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闪耀地方两会

2021-07-20 04:49
河南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验室培育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接连发布。高小新在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科技创新”被频频提及,成为各地重点工作之一。

北 京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十方面重点任务,“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在首位。

具体而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和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 海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实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大力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面向2035的上海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建设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国际知识產权保护高地。

天 津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增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加快重大科技设施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积极申报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谋划建设海河实验室。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8 000家,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评价市级雏鹰企业3 250家、瞪羚企业325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累计达到230家,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重大专项。实施创新型载体培育计划,提升孵化机构专业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大学科技园,强化高校与所在区“双主体”作用,按照国家级、市级、培育级三个层次,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核心孵化园”,全年培育市级大学科技园3家。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天津智谷”。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成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标准建设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推进全域科普,扎实做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浙 江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

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谋划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创新水平,组建甬江、瓯江等省实验室。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5G 工业互联网”工程,形成量大面广的新技术融合应用场景。

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标志性产业链做长做宽、做优做强。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新增单项冠军企业20家。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河 南

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被多次提及。具体来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国家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推动郑洛新自创区提质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打造百里创新创业长廊,构建支撑全省、服务全国的创新策源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100家创新龙头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万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努力实现关键共性技术与“卡脖子”技术群体性突破。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批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业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营造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河南成为创新创造的热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实验室培育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