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的这座小楼

2021-07-30 20:59宋君玮
大学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兵营路牌小楼

宋君玮

李大钊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他当年租住过的小院(已被辟为“李大钊故居”)、当年工作过的北大红楼我都去过。但李大钊被捕之地,似乎很少有人知晓,我也只知道是在东交民巷这一带,但具体在哪里呢?我踏上了寻访之旅。

出地铁五号线崇文门站E口,我来到了东交民巷的东口,向西一路前行,沿途看到不少西洋式建筑,这些是过去的公使馆、教堂、邮局等旧址。

在寻访历史遗迹时,我特别看重原始档案的记载,而不是人云亦云。为了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的细节,我不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还特意到位于文华胡同内的李大钊故居参观。通过资料查找,我知道李大钊是从当时苏联公使馆的兵营内被张作霖派人抓走的,但当我走到苏联公使馆旧址时,看到这里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大楼。

我有些心灰意冷,便打道回府。但接下来的几天,我心有不甘。东交民巷的不少建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了居民住家,李大钊曾经居住过的苏联兵营会不会在那会儿也成了居民楼?若是,那会不会有相关的文章?

带着这一线希望,我又开始了资料的查询,终于在网上查到一篇文章——《我的家——李大钊在这里被捕》。作者尹西林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搬进东交民巷,他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正是当年李大钊一家在苏联兵营内暂住的居所,但它在20世纪80年代被拆除了。从文中我还得知,当年的苏联兵营是在苏联公使馆西侧,两者之间还有条夹道。我上次寻访时误认为苏联公使馆和苏联兵营是在一起的,所以寻找范围仅仅局限在了“公使馆”的位置。

當我再一次准备寻访时,新冠疫情打乱了我原有的计划。在那段“非必要不出门”的时间里,国内知名的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一度免费供广大网友使用。于是我开始了搜索,第一个关键词便是“李大钊”。有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加持,我终于在1927年发行的《图画时报》第353期找到了李大钊被捕时的照片。《图画时报》1920年6月创刊于上海,是一家以刊登新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刊。照片真实呈现了李大钊被捕时的场景,照片里的一座小楼更让我兴奋不已,这座小楼我有印象呀!它离最高人民法院大楼大约四五十米远。就这样,我的第二次寻访开始了。

来到这栋小楼后,我拿出图片再次进行对比,照片中隐隐能够看到的爱奥尼柱,在我眼前却是如此清晰。

小楼依旧,但换了人间。这是怎样一栋小楼,它当年是做什么用的?带着种种疑问,我敲开了小楼院落的大门。

说明来意后,开门的阿姨热情地将我带入院内,告诉我这栋楼以前是苏联公使馆的武官楼,解放后这里成了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家属宿舍。在阿姨的带领下,我走进小楼,木板嘎吱嘎吱的声音仿若历史的回响,木门、铜把手,楼梯、门牌一切的一切都是当年的样子,历史触手可及。

“小伙子,你看门外这条夹道,它现在和东交民巷相通,可随意通行,但过去这里是有大门的,大门外面是东交民巷,里面就是苏联兵营。后来大门拆了,成为了豁口,这条夹道就被命名为苏联豁子,这路牌还在墙上呢。”顺着阿姨手指的方向,我并没有看到牌子,走近了,哦,在树的后面,墙上有一块斑驳的石质路牌——“苏联豁子”。

十月革命后,驻扎在东交民巷内的士兵开始分批次撤离。1924年前后,兵营部分土地也交还给北洋政府,大门应该就是在那会儿被拆掉的。这块苏联豁子路牌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应该和武官楼一起见证了李大钊被捕的过程,这也是我此次寻访中的意外收获。

与阿姨道别后,已近中午,我并没有着急离去,而是在路边停留了很久,脑海里不停回响着李大钊的演讲:“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兵营路牌小楼
三座兵营 见证德军的侵略与占领
“任性”的“路牌”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 曾作为法国在长江上游的控制站
丰收
该选哪条路?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难忘那幢小楼
飘扬的五星红旗
开心一刻
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