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佩兹利”
——浅述经典图案的再设计

2021-07-28 01:41王深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纹样狮子图案

王深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

在丰富浩瀚的世界装饰图典中,有一种图案既贯通中、西,又融合古、今。它虽源于西亚,却以欧洲小镇命名,其寓意、形式、风格在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凝聚了浓厚的思想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成为广为流传、颇受喜爱的装饰语言,这就是古典佩兹利(Paisley)图案。(图1)

图1 佩兹利印花披肩

佩兹利产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小镇,这个小镇以生产棉、毛而闻名于世,佩兹利作为该地织物的典型装饰而风靡。然而,这一装饰形式并非最早出现于英国,而是源于距今两千多年的克什米尔地区,柔软细腻的羊毛披肩时常被覆满繁密的佩兹利图案,尽显其雍容华贵之美并充满浓郁的民族情调。

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并解读此图案时,不仅对其形式美感产生认同,并且打破文化壁垒,将不同寓意的图案与其进行重构,从而实现佩兹利的再创新和现代纺织图案的再设计,令承载着历史文脉,且充满时尚气息的佩兹利在当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佩兹利图案的审美形式

“观现实之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①,中国古人常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创作图案。于是,有了建构于自然之上的彩陶人面鱼纹、蛙纹,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兽纹,汉唐的团形纹饰等这些源于现实且充满象征意味的装饰。这些经典图案大多以对称或均衡的形式分布于装饰物表面,以此奠定了传统图案的审美基调。

佩兹利图案也与之相似,它是一个头圆尾尖的抽象轮廓,简洁且概括,纤巧亦灵动,形似于水滴、火焰、叶子、芒果、松果、草履虫、羊角……,自然百态与其形成密不可分的关联。

此图案外形虽由曲线构成,但却依托于直线而产生。如果将其置于垂直线两侧,它能稳定地形成左右均衡,以此构成优美而舒适的视觉感(图2)。与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对称图形相比,佩兹利轮廓既具有完整性,又打破其呆板,体现曲线的韵律。众所周知,均衡、对称是艺术设计造型通用的审美法则,而佩兹利这条闭合的曲线外形,不仅符合这一法则又增添了自由、灵活的特质。正如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提到:“佩兹利图案之所以受人欢迎,很大程度上由于图案中的不对称,可以通过调整线的曲度、曲率和增加细微的修饰而得以校正。”②因此,在实践应用中,佩兹利既可单独用于装饰,借助自身“形”的优势民进行调节,以达到完美统一;也可其他图形进行连接与穿插,从而构成连续和适合的形式。

图2 佩兹利轮廓线图

二、佩兹利图案的文化寓意

“纹”与“文”谐音且意同,“纹化”等同于“文化”③。可见,图案纹样如果缺失文化根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发展延续,而有着悠远历史的佩兹利图案更加鲜活地证实了这一观点。

古典佩兹利不仅充满形式之美,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其民族特色。不同地域的佩兹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及称谓,比如在中亚佩兹利被称为“巴旦姆图案”,在非洲被称为“芒果纹”,在我国被称为“火腿纹样”,另有“松果纹”“腰果纹”“火焰纹”等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称谓。然而,这些都不约而同地与自然和生命产生联系。

自然崇拜源于古老人类萌生的对生命及子嗣延续的渴求,也是敬畏自然和遵循宇宙规律的直接表现。因此,古典图案的形式及审美大多取自于自然,任何地域都有自然崇拜的象征符号及图案纹样,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便是其中之一,“生命树”成为自然崇拜的典型,也是佩兹利的核心装饰。树为早期人类提供庇护,是栖息之地,也是生活食物的最初来源。成为丰收、多产、幸福、生命的象征和人们精神的依靠。最早的佩兹利纹样,作为克什米尔披肩上的“boteh”(花枝状图案),在它还没有形成曲线轮廓之前是灌木花丛的图案。随着不断的演变有了曲线的外形,里面的装饰图案由灌木花丛逐渐蜕变成生命树。从古典到现代,无论佩兹利内部图案如何创新,但带有生命树的佩兹利,始终被寄予美好的象征寓意,蕴藏着对生命的敬仰和无限渴望,成为佩兹利中的经典装饰。

三、重构“佩兹利”

艺术家张晓凌先生曾经提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文化而言并非同质化,也非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而是在互动、交流基础上的相互补益、相互尊重、相互发展”④。正所谓“文化互动结构”强调了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记忆、价值观、审美语言应是彼此共存。艺术理论家吕品田先生也提到:“在文化霸权和全球化文化冲击的视角下,保护民族文化已成为维护民族文化生存的国家文化战略”⑤。本着这一学术思想,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传统图案教学中,在研究佩兹利图案的审美形式和文化寓意的基础上,尝试将中国传统及民间图案与佩兹利相结合,以此进行佩兹利的再创新和中国传统图案的再拓展。

狮子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是一种瑞兽。在唐代由于中、西交往的频繁,狮子的图案装饰由域外传入中国,频频出现于陶瓷、金银器、玉器及石雕中,其图案表现综合了中、西不同的审美特征,平添了威猛、神秘和雍容高贵的气质,狮子图案在长期的演变与交融中积淀了独有的美学特质与人文内涵,有降魔驱邪、护法镇宅之用,为祥瑞之兆,且象征着权利与威严,被视为独特而经典的图案形式。笔者通过对唐代缠枝莲舞狮子织锦的分析研究,选取狮子和缠枝的莲花,将舞动的狮子图案置于佩兹利轮廓内成为主体纹样,同时将变体的缠枝莲花纹装饰于佩兹利轮廓的周边,与狮子图案交相辉映,尽显富贵高雅的格调,突出气势磅礴的王朝风范。(图3)

