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潮州工夫茶的不解之缘

2021-07-23 02:57林启中
南风·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宝安区工夫潮州

中国茶文化开始盛行于唐朝,工夫茶则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末瀹饮法的出现后,于清代在潮汕地區形成的以闽北、闽南、广东乌龙为主要茶品,以泥炉砂铫、孟臣罐若琛杯为代表性茶具,以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为特色冲泡程式,与亲和乡里、商贸文化互为依托并根植于海内外潮汕同胞日常生活的集族群性格和民俗特色为一体的茶饮文化,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喝工夫茶的习俗千年来从未断绝,在潮州当地把茶当作待客的最佳礼仪,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民间有“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重要性与“柴米油盐等相提并论,同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在潮汕地区,一杯工夫茶无所不在,人们在茶盘前的举止状态,或嬉笑怒骂,或一本正经,无所不有;茶客们在茶桌上谈论着天南海北的时事新闻,生活的酸甜苦辣,高雅的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喝工夫茶不仅是待客之道,更是一种传承的情怀。

从爷爷辈开始的茶缘

我出生于广东潮汕一个茶业世家中。林氏先祖林英友以种茶制茶为生。我的祖父林周油先生,从小便跟随父辈学习种茶与制茶技术,制茶技艺在当地颇有名气。我的父亲林锦明先生,小时候就跟随父辈在山上做茶,青年时在镇上开起林氏第一家小铺,并开始系统教习我们学习工夫茶冲泡技艺,也开启了我与工夫茶的不解之缘。

父亲常说茶是天地间的灵草,是有灵性的,他带着我们在山林间认识花鸟植物,时常也能发现一些自然生长的野茶。他也非常节俭,好的茶舍不得喝,总是挑一些粗老的茶末子放在茶缸里,去哪里都带着。

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却会拿出珍藏的好茶,泡上一道工夫茶来招待乡里乡亲。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个茶壶,三个小茶杯,一个茶炉,泡上一泡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左邻右舍一起拉家常喝着茶,那气氛甚是热闹。

父亲总说泡工夫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其自然,贴近生活。泡茶一定要准备好的茶叶,茶叶要选半发酵的乌龙茶,水要选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水,不能用井水和河水,这样泡出来的茶才能还原茶汤本来的味道。还需要按照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等程序进行,方能得到工夫茶之精妙。

工夫茶在父亲手上每日不可或缺,俨然是生活的必需品。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让我对茶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对茶有一种特别的情怀。父亲爱茶,是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的,但是他知道——茶如人生,先苦后甜。‘来来来,且食茶,是父亲喝茶的口头禅。在一巡巡的斟茶中,在漂荡的茶香里,蕴含着潮汕人的一种性格力量——团结一致,守望相助。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我爱上了潮州工夫茶,也种下了一颗传播工夫茶的种子,在品茶的时候,也总能想起祖辈的教诲,感悟到更多人生的哲理。后来父亲从家乡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后,我也随家人一起来深圳发展,经营实业生意。

为了圆父亲种茶制茶的愿望,我与弟弟在丰顺县韩山地区承包了一片茶园,成立茶叶加工厂,传承着祖辈做茶的理想。茶园的前身都是荒山,经过我们统一规划开垦出来后,将茶苗从小培植到大,现在当地人都以能喝到一杯正宗的韩山茶为骄傲。我们紧紧围绕 “旅游+农业”和“旅游+文化”的经营战略,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综合韩山特有的韩愈文化、茶文化、硒文化、禅文化四大文化元素,打造以茶为特色的高端文旅胜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通过我们的切实努力,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为广大茶友奉上一杯好茶,也为后辈留下一片宝贵的生态财富。

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大潮汕人民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潮州工夫茶的所有环节,无一不体现潮州的民俗文化,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和”,即和谐。“和为贵”在潮州工夫茶习俗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从冲泡过程到品饮礼仪习俗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过程,潮汕风情而世事矛盾也多以饮茶的方式得以解决;“敬”,即敬意。客来敬茶,表达一种对客人尊敬的仪式和礼貌;“精”,即精致。潮人做事的精致跟本地的实际情况有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现在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宝贵活化石。

我的工夫茶探寻之路

我立志于工夫茶的研究和推广,青年时期开始钻研潮州的茶叶、茶器和文化,潮州工夫茶艺的努力,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针对现在经济、生活以及人们饮茶习惯的改变而对潮州工夫茶艺的一系列改良,包括引入紫砂壶替代传统潮州红泥手拉壶、将不同茶叶种类引入潮州工夫茶体系、将紫砂不同泥料的特性针对不同种类工夫茶冲泡需求进行匹配、从种植、工艺源头开发新风味工夫茶等等。

