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江南景气新

2021-08-02 02:46周小川
党史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许世友邓小平

周小川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随后召开的中顾委第三次全会上,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决定》。他认为,《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并着重指出,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

《决定》和邓小平的讲话,为改革开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在王震等人的陪同下,于1985年1月31日晚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江苏、上海、广东等地考察。

南京会见许世友

2月1日上午,邓小平的专列抵达南京。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和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政委郭林祥到南京站迎候。

按照行程安排,邓小平南京之行的第一站是去看望他的老部下许世友。离京之前,邓小平就让秘书打电话给韩培信,说他到南京后要去看望许世友。韩培信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中山陵8号许世友的住处。许世友听到消息后当即说:“小平同志路过南京要看我,我要到车站去接,有句古话:‘住客看过客,哪有过客看住客的道理呢?”韩培信听后立即将此事用电话告知中央办公厅转报邓小平。邓小平听后也马上传信说:“请即告许世友同志,他年龄虽然比我小,但身体没有我好,天气这么冷,不要到车站接,就在我到南京的住处等多好啊!”许世友得知后对韩培信说:“叫我在他住的地方等,也是个好办法,你可要随时告诉我到哪里去等呀!”

邓小平一下专列,便乘车前往中山陵5号住地。得知这一消息后,许世友立即赶往中山陵5号。

许世友刚到不久,邓小平等人乘坐的面包车也到了。战友相见,分外亲切。看到了老领导,许世友笑声朗朗地迎上去大声说:“欢迎,欢迎!”并立即與邓小平紧紧握手。

两人落座后,邓小平关心地问起许世友写回忆录的事。许世友答道:“我写回忆录是您批准的,叫作在位时的工作总结吧!我想了两句话共14个字,就是‘戎马倥偬数十年,战斗一生谈笑间。”接着,许世友对邓小平说:“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像我这样一个家境贫寒的人,很难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我们的红军根本没有生存的希望;没有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前仆后继,我们的革命斗争也早就失败了。同样,没有我们革命队伍中那种患难与共的深厚感情和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也不可能作为一个幸存者来回忆过去的艰苦生活、紧张战斗了。”

中午,邓小平请许世友吃饭。因为离许世友的生日很近了,邓小平便说:“今天我为你祝八十大寿!我给你带来了陈年茅台酒,请服务员开瓶吧!”“太好了,我就喜欢喝茅台,酒越陈越香啊!”许世友笑着说。

饭后,许世友对邓小平说:“今天太阳特别好,天空万里无云,我们合个影留念好不好?”邓小平说:“好嘛。咱们喝了茅台,脸色都泛起红润,可能都显得年轻了些,照出相来一定会好看,咱们并排照吧!”人民前线报社摄影记者许家声急忙按动快门,留下了二人的珍贵合影。

江苏赶上台湾怎么样?

2日上午8时左右,邓小平在江苏省和南京军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乘车前往南京长江大桥视察。在路上,韩培信向邓小平汇报了江苏赶超台湾的问题。原来,前一天邓小平刚到南京时,他向韩培信、顾秀莲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江苏赶上台湾怎么样?”听到邓小平的问题后,韩培信觉得这个问题十分严肃,作为省委主要负责人,自己应该经过调查研究再予以回答,因此就十分诚恳地说自己先考虑一下。第二天在陪同邓小平去参观的路上,韩培信汇报说:“我查了资料,工农业总产值赶上台湾没有问题。但江苏6700万人口,而台湾不到2000万人口,人均收入水平很难赶上。”邓小平便说,那就实事求是嘛。这一番话,让江苏的同志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当时,江苏的外商投资虽已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落后的交通条件使得外商投资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借这个机会,韩培信和顾秀莲向邓小平汇报:“江苏的对外开放工作在您的指示下,已经蓬勃展开。但是外商来投资,我们交通不便。江苏的国际直达航班很少,国际航班到上海,再坐火车到南京要五六个小时,坐汽车要将近一天,到了南京再到苏北去更不方便。新建机场我们正在研究,但要很长时间。根据您的分析,国际形势是和平发展的趋势,我们建议把军用机场改为军民兼用或民用。如江苏如皋机场可停三叉戟,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机场、硕放机场都可以用。”听了这个建议,邓小平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建议很好。”并让向守志打电话给杨尚昆。在邓小平的关心下,江苏境内军用机场对民用开放很快得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对外开放工作。

