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专题设计I”课程为例

2021-07-28 01:41华佳昕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课程

华佳昕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专业课程为主要渠道,强化高校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可助力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品性的塑造。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涵盖了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还与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包含了设计的文化性与应用性。因此,课程思政理念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中具有较大的融合空间。以思政教育的角度切入设计教育的全过程,能够全面优化教学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面向社会需要、国家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引入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已受到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在加强自身思政素养的同时,也注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但在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上,还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课程”与“思政”呈现分离态势

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中,专业课教师具备思政教育的意识,对思政教育进入课堂的方式及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但在具体实施中缺乏“课程”与“思政”之间的深度融合,具体做法表现为在教学中把思政教育特殊化,单独设置章节以体现课程思政,模式过于显性化,影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2.思政教育元素的单一性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大多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体现设计的文化价值底蕴。思政教育元素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是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应局限于此。

(二)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引入的必要性

OBE理念是以清晰的教学成果和培养目标作为导向,对教学体系进行反向设计的教育理念。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将思政教育纳入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全过程,由培养目标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二者结合有助于思政内容贯穿课程始终,发挥思政教育的隐性育人功能,升华了专业课程传授知识的意义,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同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多维发展。

三、OBE理念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构建

(一)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下的逻辑闭环

基于OBE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依据对教学成果的“设定-实现-评价”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逻辑闭环(图1)。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设定课程体系的最终成果,促进教学体系的改革、提炼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培养满足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全方位人才。

图1 OBE理念下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培养体系是由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处理,教学内容精细化发展,教学方法创新性改良,以及对教学成果的考核评价构成闭合循环链,层级之间具有联动性,相互之间起到支撑引导作用。

(二)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培养目标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改革路径的各个阶段,以培养目标作为切入点,建立“知识-能力-思政”三维一体的课程培养目标(图2),注重课程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图2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要让学生明确产品设计的涵意及现行的设计理念。其次,要让学生理解产品设计方法,明确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方式。产品设计的实施,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技术与科技水平是产品设计落地实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产品设计学科具有理性与感性思维交叉融合的特点,两种思维模式缺一不可。从感性和理性思维能力两个角度作为观测点,面向企业需求进行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包括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规划能力的培养。

3.思政目标

OBE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即为将思政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引导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全路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所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不应只局限于传统文化的应用,应对其进行系统性层级化梳理,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范式。思政培养目标划分为指导思想、人文素养、意识形态三层次,由此建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图3),有助于思政教育的全课程、全要素、全过程的覆盖和融入。

图3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体系

在指导思想层面,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引导,国家政策、时事热点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设计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培养设计的使命感。在人文素养层面,主要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以工匠精神引领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意识形态层面,引入服务意识、规划意识、全局意识,与专业课程结合为学生树立产品设计服务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三)双向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由培养目标作为引导,由课程群的模块化设置、课程内容的精细化发展、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协同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图4)。突破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师生间相互支撑、促进。

图4 教师与学生双向支撑的教学模式

1.课程群的模块化设置

根据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美学基础、工程基础、设计表达、设计方法、设计思维五大主轴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中包含若干具有关联性的课程。美学基础模块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民族艺术设计等课程。工程基础模块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程制图、材料及加工工艺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成果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设计表达模块包括三维构成、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图形处理等,锻炼学生设计语言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设计方法模块涵盖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设计等,该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设计流程的理解、应用与规划。设计思维模块包括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专题设计等,以创新思维的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置课程模块的目的是提升相关课程间的联动性和系统性,课程模块依据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呈递进态势,体现OBE理念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条理性。

2.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发展

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由课程模块引导,联结思政教育元素,以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流程。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注入适合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美学基础模块课程群的教学内容细化为对造型的认知表达、设计发展史、设计与文化,为其注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开始,树立思政教育意识,实现思政培养目标。

3.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学技术方法的革新,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手段不局限于课堂。因此,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应在发挥线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线上教学环节,完成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系统地实施。线下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有助于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理解;课程中融入实践环节,各阶段成果均可到实践中检验,完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可获取知识与经验,应用到下一阶段课程中。教赛融合也是线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关键一环,各课程模块对应相应的设计竞赛,将课程成果到大赛中去检验,以赛促教。线上教学环节包括MOOC资源的分享、雨课堂的应用、产品设计资源及前沿资讯的搜集与传递、腾讯会议等网络软件的互动交流。

4.课程考核评价的层级化机制

课程考核评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采用双向考核评价形式。考核机制以知识考核、能力考核、思政考核三层次划分。考核内容依据培养目标进行设定,知识水平的考核以随堂测试、作业的形式体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实时反馈。能力考核主要通过课程实践环节来实现,将设计思维进行形象化表达,创意思维、设计规划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并投入到设计竞赛中进行检验。思政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生的日常课程中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意识、产品设计服务与社会需求的责任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采用麦可思教学评价系统,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时反馈。

四、“专题设计I”课程改革实践

(一)课程简介

“专题设计I”是一门为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讲授内容为通用设计。旨在通过产品通用设计的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具体的问题向解决方案转化,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课程改革路径实施

由OBE理念与思政教育元素共同引领专题设计I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培养目标设定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化设计,由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完成“专题设计I”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培养目标设计

“专题设计I”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培养目标作为导向,针对本门课程构建“知识-能力-思政”多维培养目标(图5),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的素质养成。

图5 “专题设计I”课程培养目标

2.思政教育引领课程教学全过程

课程教学进行专题化设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全阶段(图6)。通用设计提倡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能够被所有能力水平的人而使用的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享与学生自主广泛调研,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反思,了解我国的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体系所体现出的人性化与通用性,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在做课题设计中,从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达到物尽其用、物尽其美、物尽其善的设计目标。从中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全局规划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6 “专题设计I”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3.课程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内容为:通用设计产品调研、对应用户需求分析及调研结果案例分享;设计草图、方案快题设计的展示与互评;根据效果图、三视图对方案的实物模型制作。结果性考核包括产品通用设计报告册制作(还原整个设计流程,以可视化的形式再现)和设计竞赛的展板与投稿。

针对教师的考核分为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两部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有助于教师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内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三)“专题设计I”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

1.课程教学改革的收获

(1)为课程注入适合的思政教育元素

本次课程实践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从意识形态层面为课程注入思政元素,体现了通用设计的社会价值。课题设计来源于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化了专业课程的现实意义。

(2)课题设计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对设计方案进行高保真模型的还原再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设计的缺陷并及时完善设计方案。

2.课程教学展望

通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文化通用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在课题选择中以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均可使用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设计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结论

仅依靠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OBE理念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为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落实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产品设计专业思政教学改革体系,为思政教育的全课程覆盖、全要素融入、全过程保障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施依据。■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产品设计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智能产品设计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冷·暖》
《教堂之夜》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