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都市圈空间联通结构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1-08-01 15:05扬,赵
甘肃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白银市定西市兰州市

陈 扬,赵 康

(1.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新常态背景下近年来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缓慢,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以兰州都市圈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是甘肃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兰州市在“两新一重”背景下建设成为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基础。因此,本文从强化以兰州都市圈为核心促进周边市区联动发展出发,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提出带动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区域交通联络通道的建议,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高速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1]。截至2018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4万km,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容量大、快捷、高效” 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特征所在,其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沿线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构筑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

2.1 有助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极大促进沿线物资流,提升了点与点之间的运输效率,且有助于减少运输途中的伤害与损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平均每亿车/公里死亡率要比普通公路低约40%[3]。同时,高速公路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具有点对点可达的比较优势,可使得区域之间的运输流潜力得到有效的释放,加速了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提高了现代物流的运输效率。

2.2 有助于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的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出入口辐射区域内,有助于加速区域产业布局的重构,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园区布局由“点-轴”状分布向网格化发展,加快促进区域人流、资金流的流转效能,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土地价值的二次挖潜,加速区域功能重构。

2.3 有助于带动区域资源价值的提升

高速公路的开发建设有助于提升沿线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而且高速公路开发建设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度,不同城市间企业联系的增多同时也提升了区域间城市的对外联系度,而且加快了区域各企业与区域空港、客货运站点、保税区等区域重大设施的联系度,通过区域要素的加速流动提升投资大环境,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 兰州都市圈空间联动的必要性分析

3.1 现状区域经济联系度分析

20 世纪30-40 年代,万有引力模型开始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学领域中,一般表达式被确定为:

上式表示的是两空间区域i、j 基于影响因素Q、r 的吸引力,G 是介质常数,rij为两区域之间空间距离[4]。依据城市引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可以测算出兰州市区(包括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对周边各区县的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经济联系强度Rij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Pi、Pj分别为i 和j 区域非农业人口数;Vi、Vj分别为i 和j 城市之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经济联系隶属度F 是用来衡量各区域所接受的经济辐射强度大小的指标。公式为:

式中:n 代表接受经济核心辐射的区县个数。

根据上述公式,即可以测算出兰州市区与周边各区县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并对其进行竞争性排序。

在获取模型所需相关数据后,分别以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和临夏市为中心,对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进行测算,即可得到结果,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发现城市经济联系度在数值上存在明显的等级差距,联系引力模型的现实意义,可以确定如下分类标准:(1)Rij<1,经济联系非常弱;(2)1≤Rij<3,经济联系较弱;(3)3≤Rij<10,经济联系较强;(4)Rij≥10,经济联系非常强,详见表1-4。

表1 兰州市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表2 白银市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表3 定西市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表4 临夏市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根据计算得到的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按照之前确定的分类标准,经济联系度非常强的地区有4 对,经济联系度较强的地区有7对,经济联系较弱度的地区有12 对,经济联系度非常弱的地区有21 对。以连接线的粗细程度表示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如图1 所示:

图1 区域经济联系度

2)结果分析。从计算结果来看,兰州市与周边各区县不存在“经济联系非常弱”的情况,“经济联系非常强”和“经济联系较强”的地区数量超过半数,因此整体联系较强,但向南与临夏各州、向西与永登县等联系均较弱;白银市为中心的射线仅有2条归属于经济联系强的等级。随着“兰白经济区”的发展,将对白银市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有更高要求,目前的交通条件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定西市目前与兰州市经济联系度最高,但其与市内各区县联系相对较弱,结合定西市的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特征,市内个区县之间须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才能促进本区域的发展。临夏州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3.2 现状单核放射状交通体系不利于区域要素流动

“兰、白、临、定”区域内交通网络主要以兰州为中心,向外形成放射状网络,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一般干线,纵横交错,连接周边各市县形成交通网络体系。现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区域结构呈现出以兰州为绝对核心的放射状经济、交通联系,周边市州与兰州市的经济与交通联系较为密切,而各州市横向之间的联系较弱,而且各市州内部的高速网络也不完善,从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兰州都市圈空间联动发展优化调整分析

4.1 空间联通优化思路分析

兰州都市圈空间联动提升思路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要与省级宏观战略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其次要与各市城市上层次总体规划相关衔接;最后从强化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选取最优路径。

1)符合省市相关宏观战略的相关要求。依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兰州市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大兰州”都市区,加强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市和定西市在经济发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互动联动,因此,本次规划选线重点围绕兰、白、临、定四市范围内的“兰州市1 小时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展开研究。

2)与上层次规划相衔接。综合考虑《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临夏市临夏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和《定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相关要求。

3)强化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规划在满足串联区域主要城市拓展方向和衔接区域重要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还应重点串联经济发展较强、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县区,并串联区域主要的产业园区和风景园区。

