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乡镇中学德育活动课程的构建研究

2021-07-21 22:03张晓红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城镇化

张晓红

摘 要:城镇化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从人口流动的方面上看,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大批量往城镇流动。从总的方面上看,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即:城镇数量相较于以往增速明显、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相较于以往规模、范围与技术扩大较为明显。文章从城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乡镇中学的德育教育情况及其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等分别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旨在通过相关的论述分析与实践探讨,对其活动课程的内容制定与开展进行一定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城镇化;乡镇中学;德育活动课程

一、 引言

城镇化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角度上看属于时代发展的必然进程,同时,城镇化也是评估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科学技术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也能够反映社会组织与地区管理工作建设情况。

二、 城镇化背景下乡镇中学的发展情况分析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内在城镇化的发展上从低水平逐渐发展为高水平,截至2016年,城镇居住人口由1.71亿人增长至将近8亿人,年均增长将近1.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增速和村落的无节制开发,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批量流入城市或者乡镇区域。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与落户,乡镇学生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增长规模持续扩大。部分乡镇地区虽然通过扩建学校、新建学校的方式缓解乡镇人口入学难等问题,这也造成一个现实情况,在课程教育的“班额”规模上,学生的人数较多,对于教育的质量保障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德育活动课程的教育而言,一方面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或者优化,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城镇化的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活动课程的开展模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德育教育的实施质量。

三、 德育教育的相关概念

从不同角度对德育进行解释,可分为广义与狭义,前者主要强调目的性、计划性使相关人员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因素上加强相关性活动,具体有社会、社區、学校以及家庭德育教育等方面;后者在概念上特指学校方面的德育教育,该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相关人员根据社会或者阶级等方面因素,从相关目的出发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或者模式,使受教育人员能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等项目上进行相关学习、实践等活动。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差异性的表现上主要因为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等方面原因导致,使得德育教育在内容的制定、教学流程的设置以及基础设施的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乡镇中学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经济建设水平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应用上,大部分相较于发达地区或者城市而言,应用水平与设施覆盖等情况皆存在一定不足,这也造成乡镇德育相关课程教育与活动的展开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在新时期教学理念、德育培养要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德育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制定的水平和开展质量。

四、 乡镇学校与乡镇文化相互发展的意义

乡镇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地区语言文化、三观、风俗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在独特的人文环境中,乡镇学校与乡镇文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乡镇学校在建校文化与核心价值理念的宣扬上,较大程度受到地方文化、观念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两者的存在与发展,作为十九大中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在新时期的乡镇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乡镇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价值

乡镇文化属于区域活动人口的精神寄托与智慧产物,反映不同时期乡镇人口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从个人的思想教育与内在素养培育的角度上看,乡镇学生在人生理想、道德模范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乡镇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对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制定与实施模式,需要在活动内容建立初期深刻挖掘乡镇文化,确保德育活动的内容较为贴合乡镇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有助于文化认同感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乡镇文化在内涵与形式上主要包含历代成员的精神寄托、生活经验与思想文化特点,随着时间推移,文化中的精华慢慢沉淀,最终形成乡镇地区的独特文化特点。从德育课程的内容编制、指导思想选择以及文化观念教育等方面上看,通过乡镇文化的引入,能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政治上的认同感,进而认同自身的乡镇地区文化,如乡镇地区文化中的爱国、爱乡、勤劳以及恪守信用等方面,对德育活动的内容引用与思想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乡镇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文化个性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看,文化在核心形成与向外拓展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带有较为明显的区域特色以及特定群体特点,其中,文化个性的形成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域文化特色。乡镇文化在教育资源上,拥有较多自然属性的教育资源与区域历史资源,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乡镇文化所表现出的显著个性与地方特色,能够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文化个性,使学生能够从正确的视角上认识乡镇文化的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德育教育。

五、 德育活动课程的含义与特性

德育活动课程主要结合课程理论对班会课程、升旗仪式以及相关实践课程等,将多种课程活动通过整合的方式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构成的课程类型中,其在德育活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通过内在调和的形式,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与培育对象实施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从实施的目的上看,德育活动内容制定与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或者区域环境出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将德育教育进行碎片化的整合,通过明确的活动主题开展,使学生在活动课程的参与上,能够把握德育活动的主题内容与思想核心,从而个人的素养培育与品格树立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引导。文章在德育活动课程的选取上,一方面根据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对实际学情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根据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与主题实践活动三种形式的课程特点,制定德育活动课程的主要形式。

六、 德育活动课程的标准制定与开展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城镇化
“国学”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乡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浅谈如何提升乡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