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结合,同步育儿

2021-07-21 02:35张文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张文娟

摘  要:幼儿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影响巨大,随着我国对人才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幼儿教育的开展也进入到了崭新的阶段。新时代幼儿教育不仅仅重视幼儿的技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增添了较多的关注。而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其与幼儿园间的配合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文具体分析了家园共育对新时代幼儿教育的意义,就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配合现状展开了思考,并提出完善對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配合;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7-0059-02

Home combination,synchronous parenting

—— Talking about how to cooperate with kindergarten education

ZHANG Wenjua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Chiping District,Liaocheng City,china)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alent education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In the new era,preschool education not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kills and living habits,but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As the enlightening "teacher" of children,parents' cooperative education with kindergart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home co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 status quo of parents' cooperation in home co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home cooperation; home co Education

幼儿教育是幼儿认知世界并掌握生活基本规则的引领和启蒙,往往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与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园虽承担部分幼儿教育责任,但对幼儿成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家庭环境,换言之,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可以令幼儿保持较好的知识接收状态,从而更有利于其对幼儿教育的吸收与理解,使当前幼儿教育的一切目标的实现事半功倍。而基于大多数家长对于家园共育这一概念的困惑状态,笔者提出几点有效的实践路径,望广大家长借此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配合工作收获到更多理解。

1.家园共育对于新时代幼儿教育的意义

(1)技能教育层面

幼儿园在幼儿技能教育方面主要是帮助幼儿拓展认知并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但认知学习需要定期巩固,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即便幼儿园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重复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周期性记忆,但当幼儿放学回到家中,有些习惯还是难以保持;而许多认知方面的学习也会由于幼儿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在幼儿心中形成矛盾的理解,如幼儿园宣导安全知识的时候常会教育幼儿“遇见坏人找警察”,但有些幼儿家庭却惯以“警察”一词来对幼儿展开威吓,像是“再捣乱就让警察来抓你!”,幼儿在这样不同的认知引导中极易产生困惑和矛盾的心理,从而影响幼儿在对事物认知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与幼儿园保持步调一致,开展家园共育对幼儿认知拓展与习惯养成十分重要,需要幼儿家长给予充分配合。

(2)心理教育层面

幼儿园在幼儿心理教育方面主要是通过关注幼儿心理变化,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实现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对于幼儿心理的变化情况重视度并不高,致使当前的许多家长也并不认为幼儿并不成熟的心理能够衍生出多大的问题。但随着近年来关于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在网上曝光,儿童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分析与引导较为重视,但由于幼儿在不同环境会呈现不同的情感表达,仅凭幼儿园的单方面观察与分析不足以对幼儿心理情况展开全面的掌握,故而家长的配合在幼儿的心理引导方面尤为重要。家园共育不但能增进教育者对幼儿心理健康状态的全面掌握,更能让幼儿园的幼儿心理引导措施得到完善。

2.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配合现状

(1)主题活动配合应付了事

当前,家园共育理念已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行,然而从目前的效果反馈来看,家园共育中家长的角色作用发挥并不明显,可以说很多家长还不是很能理解家园共育的开展目的,有些家长甚至因为突然增加的幼儿辅导任务而产生对幼儿园的不满情绪。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家长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亲子任务敷衍了事。幼儿园阶段教师基本不会给幼儿带来所谓的“课业压力”,幼儿园所布置的大部分亲子任务都是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儿歌表演、亲子体能活动等。而个别家长不会花时间考虑教师的良苦用心,只认为这是幼儿园对于家长的“刁难”从而索性敷衍而过。其余家长尽管能够明白幼儿园的用意,却也常常因为懒于坚持而对这一环节呈现敷衍态度。

(2)幼儿情况缺少沟通

幼儿园通常会在家长群中发幼儿每天情况,幼儿园活动室也会贴出幼儿园各个班级的活动计划,幼儿园公众号中也会定期推送幼儿园的育儿理念,然而幼儿家长常常对此不闻不问,甚至在家长会上也很少针对幼儿情况和教师进行沟通。这一态势的发展让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尤其被动,尽管大多数幼儿园都做好了家园共育,与幼儿家长共同解决育儿问题的准备,但幼儿家长的漠不关心实在让幼儿园孤掌难鸣,甚至倍感失望。实际上,幼儿园贴出的活动计划与家长群中分享的幼儿每日情况都是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的桥梁,有些家长将接送管理幼儿当任务,缺少对幼儿心理成长了解的渴望,长此以往,家园共育理念将逐渐流于形式,而不会对幼儿的成长再产生影响。

