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探究

2021-07-28 08:33许如霞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

许如霞

【摘要】幼儿阶段的孩童年纪比较小,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健康、茁壮且快乐成长。文章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总结出几点有效对策,以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幼儿展开耐心细致的指导,进而获得绝佳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并没有采取对策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幼儿在日常学习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心理教育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在出现矛盾时也能够采取正确对策去处理。但是现实状况是,很多教育者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传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指导。这就会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阻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当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的孩童心智尚未成熟,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现状是,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所采用的方式往往存在问题,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忽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能够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再加上家长没有发挥好自身作用,总是一致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实质上这种思想意识是错误的。此外,教师对于幼儿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没有正确处理,不仅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展开,而且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容易使其产生心理障碍。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不佳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促使他们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并不高,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的影响,没有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布置,使得幼儿在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就会使其心理上产生缺陷,十分不利于幼儿人格健康平稳地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度系数较大,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然而,教师对教育环境忽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也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所以,作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如今,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于重视书本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较少,难以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甚至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的重要性,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来构建相关理论,最终的结果是难以提高幼儿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使其缺乏自主能力。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究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教育理念

为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展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这直接关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实际状况来制定教育指导方案,同时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充分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进一步构建良好且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問题能够采取正确方式处理,最重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从而使人格与心理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

其次,在实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幼儿智力、个性、品质的培养,要采取差异性教育方式。因为不同的幼儿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来优化教学内容,对幼儿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如此一来,就能充分发挥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确保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二)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方法不当是较为突出的因素。幼儿的接受能力比较弱,日常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如今,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因为家长是幼儿成长阶段接触最多的人,家长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展开家庭教育指导,这关乎着孩子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必须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家长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展开。

其次,教师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角色扮演法或者表演游戏法,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再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幼儿向自身看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利。

总之,教师要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幼儿心理品质、情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指导。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最终获得最理想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确保每一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优化幼儿园内部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幼儿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可以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幼儿成长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心理健康教学中应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幼儿年龄较小,心理素质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所以,教师要重视校园内部环境布置,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展开。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环境布置成幼儿喜欢的场景,使其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陌生感,反而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同时,幼儿园也可以争取社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并与之联合起来对幼儿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每一位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教师展开训练,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丰富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幼儿,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缺失,往往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想获得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既要加强书本方面的教育指导,也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需要增设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解决幼儿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展开。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教育,因为二者在幼儿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展开学习与生活。这是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去完成的,让幼儿快速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提高综合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斷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且不断创新理论,以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这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获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幼儿园内部育人环境,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幼儿形成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也可以提高其整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张艳丽.浅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43-144.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