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2021-07-22 18:33赵香雪
生产力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密集型竞争力贸易

赵香雪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作为东亚地区的三大经济体,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越发紧密,中国是日韩最大的贸易伙伴,日韩分别是中国第2 和第3 大贸易伙伴国、第1 和第2 大投资来源国。三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目前文献主要分析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谭晶荣,2006)[1]、农产品(谭晶荣和王真千,2008)[2]、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洪世勤和何暑子,2012)[3]、创意产品(陈伟雄和徐淑云,2018)[4]等的贸易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对提高综合国力有着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经济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主要取决于该国是否占据科技这一制高点。9 月15 日开始,美国对华为断供芯片禁令生效,如三星、高通、英特尔等华为重要的芯片供应商全部停止对华为供应芯片,而华为高端手机的芯片几乎都依赖于进口,此次事件看出核心技术对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统计是从高科技产业统计开始的,因此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发展状况反映了一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提升一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本文参考李骥宇和李宏兵(2018)[5]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衡量方法,以第三版《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3)中第七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虽然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迅速,但是与日韩两国相比,依旧表现出较大差距。汤碧(2012)[6]在测算中日韩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特征及发展,发现日韩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钟建军(2016)[7]研究了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仅在数量上超过了日本而价格边际或产品质量却仅为日本的四成。从图1 可以看出,自入世之后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量日益增大,截至2018 年中国的进口量分别约是日本与韩国的4 倍和5 倍。这表明中国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这种需求是通过进口来满足,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因此,研究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现状及影响其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能够为提高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图1 1992—2018 年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额(单位:百亿美元)

本文余下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使用三个指标分析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第三部分分析影响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二、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若TC>0,说明该类产品竞争力较强;若TC<0,说明该类产品不具有竞争力;若TC=0,则该产品竞争力一般。

由图2 可知,2004 年以前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TC 指数为负数,说明在1992—2003 年间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贸易竞争力,2004—2018 年中国TC 指数虽然由负转正,但是最高也是2015 年的0.22,与日韩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日本的TC 指数明显在下滑,从1992 年的0.73 降至2017 年的0.35。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制造业受到本国资源、地质变动和环境成本的约束,于是出现日本国内高技术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此外日本对高技术产品实施出口限制,导致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增长缓慢,日本的净出口就不会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而日本的贸易总额却是不断增大的,根据TC 指数的公式,那么日本的TC 指数就出现下降。可以看到日本在1992 年TC 指数已经在0.7 以上了,说明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非常强劲。与日本相反,韩国的TC 指数整体是在缓慢上升的,并且最近五年TC 指数与日本相差不大。

图2 1992—2018 年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即RCA 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该国所有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若RCA 大于1,表示一国某商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若RCA 小于1,则表示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若RCA 接近1,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明显的优势或劣势。其计算公式是:

由图3 可以看出,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RCA指数在2011 年之前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之后出现小幅下滑,在2003 年以前RCA 指数低于1,说明在此阶段中国的贸易竞争力较弱,之后大于1,此外在1992—2018 年间中国的RCA 指数均低于日本与韩国。日本的RCA 指数一直高于中韩两国,表明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韩国的RCA指数均大于1,并且其与日本的差距逐渐减小,在2014 年后,韩国的RCA 指数与日本相差不大。

图3 1992—2018 年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三)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即CA 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指某一产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的进口比较优势。 CA 指数弥补了RCA 指数只考虑某一产业出口影响的缺陷,将进口因素引入竞争力的考虑范围之中。若CA 大于0,说明某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反之则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弱。其计算公式是:

图4 1992—2018 年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与图3 对比,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在剔除了进口因素后竞争力大幅小降,在2005 年以前,中国CA 指数均为负数,表明中国贸易竞争力极弱,2005 年开始CA 指数由负变为正并逐渐上升,2011年到达顶峰0.36,之后便开始出现小幅波动,与日韩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日本的CA 指数围绕1上下波动,说明日本贸易竞争力较强。韩国CA 指数一直大于0,与日本差距逐年减少,至2018 年两者差距已缩减至0.13。

综上,中日韩三国中,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最强,韩国次之,中国最弱。

三、进一步检验: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来分析中日韩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机遇与政府方面的因素难以衡量与量化,因此这两因素不纳入实证分析。选取专利数量、人均GDP、中国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作为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选择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选取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实证中选取1997—2018 年的数据,其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专利数量来自知识产权统计数据,中国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均GDP 和对外开放程度数据由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得出。为了降低各时期价格变动因素和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模型的影响,便于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分析,对变量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TC、lnPT、lnPG、lnAF、OP。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文章使用ADF方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ADF 检验结果

通过表2 可知,通过ADF 检验所有变量二阶单整,即经过二阶差分后的△2TC、△2lnPT、△2lnPG、△2lnAF 和△2OP 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表明二阶差分后的序列为平稳序列。

2.回归分析

由以上回归结果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表3 1997—2018 年中国回归结果

由判定系数R2=0.9600,校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9505 可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F=101.8944,P=0<0.05,则回归方程拒绝原假设,方程整体显著。从回归结果来看,人均GDP、中国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正相关关系,与预期作用一致,而专利数量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呈负相关关系,与预期作用不一致。

具体来说,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专利数量每增加1%,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会减少0.063 6%。由于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庞大,但是发明专利申请通过实质审查并不意味着该专利就有价值。因为许多专利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科研人员会为了追求工作完成度或者其他原因提交一些尚处于初级阶段等专利申请,这些专利实质能带来的收益较小,转化率也较低;此外对部分应该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流程技术也会被申请了专利,这就导致专利申请的数量多但质量不一定高。所以出现专利数量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负相关的现象。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人均GDP 每增加1%,出口额会增加0.198 9%;当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每增加1%,出口额会减少0.078 3%;当对外开放程度每变动1%,出口额会相应增加0.653 7%。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对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分析可知:在TC 指数上,中国是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加但始终低于日韩两国,日本则逐渐在降低,韩国则呈现增加趋势;在RCA 指数上,中国在增长,而日韩两国差距逐渐缩小但都高于中国;在CA 指数方面,中国由负变为正,增长不如前几个指标那样明显,日韩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专利数量、人均GDP、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来说,专利数量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呈反相关关系,人均GDP、中国实际利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对外开放程度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建议

1.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由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要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就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能够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使企业具有创新意识,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生产高质量、多样化的产品,以促进整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外商投资综合了资本、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等等,其进入中国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创新能力。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建立企业后,会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和关联效应四条路径外溢技术[8]。跨国公司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要考虑东道国消费者的偏好,这一过程就会增加其研发投入,同时会对东道国的研发机构产生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提示我国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要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首先必须根据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培育我国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重点、有选择地抢占新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使我国企业逐渐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其次,要充分结合金融行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让更多资金流入研发创新过程中,以促进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最后,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活动。

猜你喜欢
密集型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贸易统计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