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中的运用与设计

2021-07-21 22:03陈小珍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陈小珍

摘 要:为了提升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成效,作者对所在学校语篇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部分教师进行语篇教学时往往脱离语境、采用碎片化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者采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活动观的理念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利用活动观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发现采用英语活动观进行语篇教学改变过去碎片化脱离语境的教学,激发学生对语篇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活动观是为了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用活动观进行阅读语篇教学是今后阅读语篇教学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活动观;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新时代要求重点培养人才的关键素质和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活动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从中可见活动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碎片化、脱离语境的教学。教师课堂上经常直击主题,讲解知识点,而忽视创设真实语境的活动,缺乏语篇意识。事实上,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学,而学生也一定要基于语篇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把语篇基本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掌握语篇结构特征,形成语篇意识,而不是把词汇、语法与结构断裂开来学习。基于这种现象,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把活动观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并进行比较实用的教学设计呢?文章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二、 高中英语阅读语篇的教学现状

周大明教授曾经说过教师要“变什么—教什么—怎么读—怎么读写”。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不知道在阅读语篇中要教什么,怎么教,所以课堂往往采取碎片化、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少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忽視情境化、真实的语境教学。课堂上很多活动不是以情境设计为主,英语课堂直奔知识点的讲解,缺乏一种真实的语境,即使有情境创设,也往往不真实,不够直接、简洁。

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课堂所授内容直指高考;许多英语阅读课堂直接把活动步骤省略,脱离语境讲解文章知识点,完全忽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不少学校从高一开始练习高考真题卷,完全抛弃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致使学生体会不到语言学习的快乐。

三、 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人们对阅读理解水平有层次方面的差异,有表层理解,也有较深层的理解以及概念性理解(Hatti,2009:26-29)。而活动观所提倡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正是对应这三种阅读水平。这些观点与美国阅读研究专家格雷提出的三层阅读努力观(Three levels of endeavor),用于解释说明reading lines/between lines/beyond lines概念(Koda,2010)是一样的。不同层次的阅读努力得到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reading lines是比较浅层次的理解,即字面阅读,也是表层理解;between lines要求阅读层次比较高一些,不仅要读懂原文,还得理解字里行间的含义,即深层理解;beyond lines在三个阅读层面中是最高的,主要要求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表达的意义即文章的言外之意,即概念性理解。活动观提倡的正是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教师在教授阅读文章、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抵达阅读理解三个层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活动观视域下进行阅读语篇教学,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四、 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

活动观应该如何在阅读语篇教学中呈现出来呢?首先,要注意活动观在教学模式中的设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篇教学,是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不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特意增加语篇层面的教学。所以在活动设计方面不要孤立地把阅读语篇分解为词汇、语法、段落结构等的设计,一定要把语篇作为整体单位进行设计。其次,阅读语篇设计一定要深入研读语篇,注意主题语境、主题意义的把握,以及挖掘文化价值,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另外,活动设计要真情境、真问题、真任务而不是假情境、假问题和假任务。学生的阅读行为是一种“可见的学习”。如果一个人的阅读未能从低阶思维上升到高阶思维,这种阅读是一种劣质的阅读。

(一)文本分析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单元的中心话题,主题语境以及价值取向。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2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中阅读语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人与动植物”,内容涉及“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动物灭绝”“麋鹿回归”等内容。而这节课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中的环境保护,语篇类型为记叙文。文章主要描述主人公Daisy在梦中经历的奇妙飞毯旅行,通过藏羚羊、非洲象和猴子三种野生动物在西藏、津巴布韦和热带雨林的境遇,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价值取向在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另外,设计教学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进行认真分析。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采用逆向设计法:本节课教师想达成什么成果,利用反推法达成这个目的,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比如通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提取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列出文中关于三种动物的事实性信息;2.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所读的文章信息,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深度解读;3. 通过文本剖析,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取野生动植物现状的信息,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教学难点为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动植物,达到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层理解。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