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持股比例调节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021-07-28 10:38乔叶桐
商场现代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研发投入企业绩效

摘 要: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发投入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优势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高管持股比例也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其研发成本和投入的多少,因此本文选择2017年-2019年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与分层回归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其中的研发投入、高管持股比例和企业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研发投入;高管持股;调节作用;企业绩效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新常态下,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和关注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研发投入更是不可或缺且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政府为了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给予企业不少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进行发明创造与标准制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研发投入已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更是企业寻求经济增长的有效落脚点,研发投入已被我国大部分企业加以重视,且纷纷采取了创新策略,我国资本市场研发投入强度也已在世界前列。但研发投入的周期长、不稳定因素强,对于企业短期经营的绩效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企业体制的基本特征下,管理层和企业股东之间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对管理层给予股权激励可以减轻其之间的冲突,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逐渐促进管理层把个人利益的实现同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影响着研发投入的程度,促使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因此,本文主要落脚于研发费用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持股比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对已有研究做出更为详细的补充。

二、研究假设

在已有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不可替代资源,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同时它需要进行持续的研发活动来支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是研发投入的主要目的。研发投入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技术创新来改进制造工艺、提升效能、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能够促使企业始终立足于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高层管理人员并不像企业研发人员那样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具体操作,但其想法与决策贯穿整个研发活动的始终。研发活动有着风险大、回报不确定以及投入周期长等特点,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会因为涉及到自身利益而谨慎投入,规避风险。当授予高管一定股权激励时,让其能够分配企业剩余价值,这样会使高管将企业长远发展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尽量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做出的短视且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促使高管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研发活动,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提出假设2。

H2:高管持股比例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我国2017年-2019年期间的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其中,剔除财务数据异常的ST、*ST上市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共获得326家公司978个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色诺芬CCER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Excel2017和SPSS25.0。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為被解释变量。它体现了一个企业运用总资产获利的能力,其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该指标越高,资产的管理运营越有效,体现了企业整体综合的经营管理水平。

(2)解释变量。选取研发强度(RDI)为解释变量,以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表示,可以有效剔除企业规模的影响,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创新绩效。

(3)调节变量。本文选取高管持股比例(MSR)为调节变量,高管拥有一部分股权是有效的激励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管在研发活动中的行为,因此来研究高管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4)控制变量。企业绩效还受到股权集中度、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以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性(Grow),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总资产周转率(LIQJ)、股权集中度(LS)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3.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的假设和分析,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各企业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财务绩效可以达到0.5841,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绩效值为-0.3821,出现了负数,意味着该企业存在亏损现象。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研发投入也具有较大的差距;在选取的研究样本中,研发投入的平均值为0.0443,最大值为0.3424,最小值为0.0003。高管持股比例最大值达到了0.7449,而最小值为0.0001,平均值为0.1288,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公司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企业都会对管理层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股权激励。而在控制变量中,股权集中度最大值达到了0.9730,最小值为0.1591,说明不同企业之间有些企业股权较为密集,而有些企业股权较为分散。总资产周转率最大达到7.7880,最小值仅为0.0562,说明不同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2.相关性分析

变量之间若存在多重共线性会影响多元回归结果,因此在多元回归之前需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在0.0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的结果,系数为0.131,初步地说明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而高管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之间在0.0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的结果,系数为0.225初步表明高管持股比例越大越能够带动研发活动的积极开展。并且从以下结果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下一步多元回归分析。

3.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4看出,模型一假设中的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在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这充分表明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增高,将利于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性、核心业务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

4.分层回归分析

从表5、表6可以看出,研发投入与高管持股比例的交互项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高管持股比例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高管所持股份比例越高越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是项长期的决策,高管更加注重研发投入能否带动公司未来发展。高管持股比例越高,调节能力越强。因此,假设2成立。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文选取2017年-2019年326家上市高新企业为样本,研究研发投入、高管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高管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可以充分调动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引导高管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研发投入的增加,做出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决策。综上所述,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调节研发费用投入的多少,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费用的逐渐提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建议

为了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更好地提高企业绩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保障,对于企业是否可以在行业中取得优势、占取市场份额、获取利润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于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只有拥有独立的创新技术,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的地位,并且能够跟随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地调整。同时,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发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也十分重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把握人力资源的投入效率才能为企业的绩效带来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将适当的股权激励作为激励高层管理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既可以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又对促进企业未来的长久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高层管理者的身份转变,让他们从一个经营者逐步转变成为所有者,因此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便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增强了高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促使他们更加密切地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绩效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丁文宁,陆新文,王苗苗.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基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005):144-148.

[2]王春雷,黄庆成.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J].会计之友,2020.

[3]王秋菲,徐昕,秦爽.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041(002):178-188.

[4]邱雪林,劉豪.高管绩效激励,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19(30):27-30.

[5]彭芳娜,周盟农.股权结构调节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现代商贸工业,2020(008):122-124.

[6]王雪瑶,康进军.管理层激励,企业绩效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J].商业会计,2020(15):30-34.

[7]张扬.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经界(学术版),2020(05):83-84.

[8]张凯丽.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133-134.

[9]孟迪.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25):10-11.

[10]孙景蔚,吴学强.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78(03):24-29.

[11]万舒琪.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策略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纳税,2019(010):246-247.

作者简介:乔叶桐(2000.03- ),女,汉族,山东省济南人,江南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绩效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研发投入企业绩效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与员工关系影响分析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