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及其正反交组合F1代的屠宰性能

2021-08-02 11:57张俪萍张立春丛含羽张芳毓刘洪亮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鸡杂种优势周龄

张俪萍, 刘 臣, 张立春, 丛含羽, 张芳毓, 武 斌*, 郭 洋, 刘洪亮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 公主岭 136100; 2.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130118)

引言

【研究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方优质鸡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当地优质鸡的生产繁殖性能。吉林黄鸡为吉林当地黄鸡,是经过十几年选育所形成的资源群体[1],具有抗病力强、耐低温、耐粗饲等优点,但在生产性能上还待进一步改善。北京油鸡是地方优质蛋肉兼用型品种,具有肉质优良、肉味浓郁等特点[2]。研究吉林黄鸡与北京油鸡杂交组合的屠宰性能,对充分利用地方优质种鸡资源,筛选出优势杂交鸡组合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目前,有关北京油鸡、吉林黄鸡的相关杂交研究较少。初芹等[3]进行了北京油鸡♂×北京油鸡♀(YY)、贵妃鸡♂×贵妃鸡♀(GG)、北京油鸡♂×贵妃鸡♀(YG)、贵妃鸡♂×北京油鸡♀(GY)4种组合的外貌、体重、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研究。张剑等[4]进行了北京油鸡纯系(Y系)与北京油鸡合成品系(G系)正反杂交试验,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体尺、外貌性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并比较了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切入点】屠宰性能(屠宰率、半净膛率等)是衡量鸡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产肉性能很好地反映出鸡的生产性能。吉林黄鸡与北京油鸡均为优质地方鸡种,目前未见两者杂交组合性状的研究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选用吉林黄鸡与北京油鸡进行正反杂交试验,研究杂交鸡F1代的屠宰性能与料肉比,为改善吉林黄鸡生产性能及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北京油鸡和吉林黄鸡均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试验鸡场提供,120~150日龄配带翅号,公、母各400只,共800只。

1.2 试验设计

采用正反交试验检验北京油鸡与吉林黄鸡杂交F1代的屠宰性能杂种优势。试验共4个处理,分别为吉林黄鸡♂×吉林黄鸡♀(HH)、北京油鸡♂×北京油鸡♀(YY)、北京油鸡♂×吉林黄鸡♀正交组(YH)和吉林黄鸡♂×北京油鸡♀反交组(HY)。每处理重复5次,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种蛋收集后上机孵化。孵化试验鸡全程2层笼养,自然光照通风,自由饮水,在饲养期间严格按照正规免疫程序操作。整个试验期间每日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吉林省德泰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粮营养水平代谢能和粗蛋白分别为11.98 MJ/kg和18.0%。

1.3 检测指标

试验期间隔1周测定各处理试验鸡的料肉比。于试验鸡120日龄及150日龄时每处理随机选取公、母各10只,参照 NY/T 823-2004《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测定其屠宰性能。屠宰性状主要包括宰前活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及腹脂重5个指标,其中,宰前活重要求宰前空腹12 h仅供饮水后的重量;屠体重为屠宰放血、去毛后的重量;半净膛重为屠体去气管、食道、嗉囊、肠、脾和生殖器官,留心、肝(去胆)、肾、腺胃、肌胃(除去内容物及肌胃角质膜)和腹脂肪(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和肌胃周围的脂肪)的重量;全净膛重为半净膛去掉心、肝、腺胃、肌胃、腹脂、头、颈、脚的重量;胸肌重为胸肌线层的胸大肌、深层的胸小肌和位于胸小肌侧部的胸第三肌组成,胸肌的前端以臂二头肌为界,起始于肩关节,后端止于胸骨正中突。在胸骨的两侧面,以胸骨侧突的边缘为界,把胸肌与腹外斜肌分离,最后把整个胸肌从胸骨上剥离,连同该部位的皮肤称重;腿肌重:大腿皮肤定界后进行髋关节脱臼,前后端分别以缝匠肌、半键肌为界,沿着尾提肌的边缘,把整个大、小腿肌肉剥离下来后进行去骨带皮称重;腹脂重包括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的重量。

屠宰率=屠体重/活重×100%

半净膛率=半净膛重/活重×100%

全净膛率=全净膛重/活重×100%

腿肌率=腿肌重/全净膛重×100%

胸肌率=胸肌重/全净膛重×100%

腹脂率=腹脂重/全净膛重×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 IBM SPSS 23对试验鸡屠宰性能与料肉比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1代的绝对产肉性能

由表1可知,公鸡的绝对产肉性能高于母鸡。随着日龄增长,120日龄时,公鸡除消化道长度、腹脂重、肌胃重外,其余指标均是HH处理最好;母鸡的各测定指标均以HH处理最好。150日龄时,公鸡除消化道长度、肌胃重和母鸡的肌胃重外,其余指标均是HH处理组最好。120日龄公鸡除消化道长度、肌胃重、脚重、母鸡腹脂重及150日龄公鸡腹脂重、消化道长度、母鸡肌胃重等指标外,其余指标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反交F1代的检测指标标准差均高于亲本组,说明杂交群体的均匀度较差。120日龄反交的群体均匀度好于正交组合,150日龄则基本无差异。

表1 北京油鸡、吉林黄鸡及其杂交F1代群体的绝对产肉性能

由表2可知,120日龄正反交组合除YH的肌胃重外,其他指标杂种优势率为负;150日龄HY所有指标为负,YH的半净膛重、翅膀重、脚的杂种优势率为正,其他指标杂种优势率为负,说明YH的杂种优势率好于HY。

