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人生境遇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研究

2021-08-02 05:24陈雨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大写意徐渭

陈雨杉

摘 要: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朵奇葩,他学识渊博,诗、书、画样样皆通,尤其擅长用狂草的笔法自如挥洒。在绘画的过程中,徐渭往往能够通过不羁放荡的笔法赋予作品极强的主观情感,一反前人清新淡雅的花鸟画风格,大胆开拓,最终完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变革。文章探索在明朝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心学的兴起以及与海外密切的贸易往来而出现的新思潮對徐渭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解徐渭的人生经历,探索他放肆恣纵的大写意风格背后的故事,总结他的人生经历对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徐渭;人生境遇;绘画风格;大写意

一、明代的社会背景

纵观中国古代整个封建社会的历程,从夏朝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趋势是慢慢上升的,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至明朝初期朱元璋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元气得到恢复,但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重,斩杀国家重臣与人才,垄断政权,导致其综合国力大不如前。并且封建的“人治”制度越来越僵化,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新事物出现,以至于后期的明王朝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一)科举仕途——单一化的选择

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进化历程。隋唐以前,选拔官吏主要依靠家族门第,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改良了官吏队伍,使得出身寒门的才子有机会改变命运,社会教育之风盛行,无数的文人骚客崭露头角,整体的文化氛围浓烈。科举制度的积极方面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盛极而衰。明中期后,政治已经渐露腐败,统治者为加强人们的思想束缚,消除自由意志,在科举考核中利用八股取士,对于“好文章”有了更加明确的评判标准,却并不允许异声存在。

(二)思想解放——多样化的趋势

明代初期,程朱理学在社会中还是处在正统地位。理学家朱熹认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万物皆有其理,理学在一段时间内便成为无数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富庶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等海上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使得封闭的地区本身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受到了冲击,贸易往来带来的商品极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与此同时,阳明心学也以不可阻挡之势在批判理学之中兴起,与理学的“格物致知”相对的则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提倡遵从自己的内心,打破了在当时处于主流位置的理学的霸主地位,极大解放了传统文化所桎梏的僵化思想,强调个人意志的声音出现,并且给予了人们诸多力量。徐渭便是从这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以及艺术风格。

二、徐渭的生平经历

(一)聪颖异常,少年成才

徐渭生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浙江绍兴人。父亲早逝、生母被逐出家门的经历使他的年少生活十分不如意,甚至还经常遭受他人轻视,但他却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品质,六岁时开始读书,九岁便能够自己做文章,以十岁稚龄仿照杨雄的《解嘲》作了《释毁》一文,一时间名声大噪,被乡绅们称为“神童”。他少年成才,时作文章,都颇有超乎千古的放荡不羁之感。在他入赘潘家之后,随岳父办理公务之时在途中吟诗作赋,结识了许多山阴文人。他与萧勉、沈炼等人结为文社,被当地人称为“越中十子”,一时间风头无两。在与这些文人的结交之中,他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都迅速得到了提高。

(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年少成名的徐渭受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颇多赞誉,以至于他将幼年时的自卑感转变为自大甚至是自负之感,可是身负大家期待的他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次遭受挫折,每每不得志。加上入赘后地位低下,如同奴婢,潘氏逝世之后他无家可归,去太仓谋求职位未果,至此过上了飘无定所的生活。直到胡宗宪对他的《进白鹿表》表示赏识聘他为幕僚后,才算扬眉吐气。好景不长,胡宗宪几次入狱并死于狱中。科考失利以及生活的磨难使他的精神深受打击,几近崩溃,甚至想要一死了之,遂作《自为墓志铭》,以残忍的手法反复自杀九次之多也未死。在功名道路上坎坷的徐渭,在家庭这方面同样极其压抑。潘氏死后,徐渭纳过一房小妾胡氏,但却因性格不合的原因几次闹上公堂,后娶一妻张氏,因怀疑张氏不忠而失手杀害后被捕入狱服刑七年,得到友人相助后方才出狱。

(三)晚年潦倒,抱愤而卒

出狱后的徐渭几次求取功名不成,因性格原因闹得不可开交,后被老友张元忭接回家中养老。好友去世后被沈襄劝回绍兴老家。徐渭厌恶严守礼法教条之人,经常有人上门求见,他大手一挥便答“徐渭不在”。他的生活潦倒困苦,钱财散尽之时便靠卖字画勉强度日,手头但凡稍微宽裕便收手不肯再作。晚年的徐渭贫病交加,一生所收藏的书籍变卖殆尽,常常无饭可食。他的性格也越来越诡谲偏激,曾拿斧头自毁容面,精神也愈加不可控制,直到七十三岁时,在饥寒交迫中去世。

