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

2021-07-28 08:33洪秀清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幼儿园

洪秀清

【摘要】音乐游戏具有鲜明的游戏性、音乐性和娱乐性,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广受幼儿的欢迎,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文章从音乐活动的内容选择和设计、活动材料的巧妙运用、活动方式的运用、活动情境的设置四个方面对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

音乐游戏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是以游戏化的方式将音乐学习内容呈现出来,让幼儿通过轻松且愉快的游戏活动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并增强音乐感悟。音乐游戏本身具有鲜明的游戏性、音乐性和娱乐性,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广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阶段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借助一种充满乐趣的游戏化方式开展。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存在有自然性的节奏因素,这种节奏的模式是大同小异的,多表现为:激发对游戏的兴趣(引子)→进行初次游戏尝试(展开)→掌握游戏规则后的第二次尝试(高潮)→准备再一次游戏(半终止)。这种游戏模式与音乐教学最大的契合点在于能够抓住幼儿的激动、兴奋情绪,从而提高完成效果。通过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材料的提供、多样化游戏形式的运用、游戏氛围情景的营造,幼儿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将游戏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让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音乐。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关注点。

一、关注活动内容游戏化

在音乐活动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教学内容方面体现游戏化的色彩。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关注是否与幼儿的兴趣倾向相符合,尽可能选择能够引起幼儿注意力与关注度的内容。例如歌唱活动《树上许多红苹果》《丢手绢》《小老鼠上灯台》等都是幼儿熟悉的,能一开始就吸引孩子的注意;韵律活动《欢沁》《七式进阶》,这类音乐是非常经典的,旋律活泼欢快,节奏鲜明,孩子们更乐于接受,适合孩子开展游戏。音乐活动内容在设计上如何体现游戏化的色彩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会对整个课堂气氛的营造产生重要影响。以歌唱活动《办家家》为例,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均有一定的“娃娃家”经验,因此《办家家》的歌词内容对于幼儿而言并不陌生。但在《办家家》中间设置有“念白”的部分,要求幼儿能够将说与唱相結合,而幼儿对于这种模式不同的歌唱方法是不熟悉的,甚至会在“说+唱”的交替过程中感到混乱。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一种枯燥乏味的方式来要求幼儿进行反复练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熟悉歌曲,但难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对游戏化色彩的体现,幼儿在歌唱的过程中玩耍,一边唱一边玩,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将表演、交流、对话等要素融为一体的游戏化场景。如在“念白”中,幼儿可以表演“炒菜”的动作,也可以根据歌词在肢体上用“吃饭”“照顾宝宝”等动作进行配合。在这种模式下,幼儿体验到了音乐角色的乐趣所在,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情景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活动材料游戏化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因此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符号”可以演变为一个个具体的图谱,让幼儿了解音乐所需要传导的意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符号”并非教师一人直接规定的,而是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得到。

以《爷爷为我打月饼》这类教学活动为例,此类型音乐属于以打击乐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教师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可以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如拍打的位置、时间,用什么图标加以表示。根据讨论的结果,可以绘制出幼儿身体动作的“谱子”。幼儿看着图谱上的每一个图标,就能够掌握具体的动作以及动作时间,进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就能够跟随音乐节奏以及教师的要求,圆满完成各种拍手、拍腿的动作。

在幼儿学习阶段,形状不一且声响不一的打击乐器往往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除了可以向幼儿介绍现有的打击类乐器以外,还可以为幼儿准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击类发声器材,如盆、桶、瓶等,让幼儿通过击打的方式与自己熟悉的器材开展对话,聆听这些不同类型的声音。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逐渐了解声音是有轻有重、可长可短的。在击打不同乐器或聆听声音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拍感与节奏感。

三、关注活动方式游戏化

游戏化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的学习事半功倍。比如,幼儿参加《谁是小熊》音乐游戏活动,不仅需要学会演唱歌曲《谁是小熊》,而且要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玩得更加开心,并通过唱歌的方式牢记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好奇心,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愿意主动进行探究。只要幼儿重视此类音乐游戏活动的规则,就能够提高游戏活动的整体质量。

喜欢模仿不仅是幼儿的天性,而且是幼儿的本能。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生动、正确地诠释音乐作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示范教学,而不是机械地模仿,纯粹地学样。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有一定的创造需求和欲望。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尝试主动担任“小老师”,将自己改编的歌词、动作在课堂上向同伴们进行现场展示,然后组织其他幼儿现场观看、学习。这种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就感,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进一步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

四、关注情景设置的游戏化

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创设教学环境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分享学习音乐的快乐。如可以在音乐活动室主题墙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童谣或歌曲;在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闽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书籍供幼儿翻阅;在美工角中单独设置一个区域来展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所创编的各种童谣与音乐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音乐角中,尽量用类似于唱唱跳跳的简单方式吸引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

其次,要设置游戏化的、适宜的情景帮助幼儿融入活动中。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以打击乐《好饿的毛毛虫》为例,我们选择的音乐节选自《瑞典狂想曲》,将故事情节植入其中,设置情境让孩子们扮演毛毛虫随音乐的节奏觅食、吃食。孩子们在表演游戏中既感受到了世界名曲活泼快乐的曲风,又初步尝试用沙蛋为音乐伴奏,孩子们乐在其中“玩”音乐。对于年龄较大的中班,以音乐游戏《七式进阶》活动为例,幼儿和教师先欣赏感受音乐,并探讨:“听一听,想一想,哪些小动物在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充分地让孩子想象并大胆进行创编,营造故事游戏情节。最后,教师帮助支持孩子随音乐节奏表演故事,在表演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一群兔子要去外婆家送点心,要爬七座山,过七个鳄鱼湖,还要注意躲闪变身。)孩子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既能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又能体验游戏带来的惊险刺激,化身为小兔躲闪鳄鱼,最后品尝成功的满足。所有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大胆地去欣赏、体验更多美妙的音乐,为他们自主感受欣赏音乐做好铺垫。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结合我们闽南的特点,创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活动氛围。以“闽南文化节”为契机,为幼儿音乐活动提供载体与驱动力,挑选对闽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幼儿编排节目,形成以唱跳一體、精彩纷呈的闽南童谣大串烧,让闽南文化真正意义上走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更多孩子的热情。

闽南地区民间舞蹈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通过音乐与舞蹈的配合,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反映情感。因此,无论是音乐曲调还是肢体舞蹈,均强调对情绪的直接表现,重视形体美与乐感美的结合,所服从的主要是情感方面的规律。例如我们闽南地区《拍胸舞》就是通过配合单一性节奏进行击、拍、跺、夹等动作,全身心跳跃,构成集古朴、粗犷、诙谐以及热情于一身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表现特征与幼儿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高度契合的,其简单的情绪激昂有利于直接表现幼儿的心理状态,非常适合幼儿的表现。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欣赏《拍胸舞》的视频资料,或为幼儿单独播放《拍胸舞》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基于对节奏的掌握来展开舞蹈动作,一方面能够使舞蹈粗犷、热情的艺术风格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幼儿对舞蹈的认识,相互合作完成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幼儿音乐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快乐心情。教师可以将游戏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音乐。通过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材料的提供、多样化游戏形式的运用以及游戏氛围情景的营造,让幼儿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及理解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杨莉君.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02):92-98.

封蕊.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多通道参与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育导刊,2007(07):39-41.

葛娴.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20):190.

董行.幼儿园音乐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9(12):11-12.

朱成英.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音乐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2019(19):22-23.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游戏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