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风景”

2021-07-29 12:04张红芍张雨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景物风景小说

张红芍 张雨琦

《农民》是波兰小说家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最著名的作品,这部宏大的现实主义小说为莱蒙特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并于192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纵观他一生的作品,标志着他的创作的最高峰的无疑是波兰农村生活的伟大史诗《农民》。”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部长篇小说在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几十余年里,并没有引起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的重视,直到1981年才有完整的译本,直至今日相关的论文也寥寥可数。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风景的描写,的确是《农民》的一大特色。

一、风景描写的多重性

《农民》被称为是波兰农村的百科全书,莱蒙特以四季的更替为背景,用富于诗意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呈现出了波兰农村的四季风光和民俗民情,同时刻画出了许多底层农民的人物形象,一起构成了生动的波兰农村全景图。

(一)自然风景画

风景在莱蒙特的创作中,尤其是在他的小说《农民》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四季景色的变换,阴、晴、雨、雪的变化,繁星和日月的交替,构成了小说的背景和作品的诗情画意。

作家在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会使用大量的自然风光描写。例如,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全书的矛盾斗争还没有凸显,人物所在的环境对读者来说具有一种陌生感,莱蒙特便从悠然自乐的神父的视角大篇幅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沿路望去,旷野泛起一片茶褐色,远望宛如一个巨大的盆地,周围绕着一大片树林,像是给盆地围上了一道深蓝色的花环,那流淌在柳树和杨树之中的水流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仿若一条金色丝带环抱着村庄,然后钻过丘陵间的空隙一直向北蔓延。村庄坐落在谷底,围着一潭湖水,阳光照射着各类树林,泛起一片瑰丽秋景……”作家从容不迫地摇动镜头,摄取列普卡村周围的景色,在开篇就将列普卡村的全貌及周围环境清楚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地域风俗画

在欧洲的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风景”和“风俗”是融汇在同一个场景之中的,侧重描写某一特定地点的日常生活和风俗,这几乎是风俗画一成不变的主题。“风俗画”被视为“风景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风景画”观念下的一个下属元素。

《农民》中穿插民俗描写对整个作品的气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莱蒙特从风俗的视角对自然环境的展示具有地域风格,并且富有异质性和神秘性。在《农民》中,莱蒙特经常插入许多岁时节令的描述,例如圣诞节、复活节的盛况,以及万灵节扫墓祭祖、圣马可节为村子的地界祝福等,使读者感觉到宗教风俗和宗教感情已深入波兰穷乡僻壤,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因素,而且在农民心灵上留下了他们自己还意识不到的精神奴役的创伤。除此之外,还有对人物衣饰、建筑设计、饮食风尚等的描写,这些描述也都从另一面呈现出当地的自然风光。

二、风景描写的艺术特征

莱蒙特是风景描写的高手。他将循环不息的乡村生活和农村景色写得非常清新,充满诗意和情致,富于地方色彩,引人入胜,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波兰农村风景画。

(一)善用多种修辞手法

莱蒙特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他对大自然的特有感受展现出来,既贴切生动,又给人以无穷的联想。例如,这一段描写:“现在黑夜已经变成了浑浊的白色,一道如同珍珠般亮晶晶的透着神圣的曙光,宛如纯白的羊毛一样覆盖着大地。……除去洋洋洒洒的被筛下来的安静、光滑而又柔软的雪花,如同月色中的樱花一样飘落之外,一切都看不清了。”把黑夜中的积雪比作羊毛、比作曙光、比作白色的被单,将黑夜与积雪形成强烈的对比,写出了黑夜中寂静的村庄。类似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除此之外,莱蒙特在进行风景描写时还经常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富有莱蒙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全方位立体描写

读《农民》中的风景描写,经常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由于莱蒙特从多个角度刻画出了自然景物的不同方面,在使书中的景物描写充满立体感的同时,又以优美的感性文字给读者以感观上的冲击。在作品中,作家观赏自然风光的角度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多变的,通过变换视角,全面展现景物的万千姿态。

