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思考

2021-07-20 05:56曹诗雨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曹诗雨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0 引言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与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共同形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最新动向,加强和抓好顶层制度设计,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建设。统筹协调全市资源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融合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经济中心[1]。

1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

成渝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次调整战略地位进行调整,提供更好更强的核心功能。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内陆地区打造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新高地,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调成渝双核的作用,从系统论入手,强调中心城市的统筹协调和带动作用,加强对准中心城市的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布局和国防安全,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需要,综合考虑成渝中心城市的双市经济圈战略定位,主要包括增强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将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体,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新发展[2]。

2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性

以高质量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为引领,以城促圈、以圈促城,进一步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功能合理布局,对于加强资源的流动和经济发展的全局规划具有战略意义。

2.1 助力西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不同时期区域发展的渐进特点,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出发,实施一系列战略性发展。21世纪初走向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我国区域合作发展的显著进展。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第一大开发和优势区域,填补我国国家战略框架的西部空白,为构建区域经济提供一条新途径,助推我国要继续推动良好发展战略空间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如图2所示。

图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

2.2 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动荡加剧,中美经贸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发展稳中有变,面临下行压力。成渝地区气候环境宜人,资源优良,承载能力强,开发历史悠久[3]。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和区域单元。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高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向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韧性。

2.3 助力成渝地区提升战略地位

基于区域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必然会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成渝整个双城经济圈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其战略要素的聚集和生成能力仍然有限。在国家层面,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外界明确释放了强烈信号,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将加快优先布局,推动成渝地区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将成渝地区纳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地位。

3 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

3.1 获得政策支持以形成整体效益

成渝双城经济圈需要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追赶东部地区作为战略目标。首先,要争取国家政策对成渝地区的支持,包括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组建敬业团队,发扬诚信精神,会同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政策支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政治责任[4]。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指示,正确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沟通协调,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坚定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支持所有制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促进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取整体效益。

3.2 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在长江上游区域,成渝地区是生态屏障的关键组成,具有突出的生态屏障功能。成渝地区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增长普遍比较粗放,对资源依赖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人口密度、产业分布、人地矛盾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日益突出。新时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等,这对严重影响资源环境的运输能力将带来挑战,同时也是对成渝地区的未来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探索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经验路径。成渝地区不仅要加强城市群建设,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需要关注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加强城镇用地集中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和结构的优化[5]。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生态系统交通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进行产业转型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逐步建立生态、交通和科技等方向的综合发展。

3.3 以新兴动能带动科技发展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在推动其在世界经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成渝地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推进重大核心技术创新,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创新政策源能力,改进创新链中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引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和产品的发展。其次,要构建创新生态链,充分利用成渝地区129所高校和61所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强化“政、产、研、投”创新体系,取得科技成果,举办高级别科技合作会议等,全面推进国际创新、技术交流与合作。最后,要优化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基于创新能力和素质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创建重大项目所需人才名单,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完善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和国际人才培养计划,以市场为导向的提高服务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吸引高端人才创造最佳生态环境。

3.4 优化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机制

在成渝地区建立协同创新统筹机制,促进发展协议、规划与工作计划等文件的起草和签署,共同推进成渝地区经济建设,合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技局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与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讨合作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改进实际工作计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调解。建立成渝地区创新综合指标体系,为国家高新区创新综合发展有效监测、跟踪和指导提供决策参考,成渝协同发展如图3所示。

图3 成渝协同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群和都市圈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空间主要形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实现长远考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将有助于优化我国改革开放布局,促进西部地区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