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2021-08-01 15:05周慧敏司银梅
甘肃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全科课程体系

胡 旭,周慧敏,李 昊,司银梅,汪 珺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41300)

当前由于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且过度分化的医学分科带来了医者视野局限、医疗成本增加等许多弊端,不能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巨大的就医需求。加之人民群众不信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往往常见病、多发病,也去挤大医院,导致公共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8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1],提出全科医生培养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 年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保证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 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关于医学高等教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应面向全体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全科临床见习实习。由此,一些中医专家也在积极呼吁[2-4],对在中医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进行探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合格的中医全科医师,从而让农民、社区居民能够就近就医,以解决基层群众医疗问题。

可见,培养全科医师已经成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必要选择和有效途径。而如何设置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习见习环节,从而培养适应基层需要的中西医兼通的全科医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在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中医药院校、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的相关文献材料基础上,剖析当前国内高校实施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课程设置以及见习实习管理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

1.1 回顾性调查

通过搜索CNKI、万方、维普、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数据库,以及直接送高校网站下载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共收集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江汉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石河子大学的临床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全科医学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1.2 对比分析

着重从课程体系设置、见习实习环节两个方面将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剖析目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研究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专门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学的医学高等院校有10 余所[5-10](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西安医学院,吉首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徐州大学,江汉大学,石河子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各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基本都是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基本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能够毕业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从事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这既是对全科医学毕业生工作中主要业务的高度概括,也是全科医学人才所应具备的六位一体的知识结构,无疑是本科教育中的关键。

不可避免的,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着若干问题:①招生规模不足,由于招生时间不长,招生规模也不大,致使我国专业的全科医生来源不足;②部分院校没有设置全科医学院系或者教研室,致使全科医学的学科骨干队伍尚未形成;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全科师资队伍比较匮乏,尤其缺乏基层医疗实践基地中带教师资;④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在所有高校的培养方案中,鲜少有明确提出按照全科医学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的知识结构来设置专业课程模块的,基本还是沿用以前中医学(临床医学)旧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培养方案,加入全科医学的教学要素所形成的培养方案,因此这些方案并没有体现出全科医学本科教育鲜明的特色,更多的是对旧有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良;⑤实习实践环节未能完全体现全科医学的培养特色,大部分高校仍旧主要安排到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安排到社区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或见习的高校较少。

3 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及对策

各院校虽然在培养目标方面都明确提出要能够毕业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从事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服务,培养具备六位一体知识结构的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但是在具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专业课程目录、实践环节中,却没有充分体现出这种专业特点,更多的是原有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改良,增加的全科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等少数几门课程也没有系统体现出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中对学生未来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课程可以落实。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尽快掌握“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同时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利用课堂见习和暑期见习的机会,安排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以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的。

3.1 结合“六位一体”工作实际落实课程体系设置

要设置适宜全科医学专业的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建议除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设置基于社区全科医学六位一体的知识结构来进行构建,尽量结合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保留其中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则根据全科医学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实际合理设置,或将全科医学的内容融入现有的医学专业课程中去,如将原儿科学改为儿科学与儿童保健、预防医学改为社区预防与保健等等,从而形成六个必修课程模块(见表1)。

表1 (中医)全科医学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建议

3.2 结合“六位一体”工作实际设置实习实践环节

在临床实训课安排方面,除了安排在校内实训中心或模拟医院锻炼临床技能外,还需要分配一部分学时学分,以及暑期“三下乡”、寒假期间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安排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也可以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社区中医药保健服务等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全科医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及工作内容。

毕业实习环节则建议将原有的毕业实习拆分为综合医院临床实习和社区专业实习两部分。在掌握一定专科临床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居民中医药保健、慢性病康复、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等能力(见表2)。

表2 (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实践环节设置建议

3.3 加强全科专业师资培训和配置

由于全科医学相对专科医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念和方法,且基层医疗机构同综合医院专科工作内容有着很大不同,因此普通专科医师出身的教师并不适合讲授全科医学课程。考虑短时间建立专业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现有师资应定期开展培训或进修,定期下沉到附近社区医疗机构,重点在于全科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社区医疗技能的训练。同时,在基层长期工作的社区医生,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是大部分带教能力有待加强,对于这部分兼职师资应开展相关培训,使其掌握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的兼职师资队伍。

3.4 加强全科医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层的遴选和建设,除综合性医院外,尤其要注意社区教学基地的建设。社区教学基地应该遴选教学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并且配备有充足的全科医学的兼职师资,以满足学生社区专业实习的需要,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对社区基本服务技能的学习。

4 结论

当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基层医疗机构孱弱的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形成了突出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应尽快增设全科医学专业,已经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院校,则应积极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充分体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特色,而不仅仅只是临床医学(中医学)培养方案的简单改良,从而培养应用性的全科医学人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从根本上“强基层”,为顺利实施“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医疗卫生改革举措提供强有力医疗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全科课程体系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