表2 正反交F1代鸡绝对产肉性能的杂种优势率

2.2 F1代的相对产肉性能

由表3可知,正反交公鸡和母鸡相对产肉性能较好。120日龄和150日龄正反交组合屠宰率均在87%以上;母鸡胸肌率和腹脂率指标均优于公鸡,但腿肌率低于公鸡,说明母鸡胸肌较发达,公鸡腿肌较发达。亲本处理中,HH处理公鸡的所有检测指标均高于YY处理;HH处理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高于YY处理,除腹脂率外,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指标各处理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正反交处理中,屠宰率120日龄和150日龄公鸡和母鸡的YH处理均高于HY处理,120日龄公鸡的屠宰率YH处理极显著高于HY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半净膛率和胸肌率以HY处理的较高,差异不显著;腿肌率、腹脂率和全净膛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3 各组合F1代鸡群体的相对产肉性能

由表4看出,120日龄时,HY处理的各项杂种优势率均为负,YH除屠宰率、腹脂率为正,其他指标也均为负。150日龄时,HY屠宰率、全净膛率为正,其他指标为负,而YH除全净膛率、腿肌率的杂种优势为负外,其他指标均为正。YH屠宰率、腹脂率的杂种优势值最高,分别为2.287 5%和2.132 8%。

表4 正反交F1代鸡产肉性能的杂种优势率

2.3 F1代的料肉比

从表5看出,公母鸡料肉比4个处理相差不大。公鸡料肉比在1周龄、3周龄、7周龄时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母鸡的料肉比在1周龄、3周龄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饲料转化率在整个阶段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其他组合差异不显著。公、母鸡料肉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饲料转化率不断下降,公鸡的饲料转化率整体高于母鸡,但21周龄母鸡的转化率高于公鸡。4个处理公、母鸡料肉比在 0~11周龄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在 13周龄以后公鸡、母鸡料肉比上下波动幅度较大。

表5 F1代0~21周公鸡和母鸡的料肉比

由表6看出,正反交组合在1周龄、5周龄、7周龄、15周龄的杂种优势率均为负值,说明饲料转化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整体比较,HY的杂交优势略好于YH。

表6 正反交F1代鸡1~21周龄的料肉比杂种优势率

3 讨论

屠体(绝对产肉)性状可直观地反映家禽的产肉能力,定点屠宰和肉的分割对屠宰性能的研究非常有必要[5]。公鸡的绝对产肉指标除腹脂重外均高于母鸡,吉林黄鸡的绝对产肉指标均较高,这与其体型特点一致。母鸡体型相差明显,在活重、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方面,吉林黄鸡母鸡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YH处理绝对产肉指标均高于HY,HY的群体均匀度则好于YH。北京油鸡母鸡与纯油鸡活重、屠宰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相差不大,但其他指标值偏大,可能与剔除手法和操作人员有关。150日龄YH处理杂种优势率部分指标为正向,体现较好的杂种优势,最大值达5.591 8%。

相对产肉性能是评估肉质性能的指标之一。屠宰率在85%~91%,全净膛率在60%以上被认为是优质鸡[6-8]。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120日龄的相对屠宰性能优于150日龄,HH和YY纯系组合中,120日龄公鸡的屠宰率为89.87%和87.99%,母鸡的为90.42%和90.16%,150日龄公鸡的屠宰率为87.88%和84.96%,母鸡为89.47%和89.17%;HH处理和YY处理的全净膛率120日龄公鸡为71.05%和69.44%,母鸡为68.54%和69.53%,150日龄公鸡为69.53%和66.57%,母鸡为67.17%和65.52%,均在优质鸡的标准范围内。吉林黄鸡和北京油鸡纯系组合的屠宰率优于油鸡,全净膛率优于麒麟鸡[9]、溧阳鸡[10]等地方鸡种。YH的屠宰率优于HH、YY和HY,最大值高达92.66%。母鸡的胸肌较公鸡发达,腿肌公鸡较母鸡发达。吉林黄鸡的屠宰性能各指标优于北京油鸡,但差异不显著。随着不同处理鸡生长日龄的增加,正反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均提高,YH杂种优势率指标高于HY,有较好的杂种优势。不同处理胸肌、腿肌的优势率为负值,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腹脂率的降低与其他改良试验结果一致[11-14]。

2个纯系组合中,7周龄前HH料肉比低于YY,7周龄后料肉比上下浮动,与刘国芳等[15-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上下浮动中持续上升,4个处理间料肉比差异不显著。0~7周龄前HY和YH组杂种优势率基本为负值,生长前期饲料转化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油鸡作母本的组合料肉比优于作父本的组合。

4 结论

对北京油鸡、吉林黄鸡杂交F1代屠宰性能与料肉比的测定分析发现,绝对、相对产肉性能和料肉比杂交后代更倾向于母本。北京油鸡、吉林黄鸡及其杂交F1代鸡的屠宰率与全净膛率均高于优质鸡标准(屠宰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正交组合在屠宰率上高于亲本组合,胸肌率为正向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正反交组合料肉比均降低,饲料利用率均提高。研究结果为今后吉林黄鸡的选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黄鸡杂种优势周龄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两个朋友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用胫长和体重双重标准培育蛋鸡
抢虫子
“817”小型肉4鸡不同组合杂交优势分析
褐壳蛋鸡
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水稻具有杂种优势:袁隆平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