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启示

2021-07-20 10:39吴溦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吴溦

摘   要: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加快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党带领人民在“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所彰显的强大领导力,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作用的科学发挥。在摆脱贫困的实践中,以思想“摆脱”贫困窘境,以思想“导航”经济发展。接续乡村振兴战略,要用好思想引领力:以党建为核心,打通思想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关键少数”为引擎,有效牵动“绝大多数”;以严密科学的思想为保障,优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摆脱贫困;乡村振兴;思想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3.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3-1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强化思想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伟大的奇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源于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发挥。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主要来源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引领力”这一词的基本释义是指带动事物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又肯定了意识对物质所具有的巨大能动作用。“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2]正确、先进的思想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前进,也是社会改革、建设和发展胜利的重要保证。恩格斯曾指出:“在理论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特别是在经济史问题方面,以及它和政治史、法律史、宗教史、文学史和一般文化史关系这些问题方面,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道路。”[3]思想引领力体现于理论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领导效力。列宁在思想理论的影响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认识,他曾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39、“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71。故此,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引领力就是要看其思想理论是否能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是否反映和体现一个社会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发展,并指导人民实践的能力。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武装的强大思想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经验

尽管在党的历史上有关党的建设理论中没有具体提出“思想引领力”这一概念,但是党的领导实践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引领力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思想建党的重要性:“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5]无产阶级政党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认识和实践是思想引领效力发挥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復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高度重视掌握思想文化领导权,为强化思想引领力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改革开放的任务艰巨繁重,“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6]。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化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深刻体现了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保证,思想引领力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要想政治上团结、步调上一致、行动上统一,就要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发挥思想引领力的基础性作用,用正确的思想路线保证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

(三)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是实现“摆脱贫困”“乡村振兴”的引擎

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既关乎国家发展大计,也关乎每一位人民群众。党的思想引领力,关系党领导地位的巩固,关系摆脱贫困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摆脱贫困的重要动力是要摆脱思想和思路上的贫困。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思想相对落后、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经济发展思路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性。要脱贫致富,就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参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思想上的统一保障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行动上的统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强化思想引领,发挥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意识形态,从走出思想意识上的困境来促进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和更新,使落后地区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成效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的作用下带动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实践经验之探

(一)发挥思想引领力,以思想“摆脱”贫困窘境

1. 加强思想武装,将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关于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8]扶贫必先扶志,治贫需先治愚,脱贫攻坚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探索过程。摆脱贫困除了解决物质上的贫困以外,更要摆脱思想和思路上的贫困。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摆脱贫困,要振奋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了发动群众,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武装,统一群众和干部的思想,提升精准扶贫的战斗力。思想武装能力就是理论武装的能力,通过理论知识转化为人的理想信念和能力素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统一起来。

首先,解决好思想问题才能指导行动、推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武装在思想引领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宣传、解读、阐释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思想上让人民认同、生活上让人民受益,引导干部和群众从行动上投入到脱贫致富中来,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其次,以文化建设奠定了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注重思想武装群众过程中的环境优化。为了使党的思想在群众中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以繁荣群众生活、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一方面释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量,为人民提供道德的滋养;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性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拓展脱贫攻坚理念传播的广度、密度、深度。通过文化引流,将“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起始点,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运动中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行动的转化。

2. 提高思想创新能力,实现脱贫道路中观念的变革和思路的转变。思想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断科学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指导实践进一步地向前发展。“党的思想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思想和形成新的理论的过程。”[10]318致贫原因具有多维性和时代性,不同时期要运用不同的扶贫方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思想创新能力,在探索和总结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实现脱贫道路中观念的变革和思路的转变。

一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运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实践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党在领导人民脱贫奔康的道路上,根据不同贫困地区发展的内部规律、优势和特色,获得理性的认识,将理性的认识科学运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并随着条件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跳出僵化保守的条条框框,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敢为人先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党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体现了其非凡的智慧和首创精神。三是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充分展现思想理论的生命力。思想的创新必须基于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实践,还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根本摆脱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11]只有充分发挥实践精神,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求真务实地做好每一步工作,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聚焦贫困地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从实践创新中推动理论创新。

3. 强化党的思想凝聚,将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于脱贫攻坚的目标道路中。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系统复杂的多民族国家,要想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实现摆脱贫困、乡村振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强大的凝聚力,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凝聚人心,汇聚起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强大力量。“巩固和提升党的思想凝聚能力,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和教育群众,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统一思想,自觉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10]345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思想根基,一是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凝聚思想共识,将思想引领力转化为人民群众对国家认同和行动一致的能力。脱贫攻坚事关每个人的利益,需要人民群眾聚心聚力。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联动、大众监督、全民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克服了“假、庸、散”的问题,用严密的机制体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整合思想诉求,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2]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求发展的战略。在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党始终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多渠道、全方位地听取人民的呼声并转化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收集社会的需求和资源,实现帮扶资源和贫困寻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形成各群体、各行业、各产业同心同向的同心圆。三是凝结思想、统一行动,将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以思想引领力强化社会组织动员力。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咬定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不放松,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激发起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强化思想引领力,以思想“导航”经济发展

1. 提高党的思想导向能力,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思想导航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段和实际行动指引思想发展的方向。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和凝聚群众的思想来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是党的思想引领力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思想导向就是坚定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通过理论灌输、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实际行动等,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导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来。”[10]328没有思想上的导航,经济发展就没有方向。为确保脱贫攻坚不迷失、不偏航,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党带领着人民攻克了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伟大历史成就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党运用思想“导航”形成人民群众的强大合力,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攻坚克难。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注重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员干部只有政治信仰坚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因为人民是我们党最重要的依靠和最可信赖的力量。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人民群众始终放在最高位置。实现乡村振兴本质上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保证党同人民同心同德的基本保障。