邓小平和江苏的同志一路谈得很愉快。车子很快行驶到了长江大桥南桥头堡,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上海铁路局负责同志连忙迎了上来,邓小平满面笑容地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邓小平一行从南堡乘电梯到达桥面,他走在最前面,虽已81岁高龄,仍步履矫健。阵阵江风迎面吹来,紧随其后的大桥管理处处长梁金余担心邓小平受凉,于是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大衣准备给他披上,只见他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站在栏杆边,看着南来北往的车流,邓小平的思绪回到了过去。

对于南京长江大桥这座中国人民的“争气桥”,邓小平一点儿也不陌生。10年前,刚刚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就曾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参观过这座大桥。当时,铁路系统还未恢复,列车晚点十分普遍。原本非常繁忙的长江大桥铁路桥,半天也看不到一列火车。10年之后,南京长江大桥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当梁金余汇报说职工们发扬建桥精神,认真维护大桥,确保每天开行的96对列车安全通过时,邓小平点点头,连声称赞:“好,好!”

离开长江大桥后,邓小平一行来到了金陵饭店。金陵饭店是中国第一家利用外资贷款建设,由中国人自行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饭店建成时,凭借37层、110米的高度,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由于是中国人自行管理的企业,当时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金陵饭店能否获得成功,将是中国整个饭店行业能否现代化的试金石。”时任饭店总经理周鸿猷汇报了他们在学习国外现代化饭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试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饭店经营管理道路的做法。邓小平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这一方宝地,应该物归原主

2月3日上午9时,邓小平在江苏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中山陵无梁殿。据时任中山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的郭浩曾回忆:“我和孙继宝副主任忙迎上去紧握小平同志的手。我们指着殿内‘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9个大字简要介绍说:无梁殿建于明代,国民政府将它改为祭堂,殿内各面墙上镌刻着1926年至1931年阵亡将士姓名,其中北伐战争牺牲的将士中,有很多是共产党人。小平同志边听边看,炯炯有神地望着我。这时陪同人员提醒我说:‘你讲大声一点,小平同志刚才未听清楚。我便重新高声讲了一遍。小平同志微微颔首。”一行人走到了“博爱”石坊前,郭浩曾正准备介绍,邓小平笑着说:“我晓得。”一句浓浓的四川口音,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邓小平一边拾级而上,一边欣赏着两侧茂密的雪松。在一处平台,邓小平停下来对郭浩曾等人说:“这些雪松很好,四季常绿,要多种些。我住的院子有3棵,长得比这里的还绿。”郭浩曾汇报说:“中山陵园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雪松基地,我们能用人工方法让它结籽了。”邓小平听了后,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一旁的游人发现了邓小平一行,纷纷拥到旁边鼓掌。邓小平微笑着向游客频频地挥手致意。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跑出人群喊着:“邓爷爷好!”邓小平把他搂到怀里,问他叫什么名字,是跟谁来的?小男孩说自己名叫周骥,是和妈妈以及两个阿姨从上海来的。3位女士看到邓小平搂着小周骥,也激动地跑过来跟他握手。时隔多年,据3人中的孙女士回忆,当天她们巧遇邓小平,看到小周骥被老人家搂在怀里,她马上举起相机,想拍下这一时刻,却发现胶卷用完了,回到上海后才发现,因为胶卷没装好,南京之行一张照片都没留下。说起这件事,孙女士满脸的遗憾。

好在当时《南京日报》的记者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2004年8月,该报发起寻找“照片上的男孩”活动,找到了已长成大小伙儿的周骥,也弥补了孙女士多年的遗憾。

参观完中山陵,邓小平一行又驱车来到紫金山下的中山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邓小平径直走进展览温室。一看到邓小平,植物园党委副书记杨志斌显得十分激动,他双手握着邓小平的手,嘴里一个劲地说:“小平同志,欢迎,欢迎!”也许是因为太兴奋的缘故,杨志斌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听他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小平同志,多亏您批示,我们才能够回到这里来!”也许是没有听清楚,邓小平愣了一下。杨志斌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这次邓小平听明白了,他略有沉思后笑着说:“对!是有这么回事,一晃都过去十年啦!”

