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与经典阅读整合教学框架的研究

2021-07-30 05:24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孔文韬
师道(教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

文/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 孔文韬

教学实践中,由于系统性思维和学段间、单元间、课内外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往往出现只关注单个主题单元教学而忽略教学资源的内部统整和内外整合的问题,影响了“双线组元”作用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解读单元选文

以七下三单元为例,一是区分课型,清楚学习内容,整体把握“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的过程”的编写意图。二是细读选文,理解主旨。如《老王》一文,杨绛先生通过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友情,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及自我反省。三是总括选文共性。如四篇选文都是由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小故事”组成了单元关于“怎样做人”的共同话题。

对于八上三单元,通过“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把握单元编写主要意图。通过详读选文,清楚《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皆以描摹自然风物之美、山川景色之秀,流露了或欣赏之情,或生命愉悦之感,或遭贬谪的复杂微妙心境,或忘情山水自得其乐;而《唐诗五首》抒发的彷徨孤独之情、吊古伤今思乡怀亲之情、淡薄名利的达观之情、赏春喜悦之情更缘于诗人触景生情。从而明晰单元的诗文都是模山范水、体察自然美趣、寄寓作者独特情思,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优秀篇章。

二、统整单元教学目标

仍以七下三单元为例,一是解析单元导语。获取“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的人文主题信息,和“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的语文要素信息,明晰单元组文“双线”意图,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奠基。二是确定单元主题。分析、总结和提炼选文的价值观念和语文要素,确定“人性光辉”人文主题,“获得阅读欣赏叙事性作品的经验和方法,提升语言感受能力和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及领悟能力”语文要素。三是细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融合语文核心素养,提取“预习”、“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的“公因数”,归纳单元教学目标为:感受、体会、学习平凡人物的闪光品质;梳理、概括叙事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学习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手法;赏析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的关键语句,体会词语运用之妙。

基于八上三单元选文、单元导语的解析,萃取了“赏山川之美奇,感作者之情怀,获审美之熏陶”和“积累文言字词会意,诵读会情,联想和想象会心”要义,确定“吟咏山水”人文主题,归结语文要素指向。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为:诵读课文,体会诗文的音韵美;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描摹之美;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写景抒情、有序结构文章、精练传神用语的写法特点;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教授积累方法,培养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的习惯。

三、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整合主要侧重单元教学“双线”主题。一是单元内选文统整。如《阿长与〈山海经〉》主要表现长妈妈的朴实善良与可敬可爱,《老王》主要表现老王的忠厚仁义与纯朴善良,两文中“小人物”的善良与淳朴,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等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结构的详略有序,铺垫、对比、反差、呼应等表现手法,语言文字的妙用,真挚情感的流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共通之处,可整合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二是打破单元界限的教学内容统整。如将《阿长与〈山海经〉》表达的感激怀念之情、《老王》表达的感念愧疚之情,与八上二单元的《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所表现的师生情、母子情做对比阅读,以“真情隽永”为人文主题整合为大单元教学。三是课内外教学资源统整。以主题、作者、文体、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为点,选取课外文本延伸阅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狗?猫?鼠》《阿 Q 正传》《祝福》、杨绛的《我们仨》《干校六记》、冰心的《童年杂忆》、臧克家的《洋车夫》、巴金的《一个车夫》等篇章或整本书,实现课内外阅读整合。

四、设计单元教学课型

课型设计是依据整体性、系统性原理,以“整合提质增量”为原则,以实现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功能为目标的主题单元教学与经典阅读整合的教学模型,体现“主题牵引,范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设计思想。

“预习导读课”。布置预习侧重学生自主解决单元字词、作家作品、文体和文学常识,整体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如九上四单元,①依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课下注释、课后“读读写写”解决字词的音形意。②结合课下注释、资料或网络较详细了解作者信息及选文写作背景。③自主阅读,梳理情节,初步感知三要素的基本内容。④结合“预习”和“思考探究”初步自我判断各选文的学习重点内容。课堂教学环节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的基础性问题,清晰单元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所指。如,导学案检查预习①②效果→学习小组交流预习③④并派代表陈述→教师示例教导如何借助“单元提示”、“预习”和“思考探究”提取“双线”主题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如,能够梳理主要情节,感知小说叙事手法,如线索、叙事角度、插叙、倒叙、对比等;学会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景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懂得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题;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小说情节发展示意图和人物关系图,修正补充预习③④→课堂小结。

七下三单元则以导学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四篇选文内容,了解文中“小人物”的言行、生活片段,梳理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与各篇课文的关系,整体掌握单元的字词、文体和文学常识,建构主题单元学习内容整体观。

“教读引领课”。布置预习侧重引导学生学会“读什么”。如九上四单元,①列表梳理《故乡》一文“我”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景物、人物变化情况。②理清《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和态度的变化轨迹。③标注描写闰土、杨二嫂、菲利普夫妇、于勒及“我”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语句,尝试归纳人物形象特点。④尽己所能指出两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叙事角度和技巧特点。⑤找出议论、抒情语句。而课堂教学环节侧重教导学生学会“如何读”、理解“为何写”。如,明确学习重点(如,把握主要情节,体会小说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理解小说主题,体会议论、抒情性文字对主旨的揭示作用)→师生“对话名篇”(如,两篇小说都以“我”的视角叙述了哪些人和事,“我”的视角有哪些转变?小说通过哪些叙事手法表现闰土、杨二嫂、于勒经历的人生变化给他们的命运带来哪些影响?小说运用怎样的人物塑造方法让闰土、杨二嫂、菲利普夫妇成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关于小说的主题思想,你有什么话要与作者说?……)→学法小结(从情节安排、叙事方法技巧、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艺术等方面)→拓展阅读(如,莫言的短篇小说《大风》、莫迫桑的《小酒桶》),围绕学习重点设问对话,巩固学法。

“自读指导课”侧重设计核心问题“聊课文”,引导学生借助“助读系统”和运用教读课习得的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和探究。以九上四单元《孤独之旅》为例,“聊”内容,解决“写什么”问题。如,杜小康辍学随父去放鸭的过程中可用百感交集形容他的内心感受,这些心理活动具体与哪些故事情节相关?“聊”手法,解决“怎么写”问题。如,杜小康心理感受的变化似乎有迹可循,作者从什么角度、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聊”主题,解决“为何写”问题。如,“鸭群”最终长成并下蛋的过程有什么象征意义?侧重“1+X”拓展延伸阅读。如,陈彦斌的《冰湖》、冯骥才的《歪儿》、阎连科的《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课外整本书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猜你喜欢
教学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