4.2 交通优化提升建议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十四五”阶段需不断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空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铁路站点以及保税区,强化对周边县区的辐射带动效应,而完善高速网络体系是实现高效联动的捷径,完善优化兰州市与白银市、定西市和临夏州的联动发展,促进兰白临定的高效联动,兰州市的主要串联区域为兰州新区(上川镇)、永登县(中心城区、河桥镇)、红古区、皋兰县(黑石川乡)、榆中县(中连川镇),临夏州主要串联区域为临夏市中心城区、永靖县(中心城区、盐锅峡镇、太极镇)、和政县(中心城区)、康乐县、广河县,白银市主要串联区域为白银区(水川镇),定西市主要串联区域为安定区(中心城区、鲁家沟镇、内官营镇)、临洮县主城区。沿线以县为单位生产总值共计950 亿元,沿线各县常住人口共计340 万人。优化后的高速网络完善了“兰、白、临、定”四市主要区县的联动发展,串联了区域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区县,且辐射半径符合兰州都市圈的服务范围。

5 兰州市都市圈交通网络提升对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兰州都市圈交通网络提升将有效带动区域产业联动,促进沿线各州市产业交流与产业链延伸,并有助于引导外围县区的人口集聚,提升各县区以及中心镇的城镇化水平,有助于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5.1 对周边城市的影响

1)强化兰州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①将进一步强化兰州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首先将强化兰州新区在甘肃省“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将加速新区北部产业组团三大产业片区向东联系白银市平靖产业组团、皋兰县黑石川产业组团,向西联系永登县产业板块,形成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走廊,有助于延伸兰州新区的产业链条,加速产业联动。其次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与兰州市老城区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承接老城区产业转移,加速形成老城与新区互动发展的“大兰州”格局。②有助于加快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交通系统的完善,将极大提升新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气集聚,提升新区已有主题公园、奥特莱斯的服务能级,并进一步加快新区文化休闲、创意、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在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2)促进白银市与周边产业的联动发展。①促进与兰州市和兰州新区的联动发展。首先,将有助于促进“兰白经济区”的发展。强化白银产业组团向西连接兰州新区产业片区的编组站和货运站场,以及皋兰县以黑什川工业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从而进一步强化白银市东西向的发展轴线,加强白银市各产业组团与兰州新区制造业板块的互联互动。②促进与定西市的协调发展。强化白银-定西的区域协同发展轴,改变过去单一的东西向发展轴线,强化与南部的联系。在制造业方面将加快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定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链合作,在文化旅游方面依托新的区域交通网络将形成水川、青城组团-安定区-陇西的新的旅游发展轴线,有助于区域人流和文创产业的交流。

3)促进定西市与周边都市的联动发展。①加快融入兰州都市圈。通过构建新的联络线,将加快定西市制造业与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榆中县的联动发展,并推动安定区、临洮县融入兰州1 小时交通圈,加快定西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步伐。其次,依托环路的建成,将挖掘定西自然生态景观、中医药、温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协同兰州构建一体化旅游运作线路,加速定西市旅游服务业的发展。②加强与白银市、临夏州的协同发展。依托区域交通网络的优化提升建设,改变过去南北联系强东西联系弱的空间发展态势,打通与白银市以及临夏州的直线联系,有助于其在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联系,促进产业错位互补,强化与临夏州在食品加工业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及与白银市装备制造业的交流互补。

4)有助于临夏州加快实现兰州市都市圈西南门户的城市定位。①加快实现兰州市都市圈西南门户的城市定位。改善现状临夏州仅与北部兰州市区联系的现状,优化产业协作,把临夏建设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兰州清真食品及牛羊鸡肉的生产供应基地、兰州重要的高原夏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承接兰州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整合资源,通过交通可达全面推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推广区域旅游线路,培育和建设区域旅游市场共同体,建设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②强化与定西市的协调发展。打通临夏州与定西市的直线联系,依托兰州与白银产业园区的融合,都将促进临夏州扶贫攻坚,区域经济核心节点的建设与落实。

5.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扁平化、一体化发展。兰州都市圈的“扁平化”对兰州市周边区县同样是一次机遇与挑战的复合。首先,区域交通快速化和通勤化带来兰州市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生活圈、经济圈的融合,这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主题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以及依托兰州产业发展都将是一次机遇;其次,兰州周边区县可以充分利用“扁平化”所带来的同城效应深度融入核心城市经济圈,加速其经济要素在更大区域的流转。

2)有助于加快兰州都市圈的开发建设。兰州市作为兰州都市圈的“龙头”,应发挥现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发展高精尖的产业和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都市圈内各区县转移。都市圈内各区县也应发挥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打造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互通有无,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兰州都市圈发展新格局。

3)有助于缓解主城区压力,提升交通服务功能。新的区域交通联络线的建设将很好地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兰州市路网基本的布局模式是放射状道路,这种布局使中心城区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环境容量、城市路网容量很容易达到其可接受的最大程度,这将导致中心地区的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新的联络线建设完成后,过境车辆将会避开市内道路,绕行区域联络线,将节省大量的交通成本,并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路网,起到很好地辐射兰州经济圈的作用,使沿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为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6 结论

道路交通建设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行业。兰州市2018 年在甘肃省首位度达到30.86%,是全省重要的增长极,但目前的交通网络呈放射状发展,还处于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各节点城市联系不足。因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以兰州市为核心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周边各节点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对周边小城镇的拉力更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白银市定西市兰州市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亢蕾作品精选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2019年白银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