除去从视觉上描写自然风景之外,作家还通过细致美妙的语句从听觉、嗅觉等方面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观感受,使我们不但能观赏到,也能听到、嗅到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如“天色已经很晚了,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整个世界好像都沉静下来了,时不时会听见一两声的狗吠。晚上的雾水很大,风一吹,就带出来了林中的湿气,发出阵阵响声”,不仅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气氛,又展现出自然的灵透,不经意间就触动了读者的心,在增强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同时,又使这些风景描写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全景和特写的交错。

在《农民》整部小说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有时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有时又风平浪静,正如阴晴雨雪的流转、四季的变换一样。抒情的篇章常常紧接着戏剧性的片段,而诗情画意之后往往又是刀光剑影。莱蒙特淡定从容地操控着一切情节和场面,将人物和环境都布控得错落有致、自然和谐,从描写贫困农村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入手,取得了史诗般的壮美,有不少片段还实现了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效果。作者通过一系列尖锐复杂的斗争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在这长篇小说中出场的共有近百个人物,对于雅歌娜、波瑞纳、汉卡、安提克等主要人物他着重刻画描写,而次要人物的描写则更令人惊叹,虽是略加勾勒,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故事情节就在这上百个人物中展开,他们或耕作,或赶集,或聊天,或祷告,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在莱蒙特的笔下却波澜迭起,情节紧扣,恰似一首民族史诗。

三、风景描写的审美价值

小说的风景描写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常常都带有目的性,除卻在写人、叙事及描写的独特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外,其在作品中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形成了作家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一)传达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农民》中的不少风景是通过特定人物的视角来描述的,作者运用人的感觉和情绪来渲染大自然本身的色彩,将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同风景描写合而为一。这样,故事情节就显得十分真实,人物的心理感情也清晰可见。

莱蒙特善于挑选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各类景物,来传达人物心理和展现人物性格。生动活泼的景物描写往往对应人物尚有生命力与活动力时;而沉寂的景物描写则对应生命的即将消亡。这一动一静的转变,展现了环境中自然物的变化与人物的变化相对应,自然景物也与人一样,有了层次和生命,成了小说中与人物照应的“人物”。如“乌云迅速聚集,很快就灭掉了肆虐已久的大火炉……一条条耀眼的闪电像火舞银蛇一样在空中长啸而过。一声天雷炸响,滂沱大雨便落下来了”,则以闪电、暴雨、雷鸣为布景,用浓厚粗重的线条,暗示气氛的凝重和村民受到的压迫,这种强有力的衬托手法,除却自身的艺术效果外,也极大地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风景描写在莱蒙特的创作中,尤其是在长篇作品中除了它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外,也是展开故事情节、构成人物活动的背景与烘托环境气氛的主要手段。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描述既然是社会的现象,也就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塑造。莱蒙特在这方面是极富创造性的,他的作品在每一章节开始的时候总有一段风景描写,而这段风景描写的基调通常暗示了小说全篇的情节发展方向,这也是莱蒙特惯用的写作手法。

例如,第二卷《冬》第一章中有关“冬天来了”的描述,与第一卷《秋》所描写的大地的丰收景象和人们的赞美、感恩大地的情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冬天在開头的几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鸟儿惊慌地叫着向森林里逃去,河流与池塘也发出令人惊惧的响声,疲惫地向前流动着”“寒风刮了一整夜,如同哀嚎着经过田野的大群恶狼,震撼大地”“狂风不停地掀起屋角,冲击着茅草屋顶,击打着门窗,还时不时地撕破窗户灌进来”,类似这样的大量的相关的描述,既写出了人们经受的残酷的真实生活境况,又制造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意境氛围,暗示着农夫们又将面临复杂的考验,这跟第二卷结尾处农民们为了保护森林和他们的权益与地主武装进行顽强的战斗形成照应。这一类风景描写在《农民》中经常出现,它既是人物活动的环境,又是推动事件的因素,还是烘托气氛的象征物,更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同时也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使小说突破了史诗题材的单调沉闷,做到了情感色彩均衡、风格统一。

通过对《农民》中风景描写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风景在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感受莱蒙特关注自然的独特视角和心理状态,《农民》中所蕴含的关注大自然的情怀,为我们提供了对风景描写的呼唤与价值展望。

猜你喜欢
景物风景小说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景物描写要准确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