图3 左:缠枝莲舞狮子-佩兹利图案(王深设计),右:唐代缠枝莲舞狮子纹锦

与“缠枝莲舞狮子-佩兹利图案”相似的还有“对鹿团花—佩兹利图案”的创意设计,中国古代“鹿”与“禄”谐音,鹿图案有福禄和长寿的美好寓意,因而在民间备受追捧,成为喜闻乐见、运用颇广的装饰。“团花”源自魏晋,盛于唐代,圆且满的形态与唐代雍容富贵的审美趋向如出一辙,从太极图到团花再到动物组成的团窠纹,以圆形为轮廓的图案占据了中国古典装饰的核心。据《中国丝绸图案》记载:“四只瑞鹿两两相对,形成由中心向外层的奔腾追逐,对称变形的花叶借助鹿角自然延伸,加强了图案之间的联系。”⑥在“对鹿团花—佩兹利图案”的设计中,将鹿的形态置于其中,团花被打散作为底纹填满整个佩兹利的轮廓,令其形成层次感,具有丰富完整的视觉效果。变形的花叶置于佩兹利边缘,繁复亦饱满,凸显雍容华贵的唐代审美之风,并赋予佩兹利纹样以圆满和谐的美好寓意。(图4)

图4 左:对鹿团花—佩兹利图案(王深设计),右:唐代对鹿团花绸

中国古典动物图案可谓千姿百态,与威猛的狮子和祥瑞的鹿相比,民间布老虎则更显其活泼稚气、憨态可掬。一般来说,中国民间百姓总是关注于合乎主观意识形态,具有积极和美好象征寓意的事物,将自我感受和意愿投射于其上,使之显得积极且利于主体,民间布老虎就是在这样的主观意识形态下产生的。这里凶猛狰狞的众兽之王,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已然充满可爱和善之态,其中寄托着辟邪护生的意愿和关爱的人文情感。鉴于在民间动物的头部和五官时常作为描绘重点,因此,在“布老虎—佩兹利图案”的设计中,仍然将头部的表现作为主要和突出的部分,同时借用民间传统色彩搭配,令原本奢华高贵的佩兹利纹样多了几分民俗和乡土气息。(图5)

图5 左:民间布老虎,右:布老虎—佩兹利图案(王深设计)

四、重构“佩兹利”的实践应用

当今,诸多艺术设计者虽将目光锁定于时尚前沿,但仍然强调设计的思想性、地域性、文化性,祖先遗留的几千年历史文明并不是陈旧的过往,而是凝聚了深厚底蕴和人文特质。如今图案的设计更是如此,无论是艺术院校的设计人才教育还是市场应用前景,均将传统与前卫、复古与新潮并行,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成立于2000年的吴海燕设计有限公司,致力于服装和纺织品的创意开发研究。该公司推出的春夏流行裙装面料,就是在原有提花织物的基础上印制了带有龙纹的佩兹利纹样。众所周知,龙并不是自然界中原有的动物,而是集结不同动物的独特之处而构筑的经典图案,鹰的爪、虎的掌、鱼的麟,蛇的身、鹿的角、兔的眼……,从商朝到明清,龙纹样始终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最高权威的象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始终存在且不断发展演变。新世纪伊始,唐装一度盛行,由此掀起了设计界复古流行的风尚,而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格的“龙纹—佩兹利”图案也备受青睐(图6),走入服装市场,融入流行时尚,成为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的范例。

图6 龙—佩兹利图案,王深设计,2002年,授权吴海燕设计有限公司使用

在全球一体化愈演愈烈的今日,中国风依然盛行,许多公司或企业不断推出带有国潮风格的流行品牌,其中兼具东方神秘色彩与服饰潮流文化的“贝勒府”在经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中尤为突出。贝勒府原本是清代贝勒王爷的官邸,将其当成服装品牌可见创建者对传统文化与当今流行趋势的把握,欲建立属于中国式的街头文化、打造带有古典范儿的年轻时尚,于是刺绣技艺、古典图案等呼之欲出,成为服装中的点睛之笔。将天津民间杨柳青年画中的鱼图案与佩兹利相结合,应用于2020贝勒府男装夹克中,进一步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今时尚中的创新。(图7)

图7 贝勒府服装图案 王深设计,2020年

结语

在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艺术设计趋势影响下,设计门类间的固有边缘被不断打破。笔者作为长期从事染织图案设计教学的教师,从图案设计及文化入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和跨界的教学思路,以古典佩兹利图案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图案尤其是唐代经典纹样与其进行很好连接,于是有了“龙—佩兹利”“缠枝莲舞狮子—佩兹利”“对鹿团花—佩兹利”等传统图案纹样的结合,以及“布老虎-佩兹利”“杨柳青鲤鱼-佩兹利”等民间图案的重构。图案创新令其不仅具有视觉美,也让其融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思想内涵。将图案设计成功应用于市场,并且走入大众的生活中,在研究中拓展外延,在传承中融入当下,无疑能够更加体现传统图案的价值魅力,亦是染织设计的初衷。■

注释:

①引自《庄子·应帝王》。

② 〔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43.

③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7.

④ 张晓凌.文化互动时代的艺术——从洛桑到北京2000国际纤维艺术展作品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98.

⑤ 吕品田.必要的张力[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59.

⑥ 沈从文,王家树.中国丝绸图案[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103.

猜你喜欢
纹样狮子图案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狮子的喷嚏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狮子鱼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