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的“两面性”

2021-07-21 13:59叶小艳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两面性豆豆育儿

叶小艳

豆豆在幼儿园是个人见人夸的孩子。他很能干,经常帮助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但我们在家访中却发现,豆豆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幼儿园截然不同。

那天我们进门的时候,就听到豆豆在房间里大喊大叫。爷爷略显尴尬地喊豆豆出来,说老师来看他了,但是他依旧不肯出门,并且“砰”地把门重重地关上了。我们询问原因,妈妈说是因为豆豆的遥控汽车坏了,答应给他买新的,但是没买到一模一样的,豆豆就不高兴,一直发脾气。爷爷在一旁责怪豆豆妈妈:“你怎么回事,说好给他买一模一样的,带回来不一样的,不怪咱豆宝不开心。”我对爷爷说:“有时候商场不一定有一模一样的,其实外形不一样还更有趣呢!”豆豆爷爷却说:“老师,你不懂,我家豆豆专一,他认定的东西,你就是变也要变出一模一样的。等会儿我去别的店里再看看。”我发现,豆豆家里到处都是散落的玩具,奶奶在旁边一边收拾汽车玩具,一边喊豆豆:“豆豆,你快出来,老师来了!”爸爸看豆豆还不出门,直接冲到房间里,拽着豆豆的耳朵把豆豆拎出来了,此时的豆豆满脸通红,脸上都是泪水。爷爷看到了,特别心疼,骂豆豆爸爸:“你不能好好说话,动手干什么!”豆豆却对着爷爷喊:“不要你们管我,都是你们的错!”

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呈现出两面性的问题在很多幼儿身上都有表现,这显然和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针对不同的环境,他们随机切换状态。而像豆豆家這种4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家庭生活模式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反思这个案例,有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1。家庭中也应该设立相应的规则

幼儿园里事事都有规则需要遵守,豆豆在一开始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老师会引导其改正,并及时鼓励他正向的行为方式。豆豆是个自尊心很强又能干的孩子,老师的激励和同伴的榜样作用,更是激起了他的表现欲望,什么都要做得最好。而在家里,爷爷奶奶的宠溺让豆豆毫无规则意识,玩具可以乱丢,也可以胡乱发脾气。

孩子在家里相对放松,不必时时刻刻受到规矩的拘束,但是关于独立自理、情绪自控、责任担当、尊重他人等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应该得到培养,需要相应的规则来约束。这样的规则并不是单独为孩子设立的,而是所有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2.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应带头遵守家庭规则,陪伴孩子成长。常有家长感慨,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守规则、懂礼貌,在家就不行。“示范”在营造教育氛围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父母只是一味地说教,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去改,而老师经常向孩子示范怎样正确做。孩子学会方法了,加以巩固,就培养了好的习惯。

我们建议豆豆的父母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书籍,做家务等,遇到问题的时候协商解决,而不要采取溺爱、放任,或强制、暴力的方式。以家庭规则为行为准则,不遵守规则就停止游戏或奖励等。重要的是,规则的制订应该征询豆豆的意见,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引导豆豆在规则的遵守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成员之间争取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辈和祖辈教育方法和行为的不一致是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加强沟通和共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理念是家长教育一致性的法宝。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遇到问题时,豆豆的家长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或是一味满足或是暴力解决,并在孩子面前起纷争,态度不一,这不但会让孩子“钻空子”,还会激化家庭矛盾。豆豆的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同时,又在干涉豆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豆豆爸爸采取“直接动手”的方式显然也不科学。

我们建议豆豆的家长经常一起分享一些育儿书籍和节目,多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共同学习科学育儿方法,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和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多倾听多沟通,建立起统一的家庭教育方式。

特别是针对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和对父母教育的干涉,一味指责和抱怨并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让老人寒心和排斥,多沟通、多分享,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

4.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找家园“两面性”的原因

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和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寻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方法。同时,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让老师成为家庭教育的得力推手。

豆豆的父母平时很少和老师沟通豆豆在家庭中的情况,因为老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良好,就对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听之任之,不干预不处理。家访后,我们一方面找豆豆谈心,另一方面也给豆豆父母提了很多建议。当家园教育一致后,豆豆在家中的表现也逐渐改善。

猜你喜欢
两面性豆豆育儿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双重形象
论太宰治《奔跑吧,梅勒斯》中人性的两面性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