦轴、⑧轴以及⑨轴次梁;2)将轴、轴以及轴上24 m跨框架梁截面进行修改,轴截面由500×2 000调整为400×1 100,轴以及轴截面由400×1 600调整为400×1 100;3)根据受力需要加大轴与轴间以及轴与轴间水平向次梁截面;4)增加两道斜向框架梁。

结构计算均采用PKPM,计算参数均一致,笔者拟根据整体计算结果以及构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1 整体性能分析

结构整体指标主要用于确定整体性能,本案例主要从自振周期、楼层质量以及地震作用位移角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整体性能。

1)结构自振周期见表1。

表1 结构自振周期

2)楼层质量见表2。

表2 楼层质量 t

3)地震作用下位移角见表3。

表3 地震作用下位移角

根据以上整体计算结果:1)两种结构方案地震作用下位移角及结构周期差别不大,整体性能差别不大;2)结构体型较小情况下,梁线刚度调整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

2 大跨度梁结果分析

1)恒载及活荷载内力标准值见表4,表5。

表4 恒载及活荷载下两种方案梁弯矩标准值 kN·m

表5 恒载及活荷载下两种方案梁剪力标准值 kN

根据结果可知:a.两种方案下活荷载下内力占比均较小;b.原结构梁柱线刚度比偏大,支座弯矩较梁跨中弯矩偏大;新方案下梁柱刚度比减小,梁跨中弯矩与梁支座差别不大,受力较均匀。

2)仅考虑受力时梁纵筋配筋如表6所示。

3)考虑裂缝后梁纵筋配筋如表7所示。

表6 仅考虑受力时梁配筋值

表7 考虑裂缝后梁纵筋配筋值

仅考虑受力与考虑裂缝两种情况对梁进行配筋:梁底裂缝限值取0.3 mm,梁底配筋差别不大;梁面裂缝限值取0.2 mm,梁面配筋差别不大;梁线刚度变小时,考虑裂缝较仅考虑受力差别变大。本工程中,尽管新方案考虑裂缝时支座钢筋增加值较大,但整体配筋较原结构仍旧少约900 mm2,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易得到保障。

4)大跨梁弹性变形值如表8所示。

表8 大跨梁弹性变形值

新方案由于梁线刚度变小,梁挠度值变大,但在未考虑施工起拱的情况下,仍满足规范要求(1/400)。

3 结论及建议

大跨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梁线刚度偏弱,结构方案整体性能差别不大,最终方案确定应从构件截面设计着手,最终方案应是配筋与变形的协调结果。在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下,应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成本以及施工质量都能兼顾。大跨度梁中恒载内力占比较大,拆模时混凝土性能接近设计指标,建议延长拆模时间。

猜你喜欢
活荷载纵筋弯矩
活荷载
叠加法在绘制弯矩图中的应用
反复荷载下CRC梁柱节点纵筋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提升机大厅层楼面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
配置500 MPa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延性分析
叉车作业楼面结构计算的探析
纵筋合并连接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平面内受力性能
结构计算模型中消防车荷载的输入
纵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关键点弯矩值结合各段线形的弯矩图分段绘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