“文化大革命”期间,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被“下放锻炼”,植物园被迫搬迁到六合、南京农学院等地。搬迁过程中,许多标本损坏严重。原来的实验基地被别的单位占用,一大批名贵树种被砍伐,苗圃被辟为稻田,就连种植的周恩来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也不能幸免。

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曾在南京战斗和生活过,1974年,研究所的干部职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们希望归还植物研究所的诉求。为表示决心,所里全体人员都签了名。6月25日,邓小平收到了国务院《人民来信摘报》登载的《要求南京军区归还占用的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一则,当即批示:“军队占用地方房屋,凡能腾出的都应归还,此件转给南京军区处理(如来信属实,应坚决归还),并向军委报告。”

邓小平作出批示后,江苏省委和南京军区有关单位查明了情况,经过协商,终于落实了归还方案。11月,当植物研究所的干部职工带着幸存的几十万份植物标本和成箱成捆的研究资料重返故地时,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回想起当年的这件往事,欣赏着温室里的风景,邓小平显得十分高兴。他风趣地说:“这么一方宝地,当然应该物归原主嘛!”此时,一位女同志向邓小平献上了一束鲜花,以表达植物园全体人员对邓小平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在温室里,邓小平一边听介绍,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起了各种盆景。当邓小平看到一盆标名为“峨眉山海棠”的盆景时,问道:“这真是峨眉山的吗?”时任植物研究所所长、植物园园长的贺善安说:“这是在峨眉山发现的,而且是在野外环境下偶然发生的一个自然变异,是海棠科,属于很难得的珍品。”邓小平高兴地说:“哦,这是我们四川峨眉山的东西。”植物园的仙人掌有数百个品种,它们中小的可放于掌心,大的则像粗壮的“狼牙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当他看到一株巨大的仙人掌一直长到屋顶时,便感兴趣地问道:“再长高了怎么办?”贺善安说:“为了不影响它生长,我们就把它锯掉一截子,让它缩回去再长。”邓小平听了后说:“噢,这是个办法。”然后又风趣地说:“你们应该把房子接上一层嘛!”一席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离开植物园前,贺善安请邓小平题词。邓小平和蔼地说:“这样吧,我就不题词了,就签个名吧。”随后,他在签名簿上郑重地写下了“邓小平 二月三日”。临行前,邓小平深情地说:“预祝中山植物园的同志们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观完植物园,邓小平一行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邓小平仔细参观了古代天文仪器,聚精会神地听取了我国天文学家在探索自然和宇宙规律,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场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要在“科学的春天”里,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回忆:“当时,是我们的老台长张钰哲接待的。邓小平问张钰哲‘多大年纪了,张钰哲答‘83了。谈话中,张钰哲向邓小平汇报说,1986年观察哈雷彗星的最佳地点在澳大利亚,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去考察。尽管邓小平当时没有表态,回京后,却迅速向有关部门作了指示。”“当时,澳大利亚的观测条件特别好,那里大气透明度很高,肉眼都能看到哈雷彗星。”王思潮回忆说,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张钰哲本人没有成行。“我和我們台的张老师一起去的,借助澳大利亚同行的仪器,我们观测了两个星期左右,拍到了哈雷彗星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回来后,我们把观测情况进行了汇报。”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工作的关心,使广大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深受鼓舞。

4日上午,邓小平在南京接见了江苏省、南京军区和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老同志,听取了他们关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4日下午,迎着和煦的春风,邓小平登上了东去的列车,离开了南京。

(责任编辑:林晓清)

猜你喜欢
许世友邓小平
严大芳:我在延安奉命抓捕许世友
许世友五跪慈母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毛泽东偏爱大老粗将领
许世友参军记
“餐桌旁的风采”之—周恩来与许世友赌酒
许世友 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