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分蜂后谨防原群饿死

2021-08-02 02:56张河勇
中国蜂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蜂友分蜂雄蜂

张河勇│文

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322008

地处高海拔山区的金蜂友来电求助,说他有多群蜂突然死亡,还有几群蜂部分散团死亡。去年春季也发生过,由于路途遥远,我当天没空闲,数天后我赶到他的蜂场时,蜂箱和死蜂早已被他清理,蜂群死因难以判断。金蜂友始终怀疑是中毒。这次为了弄个水落石出,我驱车五十多里,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远远望去,就见地面黑压压一大片死蜂,仔细一看,雄蜂死的比工蜂多,黄色幼蜂比深暗色老蜂多。从蜂尸形态看,不像是中毒。我认为,蜂尸腹部干瘪,有些奄奄一息的蜜蜂缓缓地爬着,就是饿死的症状。金蜂友不认同,他的理由是:阳春三月,春花相继开放,怎么会缺蜜?再说,去年冬季气象条件较好,冬季蜜源也好,直至春繁初始阶段,手提蜂群沉甸甸的,说明贮蜜不少,怎么会如此之快消耗殆尽?

我查看蜂群巢脾的下端发现,已咬毁的王台残迹依稀可见,说明这些蜂群前段时间都已发生过自然分蜂。由于去年冬季蜜源好,今年自然分蜂较早。金蜂友还说,这些蜂群连续自然分蜂2~3次。

综上所述,原群饿死就不难理解。笔者梳理后,认为死蜂现象为以下原因:

一、强群耗蜜多

越冬贮蜜虽充足,但春季繁殖对贮蜜消耗相当大。由于原来贮蜜多,群势强,消耗贮蜜就更快。

二、多次分蜂耗蜜严重

由于贮蜜多和群势强大,蜂群会在短期内发生多次自然分蜂。而每一次分蜂,分出群会吸足饱腹后飞出。有的强群可能在短短几天内,相继发生3次以上的自然分蜂。即使再多的贮蜜,也所剩无几。

三、分蜂以后采集力衰弱

经过几次自然分蜂,绝大多数大日龄的工蜂随蜂王分飞而去。原群留守的都是新蜂,有些是刚出房的幼蜂。它们大多只能做内勤工作。

由于原群有大量的封盖子脾,每天会有一大批幼蜂出房,从数量上看,虽然貌似强大,但并没什么采集能力,很多蜂友疏于管理,最终导致挨饿垮群。

四、长期阴雨影响泌蜜

春季天气持续多雨寒冷,严重影响蜜源流蜜量,如果没有适宜温度,即使繁花似锦,流蜜量也很稀少,甚至不流蜜。即使流蜜尚好,因低温多雨,蜜蜂结团,难以出勤。尤其是高海拔山区,气温比其他地带要寒冷得多。山区经常是雾气升腾,能见度很低,严重妨碍蜜蜂采集。

大量幼蜂相继出房,还有留下的大量未封盖幼虫还需哺育,僧多粥少,最终以全群饿死而告终。

五、雄蜂多耗蜜量大

由于不久前曾多次分蜂,原巢内是处女王群,所以巢内雄蜂数量极多,众多雄蜂每天都得消耗大量贮蜜。

六、缺乏大宗蜜源

山区没有大面积农田和油菜蜜源,只有杂花。我让金蜂友立即用温水泡了两大碗稀蜜水,喷雾饲喂。由于救治及时,用蜜水喷洒部分散团蜂群后,几分钟内都复活。

注意:对已部分散团的蜂群,应用连脾带蜂的喷雾方法,有利于奄奄一息的蜜蜂取食。因为,此时蜂已冻僵,无力爬进饲喂器取食,只有喷蜜于蜂身,让其吸食蜜汁后,才会恢复活力。少顷后,就会爬进饲喂器采食。

为此,对自然分蜂后的蜂群,蜂友们应勤查看蜂况,一旦发现贮蜜不足,应提前补饲。即使发生在夏、秋季的自然分蜂,蜂群同样也存在贮蜜耗尽的危险,而夏、秋季的缺蜜,虽然说不易全群被饿死,但因患病和飞逃可能性极大,分蜂后也易引发盗蜜,必须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蜂友分蜂雄蜂
用大香喷烟驱蜂要当心
割雄蜂蛹经验谈
分蜂预报和程序过程
说 说我的 蜂友们
防止分蜂的方法及其利弊
高寒地区养蜂如何正确分蜂
蜂螨防治新招
割雄蜂房要做到事半功倍
黄山种蜂场对广大蜂友的答复
谈雄蜂蛹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