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1-07-21 22:13马改合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马改合

摘 要:近些年,伴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也在不断优化与完善,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成為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关注。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核心素养不仅需涵盖学识与理论基础,更需要同步具备多项能力,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学生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效有着直接关联。文章中,笔者将会以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所存在的弊端与缺陷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负责,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德智体美劳”多向成长,而这一工作不仅需要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的重视,更需要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以及各类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并强化民族性,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根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拥有良好的品行与思想政治观点。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需注重手段与方式的合理性,注重实际效果,以身作则,注重当前学生群体情感与思维,突出学生个性,并注重情感投入与平等沟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更为和谐,学生更为肯定教师的所作所为。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管理者,但是,其更应该成为整个班级的一分子,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全面融合,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所开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也将会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展开。

二、 当前素质教育工作在核心素养培养层面所存在的缺陷

(一)素质教育理论化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摒弃自身存在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但是,当前初中教学工作中,部分初中班主任过于关注学生群体的理论知识,一切以成绩与升学率为目标,不仅严重缺乏各类精神感悟活动,更是让整个素质教育工作走向理论化与形式化。同时,当前初中教学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主要集中于课堂,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都变成了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二)教育形式单一

初中阶段,学生与班主任需要同时面临较为严峻的考试与升学压力,学生学业繁重,班主任日常工作繁忙,在这种环境下,部分班主任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切以教材及考试大纲为核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身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严重滞后。学生核心素养层面的匮乏,很容易导致其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其知识体系的学习,也会对其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三)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部分初中班主任因其年龄较大,对新鲜事物与新思想接受缓慢,自身思想又很固执,直接导致其对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与排斥,而这种来自教师层面的不配合,直接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偏向传统。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不仅会严重压制学生对知识与各类思想的接受速度,也会让学生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与习惯,学生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索精神逐渐丧失。另外,来自教学模式层面的困扰,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也体现在诸多课外活动以及主题宣传活动,学生无法从教师身上获取到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指引,其自身也很难在核心素养层面实现全面成长。

三、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单纯依靠各类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不仅会严重削减其实际的培养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对班主任所指导的各类活动产生排斥情绪。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同时利用各类活动,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隐藏于日常管理与日常活动中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理论知识教学存在本质区别,无论是单纯的说教,抑或是课堂上的各类案例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都无法对学生群体产生明显效果。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建立更为和谐的沟通桥梁,以情感角度入手,通过各种间接、内隐且明确的方式,同步创建更为健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品德、行为与习惯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学生不自觉、无意识中参与到核心素养培养过程。

(一)日常管理中重视自身的行为与习惯,并对学生群体形成影响效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师的行为与习惯将会对其思想情感的成长产生直观影响,如果教师在思想道德以及品行层面存在问题,那么将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行为直接产生各类负面影响,极易误导学生做出各类不好的行为。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实施引导与培养工作时,需要首先对自身进行审查,找到自身行为与习惯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学生树立更为有效的榜样与更为公正亲和的教师形象。教师在对学生矛盾处理过程中,也不能将自身的情绪代入到实际课堂之中,务必保证公平公正,并注重对各类规则的遵守,注重问题的全面性与细节化,不让自身的行为与喜恶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能做出任何有损形象与道德行为的事情,同时,也要关注道德约束力对学生群体的影响,逐渐改变那些思想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

(二)建立更为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不仅影响师生关系,更将会对学生的具体行为以及思想道德的成长产生直观作用力,影响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渠道是班主任更为顺畅日常班级管理的亲体。教师可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以及各类全新的沟通渠道,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个性化发展层面做到精准把控,并针对性找到相应的处理手段,消除学生对教师所存在的芥蒂,进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对学生所带来的正向作用。当下为信息时代,各类全新的媒体手段与沟通方式更是逐步多样化,初中班主任可利用QQ、微信等方式,保持自身与学生的沟通稳定性,及时排解学生在学习层面所面临的压力。情绪的控制与引导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而其内心所蕴藏的情感以及自身对教师与学习的看法,都需要以平等有效沟通为根本,只有班主任真正亲近学生,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彻底扭转。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