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1-07-21 21:31李宏荣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李宏荣

摘 要:小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不管是考试的分数要求还是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用数学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学好数学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教好学生,让学生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对数学的乐趣,是教师应该不断思考与找寻解决方法的目标。在小学的学习中打好基础,对今后的学习受益匪浅。教师要杜绝传统教学方式中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单单是一味地做题,套路性做题,而是按照新课改教育改革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研究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优秀策略,多元、高效的教学观念,让小学的数学水平得到质量上的飞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优化教学

一、 引言

小学的数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加减计算阶段,新时代对小学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地方,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用数学来认识生活,是小学高阶段数学学习要求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这要求教师要深入地研究这个课题,一方面要广泛地掌握学生数学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时可能会片面,无法正确地理解数学的用处,甚至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怀疑,怀疑数学知识是否能在生活中用到。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勤举实例,将生活中的数学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知道,数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处处体现在生活之中。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相对较为简单,是初步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的台阶。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包括数的基本认识、对图形的理解、四则运算、简单的长度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等,是为了给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更高的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数是什么样的,该怎么理解几加几等于几,什么是正方形、多边形,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符号使学生产生畏惧,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对数学的学习就需要如此,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以生活中的经验与已学习到的知识为出发点,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改革要求进行解读,对数学进行认识,把抽象的知识变为所熟知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数学学习,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索学习的激情,找到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好奇心,紧密联系生活,培养数学能力,提高高段的思维思考能力与表达认知能力,为今后阶段的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现阶段数学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数学学习时间少

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手机电脑、平板、游戏、小视频,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分散了學生学习的注意力,花费不少的时间在游戏与玩乐上,给予数学的时间减少,仅仅满足敷衍式的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不会去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发达,对学生艺术、英语等方面的要求高,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地方。除此之外,小学生面临小升初这一考学阶段,考学要求奥数这方面的成绩。如果学生一味地追求奥数的成绩,忽视了数学,反而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数学的学习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事件所分散,学生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造成数学成绩的下降,日常的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

(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

数学是一门相当枯燥的学科,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种类繁多的题型、相似的计算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正确率不仅得不到提到,反而会对这么多的题产生歪念头,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一直提高不上去。

(三)数学的评判方式过于单一

数学的测验方式也过于简单与直接,随堂小测、考试等,很多都是根据最后答案是否正确进行评判,过于单一也过于武断。每一个学生错误的地方不一样,所不理解的知识点也存在差异,如果只是最后答案的错误就全盘否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扼杀对数学学习的想象力,流水化、套路化、千篇一律的数学试卷终究会出现,会给每个学数学的学生套上本来不应该存在的枷锁。

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初接触——知识讲解生活化

数学知识单调、死板、复杂,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有限,学好数学知识确实有些困难。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对讲解的知识点很好地理解,接下来学习中的疑问会不断地堆积,导致越来越不会,觉得数学越来越难,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成绩小测不理想的情况下,更是会增加对数学的厌恶,一味地补习、大量地做题更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数学的学习。这时候,在最初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初体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将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给学生。教师应该极力地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生活中出现过的、日常中接触过的一个情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以自信的方式面对数学,放松的心理来学习数学。

就比如在学习合理优化时间,选择最合适的工作顺序与路线这一类型的题中,教师就可以假设题目中的主人公就是学生,就是要从家去学校上学,列出所有可能的路线与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思考该选择哪一个,其中的最优解是什么,在愉快的玩乐中正确的答案就会脱口而出;加减的运算学习中,从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比如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最开始有多少个水果,吃到多少之后会剩下多少个水果。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改变,在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的过程中,就感觉数学是生活中会用到的知识,生活中原来可以这样解决问题,原来数学是这么有趣的一个东西。

(二)再接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抽象的,其中会涉及空间的结构和一些单单靠想象理解不出来的东西,这时候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构成原理。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小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