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引入中华蜜蜂的现状调查报告

2021-08-02 02:56师鹏珍张贵谦
中国蜂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蜂种中蜂蜂箱

师鹏珍 张贵谦│文

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天水741022

从2017年3月到2019年8月,甘肃省将养蜂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主导产业来抓,农户对蜂种需求量大,从省外引进成为必然选择。在引入时忽视了引种距离、原产地气候类型等问题,这些蜜蜂来到甘肃后,出现了不适应新环境的现象,表现为:秋季断蜜期易飞逃,容易烂子,越冬时死亡率高,春繁时群势发展慢,不能维持大群,单产较低。为了摸清外来蜂种在甘肃的适应性、引种操作行为是否合乎相关规范等,特此开展甘肃省境内中华蜜蜂良种引入情况调查,以便更好地掌握引入蜂种的地域分布、适应性和发展等情况,为将来有引种意愿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一、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甘肃省中华蜜蜂主要饲养地区作为本次抽样调查重点,陇南市、天水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为抽样地点,从外省引入甘肃的中华蜜蜂作为蜂种调查对象,每一个县(区)选择5个养殖中蜂的农户作为农户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电话采访和现场蜂农询问等方法。

2.调查内容

主要有蜂种来源、中蜂工蜂的体色、饲养地区(县、乡)、饲养管理方式、夏季分蜂性、维持大群的能力、采蜜、箱内储存蜂蜜量的多少、饲料消耗情况、秋季蜂王停产时间、越冬死亡情况、第二年春季繁殖情况等。

二、结果

1.蜂种来源

经统计,共发放60份调查表,受调查农户中只有3个农户饲养的蜜蜂是从甘肃天水购买的,其他57户均是从四川购买的。

2.饲养管理方式

采用的蜂箱类型有意蜂7框标准蜂箱和10框意蜂标准蜂箱、中蜂7框标准蜂箱、龚宁蜂箱及一部分原生态蜂箱、格子箱等,被引入的中蜂采用以活框箱为基础的新法饲养方式。

3.从四川引入的中蜂主要饲养地区和数量(见表1)

表1 从四川引入的中华蜜蜂在甘肃主要饲养地区和数量

对所有的调查反馈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截至2020年12月20日,甘肃省共引进中华蜜蜂大约71464箱(巢)。

4.蜂群繁殖

产子表现:在蜂群群势相同、管理措施也相同、饲料(蜂花粉和蜂蜜)充足、气候正常的情况下,四川蜂种的蜂王产子比甘肃本地的蜂王每日产子要多一些,蜂王产卵数量多,在蜂脾上的表现是子圈大,能够占到一整张巢脾面积的90%。而本地中蜂蜂王产卵速度和单日产卵数量都少于四川蜂王,表现在子圈面积小,最多占一整张巢脾面积的60%~70%。

5.夏季分蜂情况

与本地中蜂相比,四川蜂种分蜂早,在每年的4~6月,以宕昌县、岷县为例,当蜂群发展到3~4脾,就开始分蜂,每次老王带走一部分老蜂,留一部分幼蜂。本地中蜂每年分蜂1~3次,而引入中蜂每年分蜂3~5次。

6.维持大群状况

如果从四川引入的中蜂在甘肃秦岭以南地区饲养,则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可以维持大群,时间定格在2020年10月20日,甘肃谢国正饲养的12箱四川中蜂群势平均在7脾,而他饲养的67箱天水本地中蜂群势是4脾。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甘肃岷县、漳县等地饲养中蜂维持大群的能力则较差,在正常气候条件和饲料充足时,以岷县马坞乡秦家沟的水俊平蜂场为例,本地中蜂可以发展到5脾,而外来中蜂3~4脾,比本地蜂少1~2脾。

7.全年饲料消耗

据麦积区麦积镇谢国正口述,他饲养本地中蜂67箱,四川中蜂12箱,同样4脾蜂的蜂群,在秋季蜜源匮乏时,四川蜂10天可以消耗2张蜜脾,而本地蜂15天才可以消耗2张蜜脾。

