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2021-07-21 15:11焦晶晶
教育界·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学科素养小学美术

焦晶晶

【摘要】不管什么学科,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色彩的世界里感知祖国的伟大,油然生起一股爱国之情,同样这股爱国之情也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依据学生基本的学情,探究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教学相融合的路径,进而促进他们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科素养;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是小学美术教材,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都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恰当融合,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长的一部分。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本文所要分析的现状主要是指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现状,即课堂上有没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一)学校未提供充分的美术教育资源

对爱国主义教育来说,不是教师在嘴上说说,而是要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可以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多个维度产生对国家的爱,进而产生报效祖国的热情。多个维度,就是要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双手、大脑等都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这就需要学校创设一定的美术资源,但大多数学校的美术资源又是匮乏的。笔者曾经去过几个学校,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拥有的美术资源就是一间学生可以画画的美术室和几个陈旧的塑像。这样的美术资源无疑制约着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也制约着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校需要依据具体的条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美术资源,比如可以在美术室张贴不同画家的作品与图像,提供尽可能多的颜料与画笔,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等。有了美术资源,相关教育的开展才会成为可能。

(二)对于美术学习,家长的功利性意识较强

家长对小学美术这门学科的态度差别很大,但都显示着明显的功利性。大多数家长对美术不重视,他们将重点放在子女的语数外学习上,只将美术当成副科看待,学生学得好或者差都无所谓。持有这样态度的家长自然不会运用美术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甚至还有家长认为美术学了没用,不赞成甚至反对子女参加学校的美术团体,比如兴趣班等。而非常重视美术学习的家长,大多希望美术能给学生未来的升学带来好处。比如班上一些学生会在周末去校外学习机构,学习素描、油画、书法等美术课程,这些家长多希望子女在升入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能成为特长生进入理想的学校。美术成了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的敲门砖。带着明确的功利心学习美术,会将学生的发展限制在极小的圈子里,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自然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要融入美术教育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宗旨。但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美术的对接要巧妙地融合,无痕地共生、共长。

(一)坚持有机统一的原则

不管融入什么样的教育,教师都要采取巧妙的教学方式,对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换言之,教师融入的内容要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精美的邮票》这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将邮票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首先,教师展示一组1993年7月25日发行的《爱国民主人士》纪念邮票,让学生观察这些邮票的特征,学生发现这些邮票的规格是40×30毫米,齿孔度数为12 度,同时学生也就知道了一般邮票的特征。接着教师再问,这些邮票设计得怎样,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发现邮票上的这些人物个个气质不一,他们佩服设计者的绘画功力,教师进而告诉他们这些邮票是由擅長画人物的中国美术家朱振庚先生完成的。接着教师问:邮票上的这些人物听说过吗?知道他们的相关故事吗?学生相互讨论,再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渐渐知晓李济深、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爱国人士的故事。教师继续问:从这些的事迹中,你们是怎样理解爱国民主人士的?学生发现这些人浓浓地眷恋着祖国,深深地关怀着父老乡亲,勇敢地为多灾多难、风雨飘摇的国家挡下颗子弹,展现出令人敬畏的民族气节。最后,教师问:你们能不能也为身边的爱国青年设计一张邮票?明显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能力生长和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二)坚持教育多元化的原则

对小学美术来说,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展示多元教育。多元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进他们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多元化首先体现在教育者的多元化,教师、家长、社区民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美术老师,都可以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师。其次是教学地点的多元化,学生除了可以在教室获取知识之外,图使馆、博物馆、户外场地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地方。再次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采取传统的示范教学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不一样的绘画情境。最后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不能仅仅看他们的绘画作品,还要看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长。还是以《精美的邮票》这课为例,教师将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看一看大自然的风景,让学生感知家乡的美丽。学生看到清澈的小河,看到路旁边静静开着的雏菊,看到清洁工人在扫着马路;他们也看到飞过天空的群群白鹭,看到正在建筑的高楼。教师让他们学会取景,将看到的东西艺术地展示在一张邮票上。有学生画的是一只白鹭停靠在河边,旁边还写着一句:有你,家乡更优美;有学生画的是扫马路的清洁工,旁边写的是:最美家乡人。最后,教师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在家长开放日展示给所有的家长看,让他们也接受一次爱家乡、爱国家的教育,让他们也感知他们子女的情怀。多元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感知美术课堂的丰富多彩,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丰富与温暖。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措施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融入学生的美术课堂,还要能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多方面的体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一)根植美术史,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将中国美术史渗透进去。一部中国美术史就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源泉,在美术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感受到古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能感受到古人的风骨。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彩墨世界》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两幅不一样的动物作品画《鱼乐图》,一个是用水墨画成的,一个是用油画棒画成的。教师问学生:能不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笔来画的?画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给人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就在下面分组讨论着,他们是这样描述见到的水墨画的:一会儿粗、一会儿细的变化着的墨线在不经意间就勾勒出鱼的形状来;那些大大小小的墨点,看似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自由地挥洒,却展现出错落有致的斑纹。接着教师给学生呈现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水墨画,如《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青卞隐居图》《富春山居图》《游春图》等,学生的目光聚焦的是精彩的画面,内心感知的是中国灿烂的文化。于是顺理成章地,教师就开启了水墨画历史的讲述,让学生在感知相关认知的同时,也让爱国的情怀流淌于他们心灵深处。教师说,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盛于宋元,从明清及近代以来持续发展。

(二)植根乡土,巧用美术工艺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能体现出来。如,教师可以根植乡土,将美术教学与乡土的美术工艺课程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在热爱故土文化的同时,也燃起一股爱国热情。笔者从教的地方是江苏徐州,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就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无论是徐州的剪纸、香包、风筝,还是邳州的年画、铜山面塑;无论是沛县的泥模,还是丰县的糖人贡、吹糖人等都是绝妙的美术精品,都是流淌在徐州人血液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然要开设乡土课程,让家乡的味道渗透于美术课堂中,进而让学生感受浓烈的爱国教育。以一节风筝制作课为例,教师在学生家长中找到一位会做风筝的,让他做学生的老师。学生先是看着他做风筝,然后再自己动手,他们学着怎样将一片片的风筝材料连接起来,进而形成具体的动物的样子,如像鸟一样的风筝。学生也跟着家长学习怎样在风筝上画画,当然他们也学着怎样去放风筝。学生手上牵着的不是风筝,而是他们对家乡的一片情。在挖掘乡土素材的时候,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要让他们感知身边的家乡文化,让他们自己主动成为家乡文化的继承人与传播者。学生在体验乡土文化的同时,也会由衷地感知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伟大的地方。

四、结束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美术课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也能更好地提升多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佳.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20).

[2]李月.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34).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学科素养小学美术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