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影响

2021-07-20 05:41刘明晖
科教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课程能力

摘 要 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参与式教学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土木工程实验课的教学实践,尝试证明参与式教学实践对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具体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实验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以兴趣为引导,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包括:审辨性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参与式教学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课程 能力 土木工程实验 结构模型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3

The Influence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LIU Minghui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face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are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some wa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participatory learning on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civil engineering. An example in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and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Conclusions are: participatory learning can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Participatory learning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self-driven learning, and ability of difficulty overcom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words participatory learning; curriculum; ability; civi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structure modeling

0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规模和难度在不断提高,面临的技术挑战日新月异,迫切需要一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强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当前,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发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样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如何补充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的不足,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探索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之一。当前,提倡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土木工程实验课《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 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优质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中提到“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1]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赋予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不拘泥于教师纯粹的讲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可以追溯到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在做中学”的概念。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这些教育理念思想在内涵上有着共通之处,[2]都强调“做”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知识的获得途径是多样化的,除了书本阅读之外,还包括经验积累、凝练、升华的过程,通过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对书本知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把这种认知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所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 “参与式教学”在土木工程实验课中的实践

以兴趣为引导,发掘专长。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常常感到枯燥乏味,但对需要动手操作的項目则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因。因此,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我们尝试开设“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结构模型制作”等课程,[3]前者已实施10年,后者已实施3年。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长,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展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课外学术活动,有效地把专业学习延伸到了8小时课堂时间之外。

在教学形式上,提倡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理论结合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由2名专业教师组成授课教师组。课程教学活动包含以下环节:任务布置,分组,查找资料,结构选型设计,模型制作实施,试验验证,总结与分享。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策划-行动-观察-反省-修正的几个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布置一项任务,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设计并制作一个“单跨简支桥梁结构模型”,需满足能承受一定的竖向荷载。其次,学生开始结构选型和模型制作。学生们需要组合成小组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每小组三人。在完成结构选型设计和模型制作以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来进行荷载加载试验。学生们互相观察各自模型在造型、制作工艺上的优缺点。接着通过试验来测试各组模型的实际承载能力。第一轮实验结束之后,有的小组加载失败,结构破坏,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结构选型不合理,也可能是制作工艺误差,等等;有的小组加载成功,但是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通过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内讨论分析原因—教师指导给出建议—讨论改进方向—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结构,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实验。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渐进迭代过程,逐步演化接近最佳方案。最后,总结与分享环节,每组派一名代表做项目总结汇报,介绍结构选型设计思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补充,给出建议。

3 参与式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3.1 提升审辨性思维的能力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并不完全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一定的大范围框架下面,围绕着实际项目进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尤其在一些细节上会有拓展和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在做模型试验的过程中会主动表达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伴随着经验积累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直观判断,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于哪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鼓励那些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学生。曾有学者指出,只有被自我理解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理解。[4] 因此,假如一味接受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模仿,但永远无法超越别人。

审辨性思维能力对未来土木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素养,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 “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批判性思考是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前提,建筑工业要实现技术创新、超越,就必须依赖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审辨性思维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学习,从结构设计构思,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加载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发现,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原理,比教师口头讲授更加具有说服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和直观的感受,不再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对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起到的效果非常好。

3.2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本身,还包含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面对新事物和新问题,教科书上无法查到正确答案,那又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如何查找错误并改进,最后如何优化解决问题。这些训练对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的。不会立竿见影,但对今后走上社会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

在一定任务的驱动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绘图软件,结构分析计算软件等等。现在的90后和00后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学生会主动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搜集参考资料;尝试学习新的软件来绘制设计草图,表达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查阅课外文献资料主动学习课外知识,并探讨如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实验室开展各类研究性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参与式学习提高了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以往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玩游戏上网成瘾的现象,无心学习,无论对于什么都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原动力和目标。作为专业教师常常思索,如何让才能将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们设立专门的结构模型工作室开展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外进行互动,辅导答疑,小组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小组讨论,每位成员各抒己见,充分交换意见,激发出灵感。同时,各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形成竞争机制,促进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术性社团活动,工作室,帮助学生逐渐找到兴趣方向,學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加入社团或工作室,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学习活动,互相激励,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3.3 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

以建筑行业为例,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用人单位招聘时尤其强调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此外,建筑行业从业者需要具备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锻炼的机会。虽然选择土木工程专业,但未必真正就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一旦走出校门接触到实际工作,才真的体会到现实工作环境的艰苦。以结构模型课为例,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课内,还需要学生在课外投入部分时间进行制作练习,反复试验探索,经历实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对磨炼学生的意志有一定帮助。

此外,课程实训中,小组成员需要分工配合协作,同心协力,才能达到目标,无形中践行了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通过专业拓展课的锻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了铺垫。

3.4 培养自信心

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激励动因主要来自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本身。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能带给学生成就感。课后学生普遍反馈,结构模型制作课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选拔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在多次结构设计竞赛和力学竞赛中取得成绩并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逊色,尤其在动手能力方面表现甚至更为优越。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取得成功,这让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建立起专业自信。专业自信的建立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新正视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今后的职業规划和人生目标,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在就业方面,这些优秀学生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广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和欢迎,提高了就业的质量。

4 “参与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参与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充分对话与交流,师生良性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这对教师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由于课题的开放性,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一个新的探索过程,有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思考。

首先,每年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会加入新的内容。比如,高层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桥梁模型设计制作,模板支撑结构模型设计制作,输电塔模型设计制作等等。课题从实际工程背景问题出发,每一个课题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对知识储备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查阅工程案例资料,自我充电,补充新的知识。

其次,现实中的问题没有唯一标准答案,解决方案并不唯一,因此,这比单纯地套用公式解题,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更加富有实践意义。每学年的学生不同,因此学生提交的作品因人而异,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学生的创意构思各有特色。教师对于每件作品如何评价,判断,引导,优化,对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允许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意见提出怀疑,反驳。教师必须根据每组学生具体情况,经过仔细思考推敲,才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这恰恰与现实工程中遇到的情况是相符的。

反过来,学生的观点和反馈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启发和灵感。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学习,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5 总结

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限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在实践中求真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才智与能力。笔者通过(下转第13页)(上接第9页)近年来的土木工程实验课教学实践发现,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审辨性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值得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基金项目: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工匠精神的建设类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191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EB/OL].(2012-03-16)[2021-02-02],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2] 胡洪波,段咏梅.“教学做一体化”的哲学思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9-10.

[3] 刘明晖.建筑力学结构选型模型制作的教学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8(8):188-189.

[4] 韩志伟,倪娜.大学研讨型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3(7):44-47.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课程能力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