潮州工夫茶的茶艺程式,历来有多种说法,以“十八式”和“二十一式”流传最广。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保留了传统文化意蕴的前提下,简化、合并了一些展示型及表演性的程式,以“喝到一杯好潮州茶”为理念,将工夫茶的茶艺程式改良为:置桌备器、起火候水、温壶纳茶、候汤洗茶、刮沫淋罐、温杯闻香、冲茶洒茶、请茶品茗几个步骤,依序流转,在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可达“工夫”深意。结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及饮茶空间大部分在家庭室内,去繁取精同时考虑进用火安全,将潮州工夫茶具取其最核心的“四件套”,便是泥炉、砂铫、冲罐、瓷杯。

将紫砂引入潮州工夫茶体系是传承人的近三十年来的努力,紫砂以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结合水的表面张力,达到“透气不透水”的特性,用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且传热缓慢,保温性强,利于贮存茶叶,同时也还有经年使用后产生的“包浆”变化。用紫砂制品替代传统红泥壶、砂铫、白瓷杯,不仅解决了工夫茶需要开水连续冲泡而带来的“烫手”问题,还能使冲泡用水更加细腻、柔软,使茶汤香气更加凝聚、醇厚。

尤其是其中的冲罐(茶壶)的替换,依据现代人对卫生及朋友聚会的需求,将紫砂壶引进潮州工夫茶体系,替代了传统的潮州手拉壶和盖瓯,同时解决了手拉壶容量小无法多人同饮、盖瓯口阔不能留香的缺点,通过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在维持高温高香不久闷茶的同时,可以同时满足多人品饮的容量,并结合紫砂不同泥料的不同透气保温特性,将不同品类的茶叶发挥出最优风味。

此外,我将潮州工夫茶艺用茶拓展至六大类全茶叶品种,并根据茶叶特性,重点应用于加适宜潮州工夫茶冲泡的黑茶类(普洱熟茶、藏茶等),以及除广东单丛之外的传统乌龙茶类(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等)。

传播潮州工夫茶文化任重而道远

潮州工夫茶,因为技法繁复、要求严格,加之近年来,传统审美式微、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对外的宣传不足,使潮州工夫茶艺还未走向全国。如何更好地推广潮州工夫茶,这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心愿。

因此,我于2010年11月30日创办了深圳市宝安区茶文化研究会,它是由全区热爱茶文化、关心茶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茶文化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茶文化爱好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迎大运茶文化交流展、宝安区紫砂壶文化展、“紫瓯凝香”巡回展(深圳)、茶文化交流暨慈善拍卖、茶香之路·宝安茶文化艺术展、“知茶学礼,快乐启程”宝安区少儿公益茶艺培训、“茶间事 · 壶生活”宝安区首届养壶大赛等影响力强、美誉度高的活动,涵盖了讲座、展览、慈善拍卖、研讨、考察、茶山研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深入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茶和茶文化的共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水为茶之母,具为茶之父,为了更好地弘扬茶文化,我于2012年开始筹备,2014 年5月正式开办了一雍博物馆。通过二十多年的收藏积累,有一千多件紫砂藏品,陈列展出700多件,分为“名家精品紫砂器”“历代紫砂器” “ 新人新作紫砂器”“ 紫砂泥料”“紫砂造型” “ 紫砂装饰”六个单元展示宜兴紫砂文化,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千年陶都文化和当代紫砂艺术的鲜明特色以及文化意韵。

众人拾柴火焰高,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我也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工夫茶文化的传播中来。所以,我在2019年推动成立了宝安区茶文化研究会工夫茶专业委员会。工夫茶专业委员会作为宝安区茶文化研究会的分支机构之一,旨在以其为引領,与茶行业机构合作,与潮团企业合作,与职校、高校合作,真正做到工夫茶文化传承与发展。为茶人推广工夫茶文化理念、让工夫茶更深入人心,打造一个高品质的茶文化分享、交流、互动平台。

祖辈的嘱托、儿时的爱好、身上的责任感,都推动着我多年来,致力于潮州工夫茶艺的保护与研究;结合现代的工艺和材料,研发出更加贴近生活,符合潮流审美的工夫茶具器物;和社区、教育文化单位、行业机构等组织合作,进行形式多样的工夫茶艺教育和体验、科普、推广。

潮州工夫茶艺承载着历史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风俗特点,拥有独特的艺术、美学、保健价值,我深知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潮州工夫茶艺及其潮州风俗、潮州茶文化完整地传承下去。传播与弘扬潮州工夫茶之路虽然漫长,我辈也将不断努力,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论潮州工夫茶》郑惠丰、谢璧辉 林启中,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创建了深圳市首家紫砂博物馆,将茶文化与紫砂艺术巧妙结合。多年来,他心怀大爱,让茶文化融入公益,彰显出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慈善情怀。现为深圳市宝安区文联常委,深圳市雍启集团董事长,深圳市宝安区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总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商会会长,深圳市宝安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宝安区工夫潮州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寻找潮州
“工夫”与“功夫”
“工夫”似拙却有“功”
一杯热茶的工夫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潮州木雕
“请倒过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