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2021-07-21 15:23崔洁琴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核心素养

崔洁琴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对于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引入各种先进的教育主流思想,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成长基础。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 引言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需要注重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的形成。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在许多的初中语文课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为了达到当前教育领域提出的育人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初中语文课堂,以此种方式,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发展助力,成为新时代需求的人才类型。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二、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思想落后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教育领域给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思想从传统思想中分离出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优质课堂的构建,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也才会在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的思想并没有脱离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进度,大篇幅地进行理论授课,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没有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学习效率非常低,经常会漏掉各种知识点,不仅会遏制学生能力的形成,也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注重方法,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会对阅读内容进行过分解读,学生基本上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当前的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教学当成了一个任务,课堂教学趋于流程化。以阅读为例,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是自行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学生的任务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记录,课堂或者课下背诵。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失去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

(三)不注重知识拓展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基础的形成产生了严重阻碍。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考查的都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点,由量变引发质变,形成各种优秀的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忽视了知识拓展,在上课环节,不能围绕教学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激发,而且教学资源相对单一,辅导性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一些教师仅有的教学资源就是课本。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受到了强大阻力,不利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一)注重教学思想的变革

教育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了教学思想的进步,作为人类行为的主导,思想的革新意义重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如果想要以此为教学导向,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必须要从思想层面上入手,大力地进行思想变革,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当前的主流教育思想,开展多元化、系统化的初中语文课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以知识积累为手段,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在初中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在初中语文的构建上,教师要充分地落实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创设多样性的课堂结构,为学生提供强劲的成长助力。以阅读教学为例,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方面讲解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利用文章关联性,帮助学生快速地积累知识。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论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回延安》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结构以及题材类型,找到关联性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在文章阅讀环节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概况主体内容,划出文章亮点。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德育载体。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更加稳定发展,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综合育人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地体现出了教学的多元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德育渗透,实现综合性教育。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重点剖析买橘子那一段,利用文章细腻的描写手法,让学生感悟父爱的伟大,把这种爱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触动学生内心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渗透“以孝为大,以爱为先”的德育思想,构建综合性教育课堂。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文章写作内容,针对《背影》这篇课文,写一个读后感,把自己对父爱的感悟进行描写,利用文字进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效地实现了优质语文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核心素养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