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2021-07-21 15:23贾淼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贾淼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中国语文教材也按照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新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准,在参考借鉴多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后,保留了原版教材的优势,对原版教材的不足进行了改善,使得新版统编语文教材更符合时代的价值,更能凸显出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的选取上兼顾了经典性和时代性,可以同时满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两大要求,还结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够逐渐推进教学,让小学生稳步提升。鉴于此,文章将探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实践策略以及对统编语文教材的未来发展和现今教学做出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实践思考

一、 引言

统编语文教材删减了部分内容和教学板块,也增添了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和专项训练的模块,同时还对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比如在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者的意图是先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再让学生学习汉字;而在新版统编版教材中,则回归了汉字教学传统,教学顺序发生了改变,改为先讲授汉字,再让学生学习拼音,注重让学生多认少写,实现认写分流。同样,在阅读教学板块也发生了改变,编撰者着力引导学生多读书,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让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完全体现,文章将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践思考。

二、 研读课标,把握目标特征

随着教育的发展改革,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比如要让学生学说普通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及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拥有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等。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特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为学生设置清晰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如在小学低年级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认字写字和表达的能力;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就要重视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自控自律能力。在不同阶段设置的教学任务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三、 聚焦教材,把握内容特征

(一)螺旋梯度发展,教学目标明确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形式都独具特色。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认识的汉字较少,语文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要重视识字教学。教材中识字教学部分融入了多个系列中,有专项识字教学,有阅读教学,也有口语交际教学。编撰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低年级识字部分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去填充生字生词,而是插入了许多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图片有体现生活的,也有根据字体变形画出的抽象图片,完全契合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而后在学生掌握了少量的生字生词后,又将拼音融入教材中,让学生可以利用拼音快速学习。为了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材除了设置有拼音识字外,还格外注重多元识字,比如让学生通过字形结构和偏旁部首等方式识字。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能够扩展学生视野,有助于扩大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只要能够聚焦教材,立足教材,根据教材的提示和内容的编排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稳步提升。

(二)精选教学话题,创建真实情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从书中学到新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所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内设置了许多不同的读书板块,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同时还倡导教师引入“1+X”的阅读教学理念,即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这些内容的设置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设置的一篇篇优秀的阅读篇目大力开展阅读教学。考虑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精选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积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阅读学习情境。

(三)重视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生初次接触语文学习时,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语文科目,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热情就会逐渐消退,会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不愿意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习惯成自然”,当学生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后,在教师布置了语文课后作业后,不用教师和家长督促学生都会自觉地完成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设置的课后习题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根据不同单元主题开设读书以及口语交际活动。

四、 关注教学特征,优化教学方式

(一)剖析教学现象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适应了旧版语文教材,教学模式也是根据旧版教材进行设计的,故而在现今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固定,教学方式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喜欢干涉学生的学习,大到学习方式的选取,小到做笔记的形式等。这在以往看来并没有太大问题,但现今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这种模式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它会抑制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養,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现象,积极为学生优化语文教学方式。

(二)切实贯彻“合理分布,分步落实”的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教师也不能一味讲解知识要点,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的时间,给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将教师讲述的知识要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优化教学方式时,可以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分布特点,切实贯彻“合理分布,分步落实”的教学策略。所谓“合理分布,分步落实”,简单来说就是要针对语文教学的大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学生设置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然后再根据细化出来的教学任务,设计更精细的教学实施步骤,一步步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比如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极强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些能力细化,而不是想着通过某一种教学方式在短期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专项活动,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实现亲子阅读。这里的阅读注重“读”,是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是让学生简述文章的大概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口语能力就能提高。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着重引导学生造句,改写仿写故事,让学生学会写日记,写小故事,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