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助推高中思政教学

2021-07-21 22:13刘振银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高中政治教学资源

刘振银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传统教育方式不断革新,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在全面分析高中政治课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希望对今后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策略探究

教学资源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目标所采用的能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所有手段及条件。既包括教師自身资源,如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知识储备、驾驭能力,也包括学生自身资源,如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还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资源,时政资源等。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德才并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显著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进行品德教育的德育课。它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承载着向青年学生传授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高中生能力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德智并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耳濡目染,长期下来,学生的政治认同便会增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便会全面提高。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结合的双边互动活动,“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因此,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又要开发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贴近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第二特点

高中政治课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了高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科知识和学科理论赋予了鲜明的生活烙印。高中政治必修课的四本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从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看到高中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取材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然而,高中生由于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往往只看事物现象而忽视事物本质;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形而上学地机械照搬;只顾课程知识的学习而脱离日常生活实际;难免觉得枯燥无味、学习难度大,甚至厌学、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才能引来金凤凰?前提需要栽下梧桐树。只有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增强政治教学的“魔力”,才能将理论知识和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实践体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第三特点

从现象看它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从本质看它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通过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各个领域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这样既有利于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并剖析社会现象,也能帮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融入社会实践中。例如,高一《经济生活》必修一中设置了模拟决策听证会、高二《政治生活》设置了村民民主选举等实践探究性的活动。然而,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走马观花,忽略了这些探究活动的作用,使思想政治课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对于课本的理解不够,片面地认为学好思政课,只需要背背记记即可。这样的教学,重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转化,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实践,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需要有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能力。

(四)“与时俱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

高中政治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富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尤其是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党的领导、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呈现出明显的与时俱进的特点。《政治生活》教材随着时事政治不断修订,不断深化和发展。比如,从2008年到2018年,随着时政的变化,对原有教程进行了五次修改。2019年,为了体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在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前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课。政治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求教育教学也要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既要注重课程资源的科学性、时效性,又要注重教法的时代性,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 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资源优化利用的策略探究

(一)开发教师资源,演绎精彩课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政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自身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1. 清心智,抵制错误思潮,防止错误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2. 明事理,促使品质提升,助推核心素养螺旋式上升;3. 活课堂,调动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是整节课的主持者,是课堂节奏的把控者,教师个人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成为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言谈举止会格外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好“课堂麦田的守望者”,让学生和老师平等交流,和谐共生,进而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教师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和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得体的衣着打扮、渊博的专业知识、风趣的教学风格都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形成无形的内生动力。思政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内化的转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思政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开发和利用,直接事关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高中政治教学资源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