8.抗病能力

外来蜂种对于本地气候的冷热变化,调整能力差,反应慢,遇冷时蜜蜂护子不及时,封盖子受冻而得烂子病。蜜蜂遇热扇风降温能力差,容易让封盖子伤热,易患卷翅病。

9.外来中蜂蜂王停产晚

据调查,四川中蜂蜂王来到甘肃天水后,以谢国正中蜂养殖场为例,蜂王产卵停止日期是2020年10月28日,而本地中蜂蜂王停止产卵日期是9月20日。

10.登记备案

从外地引入的中蜂没有在甘肃当地蜜蜂种质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引入中华蜜蜂良种的一些蜂农合作社、蜂业公司甚至是个人对于蜜蜂的良种引进,等同于一般物品的买卖,没有认识到动物畜禽品种引进有无风险,也没有登记备案的思想认识。

11.隔离观察饲养

从外地引入的中蜂良种没有进行为期1年的隔离饲养,没有进行生物学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观察试验而直接投放到一线生产蜂场中去。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四川蜂在甘肃有的夏季表现比本地的表现要好,在每日有效的采集时间内,四川中蜂蜂箱中进糖速度快于本地蜂的速度。但也存在一些不好的表现,主要有:适应性差,停产晚,蜂群单产低,蜂群越冬死亡率高。种质资源引进前缺少报备程序,引入的中蜂良种没有进行隔离饲养。

三、分析

1.对蜜蜂良种的地域性认识不深刻

一些蜜蜂良种引进单位或个人对此认识不深刻、不清楚,蜜蜂良种实际上是有地域性的,蜜蜂良种在它生活的局部地区表现优异,离开了还能那么优异吗?2015年我国养蜂专家葛凤晨在《中国蜂业》杂志上撰文提醒“中华蜜蜂不宜远距离引种”。

2.对盲目引种的风险认识不够

好蜂种必将助推蜂场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不好的蜂种会带来损失,甚至遭人索赔。

3.蜂种引入缺少监督管理

中华蜜蜂良种的引进与推广应该归口农业种质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基层畜牧部门缺少蜜蜂遗传资源相关专业的人才。从外地引入天水市的中蜂未在蜜蜂种质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和报备。

4.引入的蜂种没有经过扩繁试验

把四川蜂引入甘肃后,推广蜜蜂良种的个人或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甘肃地方标准《蜜蜂良种引进与推广规范》中“引进的蜂种必须进行一年以上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的条款。

四、应对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蜜蜂良种引进的一些知识,特别是蜜蜂良种具有地域性,引入存在一定的风险等,提高蜂农对蜜蜂良种的认识。

2.配备专业人才

农业种质资源管理部门管理蜜蜂良种的引进工作,需要懂蜜蜂良种基本知识的技术人才,把掌握蜜蜂良种知识的技术人员放在相应岗位,提高管理能力。

3.报备在先

严格执行甘肃地方标准《蜜蜂良种引进与推广规范》的相关条款,引入蜂种必须在事先进行登记备案,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引进蜜蜂良种。

4.凭许可证卖蜂

蜜蜂良种引进与推广单位或个人有畜禽种质资源管理部门颁发的良种推广许可证,才能买卖蜜蜂种群。

5.公开蜂种信息,透明交易

良种培育与推广单位在向社会出售蜜蜂良种时,应向引种单位提供种群档案,以便引种者结合实际情况引种。

6.加强监督检查

对于违反中华蜜蜂良种引进规范的单位或个人情节严重的采取书面约谈、吊销良种推广许可证等处罚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违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把蜜蜂良种引进与推广的管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从而避免产生经济损失。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甘肃秦岭蜂业有限公司、武山县畜牧兽医局、秦州区畜牧兽医局等10个单位和20位畜牧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蜂种中蜂蜂箱
如何正确引进蜂种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悬崖上的蜂箱
种蜂王的选择
中华蜜蜂
止盗妙招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黄色与黑色蜂种在高寒地区饲养的不同点
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管理
无刺蜂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