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2021-07-21 21:25吕虎山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启发改善提问

吕虎山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问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对提问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分,然后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观察研究,归纳出语文课堂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语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提出了教师提问行为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提问;启发;改善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会提问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步。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与概括能力的发展。在中学阶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独立地做出判断,是新时代语文学科素养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课堂提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善提问质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去思考。

一、 提问环节构成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容易犯“重知识讲授,轻问题设计”的错误,这使得语文教学往往只停留于知识传授,而缺少对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完整的课堂提问应该包括教师发问、等待回答、找寻回答对象以及教师反馈评价四个环节。首先,发问是提问的首要环节,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是保证有效提问的关键一步。此外,发问环节中,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的发问语气、问题质量等对学生的思考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发问技巧,使小问题能撬动学生的大智慧。其次,等候回答是教师发问与学生回答之间的一段停顿时间。停顿时间有时候虽然短暂但却不可省略。合理地安排停顿不仅保证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而且短暂的停顿对于调整讲课节奏也有不可小觑的缓冲作用。教师在等待回答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比如学生皱眉说明思维遇到障碍,这时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等待时间;如果学生跃跃欲试,表情放松自然,这或许代表学生已经有了答案,无须再等。再次,在找寻问题的回答对象时,教师可以随机抽查,也可以有规律地提问。由于问题的设计不是专门针对个别同学,因此,在选择问题的回答者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面向全部同学,让更多的同学有表达看法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简单问题可以选择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鼓励学困生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果是较难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学优生作答,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最后,在问题回答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对回答的转述,也可以是肯定或部分的否定,甚至还可以将问题引向纵深,继续追问。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反馈机制,教师尽量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在肯定某学生的表现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抓住表现中的关键细节进行鼓励,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要夸大其词。

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一)问题本身缺乏合理性

课堂活动中教师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决定学生能否进行深度思考的关键一步。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要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大多数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不能够只针对个别同学进行问题的设计;第二,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要提过于肤浅,毫无营养的问题,要保证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第三,要适当地选择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对与错,是或者不是这样的表层阶段;第四,问题的提出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通过这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剔除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二)学生思考时间相对仓促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通常会有一部分空档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段时间的长短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结合大量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课堂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局促,学生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思考过程,往往在思考的中途会被叫停或打断。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教师缺乏有效地课堂观察,且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导致思维敏捷的同学能很快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反应迟钝的同学则需要更久的时间才可以找寻到答案。当答案已然“剧透”,多余的等待也就没有了必要,教学活动又只好继续推进;第二,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没有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講课中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未能留有充分的等待时间;第三,还存在有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增加了课时容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只能牺牲学生的思考时间。

(三)教师反馈评价用语死板生硬

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有调查表明,大多教师的评价用语死板僵硬,评价语千篇一律,既缺少变化又没有针对性,无论学生回答的好坏都是一句“很好,请坐”或者“你再想想”等。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告诉学生问题回答中存在的优点或不足,而且,也容易让人感觉这个教师上课敷衍与乏味并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评价用语,不断地反思什么样的学生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此外,评价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过于浮夸,也要有足够的真诚。例如,教师在评价中可以以复述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然后点出回答中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会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回答很关注,他真的是有在认真听我的回答,这对学生无形中也是一种默默的鼓励。

(四)教师对提问各环节缺少必要的课下反思

即使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提问和回答构成了课堂问答的一个完整闭环,教师可以决定我要问什么样的问题,但是却无法掌控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回答,这就导致课堂问题环节比想象的更加复杂。尤其当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课堂预设时,这短暂的几秒往往极大地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坦白地讲,有些时候学生真的会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当然,无论是否最终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课下的反思都不可以省略。教师通过对问答对话的回忆和反思,不仅有利于积累大量的教学案例,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在反思中也往往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启发改善提问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