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2021-07-25 09:26刘立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刘立群

摘要:以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契机,提出了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例,贯彻执行本科生导师制,探讨了教学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型、应用型、社会型人才,解决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现存的实际教学问题。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型应用型社会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6-010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Practice

LIU Li-q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fully implementing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 practical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proposed. Taking practical teaching as an example, implementing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training mode, aim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pplied, and social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lve the actual teaching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applied social talents

1 引言

在大學本科四年中实施导师制,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积极探索实践的一项创新制度,目前国内已有上百所大学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1]。目前我校甘肃农业大学已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并贯彻落实到本科教学中。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办了四个一级本科专业,其中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面向电子信息企业、具有较强实践的毕业生。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需求[2]。本文结合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契机,探索导师制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2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

在高校大学生中实行导师制,是指在大学四年的教育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的前提下,聘请大学专业教师,依据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十几位本科生在思想品质、学习规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1]。本科生导师制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1]。目前,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已经贯彻执行六年有余,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进行认知学习后进行导师分配,四个年级同学穿插分配给专业导师,每位专业导师名下累计三十余人。

3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3.1 导师制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大二年级必开的课程。这门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将数学论证与专业理论和分析方法密切相结合的课程[3],且偏重于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专业理论和专业地进行问题分析,因而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近年来高校教学中为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验教学效率,实验使用Matlab进行仿真[5]。

现有“信号与系统”实验系统中存在针对一些独立的知识点而编写的Matlab程序,存在可读性差、人机界面的交互性差、可扩展性差、可重用性低等缺陷[6],整个实验系统无法有机地统一。因此,构建信号与系统实验课程体系,结合本科生导师制贯穿大学四年的持续性,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7]。

3.2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个方面。最初是本科生导师指导新生对电子信息学科、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认知学习后进行导师分配,开设信号与系统专业基础课,让学生掌握课程实验内容,以单项实验为任务,包括基本实验模块及多个单任务实验。

其次是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竞赛,以锻炼学生的实战经验及动手能力。本科生导师制中,四个年级同学穿插分配给专业导师,每位专业导师名下累计三十余人,形成阶梯形团队。要求团队撰写立项申请书,持续完成科研训练项目。

科研训练项目的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内容:实验一 连续时间信号的产生与运算;实验二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与运算;③实验三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④实验四 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⑤实验五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如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周期信号的分解、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的实现以及傅里叶变换性质的练习;⑥实验六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实验;⑦实验七 离散连续的Z域分析。科研训练的中期考核以及结题考核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总结、交流知识心得的平台;同时学生通过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既达到了结题考核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最后是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撰写毕业论文作为迈出高校的最后一个门槛,意味着贯彻执行导师制的最后一站。指导毕业生开发完成出系统平台,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

以系统平台中实验二为例,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与运算的基本模块如图2所示。

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与运算的界面如图3所示,由实验名称、实验介绍、实验选择及退出组成,其中实验选择分为两个:①离散信号的生成与可视化;②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具体包含加、减以及乘运算。离散信号的生成与可视化实验具体包含五个实验项目:单位冲激序列、单位阶跃序列、复指数序列、正弦序列、随机序列。选择单位冲激序列,打开如图4界面,在交互框中输入参数3时,可以看到对应的演示结果。

4 小结

本文以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契机,提出了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实际的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胡芸,张权.浅析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77-179.

[2] 徐守时.信号与系统理论、方法和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36(1):73–76.

[3] 刘锋,段红,熊庆旭,等.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18-120.

[4] 童峰,李霞.Matlab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82-84.

[5] 许艳惠.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00-102.

[6] 黎玉玲,张延华.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10):248-250.

[7] 刘翠响,王宝珠,曾成,等.信号与系统资源共享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研究,2015,38(5):96-100.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
基于素养视域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与架构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对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架构的思考
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