三、徐渭的人生境遇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徐渭的人生遭遇使他的性格充满了不羁,他无视社会的条条框框,坚信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希望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够有价值,这体现在他的科举考试中。以他的聪明才智,若是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以亲朝廷,未尝创作不出会被录取的文章。他的性格敏感多疑,对生活有超越常人的敏锐感知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这超常的感知力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特艺术形象。他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艺术风格的内容题材、构图、笔墨技法等等。

(一)徐渭的人生境遇对其作品内容题材的影响

徐渭的绘画生涯与黄公望一样,都是50多岁才开始作画并且成就颇高的代表,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大部分作品在徐渭年老后被同门或追随者或骗或哄地要走,流传下来的作品70余件,大多被收藏于国内博物馆。徐渭所画题材大都为花鸟蔬果与鱼虫,充满了田园风趣,这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在胡宗宪入狱被杀之前,他的人生还没有那么多绝望与崩溃,这时所作之画大多只为“自娱”,小抒情意而已,在为数不多的画作例如《墨竹图》之中体现出的是稍清新典雅的风格,以竹子挺拔的精神来自喻,这时受到吴门画派雅致风格的影响还较大。在胡宗宪被杀以及错手杀妻锒铛入狱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出狱后的他画作的题材便是普通的乡野生活了。这一时期所创作的画有《四时花卉图卷》《墨葡萄图》《墨花图》《花卉十六种》等,借此类题材表现自己功名不得、散尽家财穷困潦倒的生活,如他在《墨葡萄图》中题“笔底明珠何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二)徐渭的人生境遇对其作品笔墨技法的影响

徐渭的花鸟画风格为放逸大写意一脉,可他的作品的狂放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徐渭前期的生涯中,他虽在科举上屡屡不得志,但生活并没有太多磨难,故作画只是他偶尔为之,受到文人的影响,他寥寥几笔不过是“自娱”而已,不为“娱人”。从《驴背吟诗图》《梅花蕉叶图》中不难看出,那时的徐渭还有几分闲情雅趣,笔墨也没有那么放逸,反而用笔细致,意境清雅。从他在《笋竹》题字“可发一笑”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徐渭比较注重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前期的徐渭笔墨呈现出清新淡雅的风格。中期时徐渭的“伯乐”胡宗宪入狱身亡给他的精神上一击重创,他错杀继妻入狱,在狱中激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这时的徐渭作画便不似之前只为“娱己”,而是稍稍带有些“小抒胸中忧生、失路之感”,与前期相比,他用笔用墨也不似前时意境清雅,而是笔墨稍微潇洒放松,随性而发,以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后期徐渭从狱中出来,获得自由后的他深感自由的重要性,无论是他的行径还是作画,都不羁潇洒、不为物役。他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以及情感的表达,为表明自己“游戏作画”的绘画态度,他说“老来戏谑涂花卉”,别人都是“画”,而他却是在“涂”。他以书法的狂草笔法入画,挥洒自如,淋漓泼辣,将笔墨在生纸上的表达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时期的徐渭一反吴门画派清新淡雅的风格,他大变其法,直抒愤世嫉俗之意,到这时,他才完成了花鸟画由宁静典雅向不拘形似大写意的风格转变。

四、徐渭的写意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徐渭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写意花鸟画提升到了能够强烈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的层面。在他之前的一位写意花鸟画家名为陈淳,与徐渭被并称为“青藤白阳”,二人皆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山人物,都是粗笔写意一脉,但风格却千差万别。陈淳的风格还属放纵但不失法度,徐渭是直接“扔了”法度,“不求形似求生韵”,以抒发个人的情感为目的。所作之画虽为花鸟蔬果鱼虫,却能够让人感受到“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愤慨之情,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这种放肆恣纵的画风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影响极其深远。就清朝来说,清初的八大山人可以说是受徐渭影响的代表。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他的一生也是磨难重重,故所画鸟类皆“白眼瞪天”,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与八大山人并称清初“四僧”的石涛、石溪、弘仁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徐渭风格的影响,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黄宾虹等画家也从徐渭的绘画风格中总结出了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通史:明代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何平.徐渭艺术风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周世芬.瘋癫苦难一画圣[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8.

[6]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7]刘超.奇才徐渭[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8]陈远洋.徐渭戏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9]付琼.徐渭散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大写意徐渭
徐渭来过多次苏州
风莺图诗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徐渭南腔北调
一拳打破古来今
用文心读徐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