(3)亲子活动参与不积极

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是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学习生活的良好契机,幼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与家长建立默契,从而形成勇敢、合作、坚持等良好的品格,而家长也能在亲子活动中了解幼儿的在集体中的状态,对幼儿当前所掌握的能力与思想展开进一步的认识。换言之,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家长看到另一面的孩子。然而很多幼儿家长忙于工作,认为亲子活动不过是陪幼儿开展的游戏,其他时间只要想做亦可以实现,不重视亲子活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很多幼儿是和爷爷、奶奶等亲人完成亲子活动的,进而令亲子活动失去了其真正的开展意义。还有一些家长虽然参加了幼儿的亲子活动,但全程没有给予良好的配合,间歇时间玩手机,对活动规则不在意,让幼儿往往期待而来又失望而归。

3.提高家长在家园共育中作用的对策

(1)增进幼儿园平台互动,保持统一教育理念

即便部分幼儿家长对于家园共育教育理念存有误解,但家长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故而幼儿园还是要建立与家长间的互动平台,借助平台中对家长的沟通、引导,促使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达成一致。而作为老师,我在这里建议大家暂放抵触情绪,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看待幼儿园有关家园共育的种种措施。当家长能够放下不理解、不认同情绪,则会发现幼儿园建立的各类互动平台并非难以融入,教师在平台上发的各种育儿链接也并非浪费大家时间。事实上,教师正是通过这种观点分享和输出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和认同,家长如果漠不关心,也不参与互动,教师便无法获得相应的反馈,对于幼儿的教育理念,也只能依照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调整。倘若家长能够围绕教师所分享理念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是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提出疑问和建议,则必会引起教师的重视,从而多方调整完善其教学理念,最终达成双方观点的统一。

(2)关注幼儿园课程计划,做好课程巩固工作

当幼儿家长能够认同并与幼儿园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时,其对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会提升相应的理解,如此一来,幼儿家长课后辅助幼儿巩固所学也就成为可以实现的转变了。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建议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多关注活动室贴在墙上的班级教学计划,或是通过定期向负责教师索要月课程规划,通过对幼儿近期学习内容的掌握来了解幼儿当前所处学习阶段,并根据该阶段的学习重点对幼儿展开课后的巩固辅导。如老师所教的小班幼儿已经进入到色彩辨认阶段,有些家长自认孩子年龄小、成熟慢,还不能对各个事物的颜色进行清晰的辨认,看到课程设置后回家简单考了考幼儿,结果幼儿却回答得十分准确。这点充分证明了家长普遍对自己孩子存在低估,或者可以说不了解的地方。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状况的掌握,家长完全可以在家对幼儿开展其学习内容相关的巩固与辅导工作,如辨别生活中各种物品的色彩等。

(3)家长会沟通幼儿情况,客观面对幼儿问题

家长会是增进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最直接渠道,由于幼儿教师平常只能看到幼儿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家长只能看到幼儿在家中活动的一面,两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而家长会中的沟通、交换意见便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在这里就家长会沟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①家长会结束后要尽量就幼儿近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与教师展开沟通。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成绩问题而忽略了幼儿心理层面的变化,实际上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在幼儿园与家庭两个角度的观察下才能具有更全面的体现,否则只看到幼儿乖顺的一面而忽略其攻击性的一面则会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带来隐患。②客观面对教师口中幼儿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口中幼儿的问题很多家长并不认可,但要相信幼儿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自己的不同面,客观看待这一问题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③避免言辞过激。很多家长涉及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情绪会略显激动,但过激言辞不可取,不仅有碍双方沟通,更会制造双方间的矛盾。

(4)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增强与幼儿情感溝通

家长会的沟通毕竟属于侧面了解,真正让幼儿家长感受到孩子成长的是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因此,家长们应加强对亲子活动的理解与重视,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做到不敷衍,全心全意陪伴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亲子互动的快乐,从而为其自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铸就良好的基础,以让幼儿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为让幼儿形成面对输赢的良好心态,家长既要认真和幼儿一同完成活动任务,也不能过于看重比赛输赢,要在胜负观上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

综上所述,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最主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影响巨大。幼儿园借助家长资源开展家园共育既是出于幼儿成长需求考虑,又是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总结出的对策。对此,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多一份沟通,少一点误解,借助幼儿园开设的互动平台与教师沟通幼儿教育理念,通过幼儿园提供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辅导工作,利用家长会等场合全面掌握幼儿问题,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增进与幼儿间的情感沟通,以提升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发挥,进而促进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晋,刘云艳,胡天强. 家长参与和学前儿童发展关系的元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9(8):35-51.

[2]王娟.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 中国教育学刊,2019(10):87-90.

[3]赵克欣. 如何引导家长家园共育的积极性[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3):202-203.

[4]娄静. 浅谈农村幼儿园与祖辈家长在家同共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小学),2016(03):480-481.

[5]张文爱. 有效沟通: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 儿童与健康,2017(01):40-41.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