2. 提高思想站位,加强思想整合。中国人口庞杂,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多样的生活方式、各异的民族风俗和多元的价值观念。思想整合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如何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用思想将人民凝聚团结起来,是思想整合的必要性所在。“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去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策去武装人民,革命是不能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不能成功的。”[13]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思想整合,就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民群众,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而斗争。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用马克思主义统领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统一共识,共同推进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理论的作用。“理论一经掌握人民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4]理论的缺位必然影响旗帜的正确方向,引起各种思潮的泛滥。脱贫攻坚的道路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引领,需要在思想整合中增强理论自信,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和自信,才能进一步筑牢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基。其次,在思想整合中发挥思想引领力,需要强化理论武装。摆脱贫困道路充满风险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更艰巨、工作更伟大,更要坚持用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解决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时刻警醒群众思想不掉队、信仰不滑坡,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巨轮行稳致远。

3. 从实践中感悟思想力度,强化实践导向。马克思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5]一种理论是否符合真理、是否具有力量,关键看能不能回答科学之问、时代之问。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焕发其生机与活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实际情况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取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能力。理论要走实,需要通过理论逻辑转化成为发展进步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转化成为物质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实效性,增进人民群众的思想信服,促进知、行、信的统一,这其中有着严密的实践逻辑。

一是建立起了完善的组织形式,党员干部既是理论的学习者,又是理论武装的组织者。为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学好关于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实现带学、促学,党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党员轮训、全面提升的思想理论教育新格局。作为理论武装的组织者,党员干部明确职责定位,落实学习责任制,在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延伸到基层,覆盖到群众中去;作为理论的学习者,学通弄懂思想理论促进了党员干部从模糊到清晰、从浅层认知到深入实践的转变。二是创新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尊重传播规律,推动思想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推进人民群众切实把握党的思想理论,践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想脫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得到广大人民尊重和认可,就需要相关的思想理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科学及贴合实际的方式促进人民群众对思想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进而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三是建章立制,通过制度搭建对思想理论“学”与“行”间的桥梁。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用制度把好思想关、能力关。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将党的思想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并固定下来,为思想理论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纪律观念,实现思想教育有“指南”、党员作用发挥有“动力”、人民日常学习有“活力”、党的思想引领力发挥有“标准”。

三、用好思想引领力,以思想“助燃”乡村振兴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新思想”,伟大的新思想引领伟大的“新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这项伟大的胜利在进一步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同时,也向世界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科学性。“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16]党思想引领力的优势为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遵循,这是乡村振兴实践中应继承的宝贵财富。

(一)从乡村到城市的宏观角度,解放思想再出发:以党建为核心,打通思想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好农村的事情,是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和前提。解放乡村群众的思想,提高群众思想素质,既是引领群众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在思想上、经济上实现与城市同进步、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更好地引领基层群众思想、带动大家谋发展,强化基层党支部思想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合理抓手。“一切党的组织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建立经常的支部教育。要建立经常的干部教育制度,防止在经济建设的高潮中忽视政治工作,防止削弱党的宣传机关,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负起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的义务。”[17]在农村的党支部中,部分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至于在乡村发展中有时会出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党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而转变其思想,并带动群众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思想根子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点亮理想信念的明灯。坚定理想信念是廓清思想“迷雾”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一旦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群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在困境中经受住考验。其次,解决基层群众的思想问题关键在“实”,加强对党的思想宣传教育,不能摆样子、唱高调,而要系统学、深入学思想理论。最后,要结合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引领群众思想并从深处着力,是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基层党组织带头,在群众中营造合适的情景氛围,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和发展问题中去,对症下药,解答群众的思想疑惑,让思想教育深入人心。

(二)从组织到个人的微观角度,汇聚力量再突破:以“关键少数”为引擎,有效牵动“绝大多数”

行动是最好的引领,实干是最好的示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既是摆脱贫困实践的经验所得,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思想引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从政府机关到人民群众,推动思想引领落地落实。一是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中以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使命感的根本来源,在工作中想人民之想、思人民之忧,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凝聚人心中夯实群众根基,在思想引领过程中发挥群众主动性。二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担当实干的表率,用行动来说服群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机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思想建党的应有之义。切实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振兴将很快进入快车道并取得伟大胜利。三是领导机关和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领悟力,才能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的精髓要义、发展趋势,并正确行动。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具有宏观性和原则性,但由于存在地域、民族、行业多个方面的差异性,所以领导机关和干部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指导群众开展工作。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既要通盘领悟、精准把握中央政策,又要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沟通,用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

(三)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的全局角度,推动发展再出新:以严密科学的思想为保障,优化发展思路

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表明了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决定着发展成效。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乡村振兴的行动先导,回答了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的建设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在乡村振兴中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该问题,重点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因此,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缩小基础设施、医疗教育上的城乡差距,补齐农村的短板。其次,要在思想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形成群众行动合力。通过引领村民思想价值和发扬社会新风尚,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等方面进行规劝和引导,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乡村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共同营造良好的乡村秩序和氛围。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不能有失偏颇,各方面都要贯彻到位。最后,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上把握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经济发展的规律而调整转变,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根据乡村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新要求及时调整,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推动乡村治理和发展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回答了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守正创新中引领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进而在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力。这种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共同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源泉。党的思想引领力既聚焦新时代,又立足新方位。它促使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将科学真理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外化为自觉行动,促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05-02].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3.

[4]论马克思主义[M]//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71.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汪晓东,张炜,颜珂,赵丹彤.总书记带领我们“精准脱贫”[N].人民日报,2018-10-05(01).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4.

[10]黄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18,345,328.

[1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13.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

[1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1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4.

[17]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0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