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身上,习近平学到了什么

2021-07-23 15:02
新传奇 2021年26期
关键词:习仲勋革命孩子

这是一张老照片,习近平推着年事已高的习仲勋,和家人一起散步。在父亲晚年的时候,只要有时间,习近平都会陪他散步、聊天。习近平对父亲的感情很深,他曾在一封家书中深情写道:“(我)對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我)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经验与高尚品质很多。”那么,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习近平学到了什么?传承了哪些优良家风?

在父亲的熏陶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习近平成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新中国成立初期,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因为离家较远,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习仲勋甘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看孩子们一些,给他们洗澡、洗衣服。“他把此视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玩闹时,仲勋总是开心极了。”齐心回忆道。

尽管非常疼爱孩子,但习仲勋对孩子从不娇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的生活非常俭朴。孩子们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小的捡大的旧衣服穿。“我比较惨的就是上面有4个姐姐,只有1个哥哥。所以大部分都是穿姐姐的衣服。”谈起这件事,习近平直率地说,“花衣服、花鞋子,我绝对不干,但是也不得不穿”。齐心说:“近平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仲勋总是哄他说‘染染穿一样。”

在习近平眼中,“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习近平的姐姐习桥桥回忆,吃饭时,父亲常把他们掉在桌上的饭粒、馍渣捡起来吃,最后还要用馍把菜碟里的汤水蘸净。对于浪费行为,习仲勋会严厉批评。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习近平影响很大。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多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在父母的教育下,涵养了做人的气节和骨气  习仲勋和齐心都很早参加革命,家里有着浓郁的革命氛围。上学时,习近平是住校生,逢年过节才回家。“回家以后,我们在墙根上站成一排,接受他的训话。他自己怎么参加革命,你们今后一定也要革命,革命是怎么回事……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有的时候很想出去玩一玩,很不耐烦,但是也不敢不听,这些东西也就潜移默化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习近平动情地说。

习仲勋还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他对子女们的要求就是:要忠诚于党,不要怪组织,不要靠老子,路要自己走。

在习近平眼里,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习近平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要学习您对信仰的执著追求。”

习近平还经常谈起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从那时起,“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年轻时的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面对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等问题,他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把好“总开关”,不能得“软骨病”,要铸就坚守信仰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他还反复告诫全党,要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在父母的教育下,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 2001年,习仲勋88岁生日。一家人齐聚一堂,唯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工作繁忙而缺席,只能给父亲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拜寿信。

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习近平敬佩父亲为人坦诚、忠厚,决心学父亲做人;习近平敬佩父亲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决心学父亲做事。

“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习近平信中如是说。这些话,既是习近平作为晚辈,对父亲发自内心的崇敬,也是他作为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

习仲勋读了习近平的信后,对他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参加寿宴表示非常理解,还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贺龙之女贺捷生曾撰文回忆:“习近平从政后,习仲勋对儿子掏出肺腑之言:‘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习近平始终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并作为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这期间,家里没有电视、并不认识总书记的苗族大娘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微笑着进行了自我介绍。朴实的话语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习仲勋画传》)

猜你喜欢
习仲勋革命孩子
中国的出行革命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粉红革命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两碗鸡蛋面
习仲勋:铮铮铁骨亦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