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人性的呼唤

2021-08-03 09:47刘存荣
金沙江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乌蒙山文学创作年轮

刘存荣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学创作形式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让小说创作在中华文化日益繁荣的互联网时代重新换发生机,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让文学艺术沿着昨天历史轨迹真实反映记录现实生活,讴歌不同时代英雄人物,反映新时代年轻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保持文学创作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历史责任,是当前小说创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最近读了楚雄作家杨朝福的长篇小说《乌蒙山的年轮》和由《乌蒙山的年轮》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一晃四十年》,让我对新时代文学创作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杨朝福1962年出生在乌蒙山脚下普渡河畔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参军入伍,参加过对越作战,1982年考入昆明陆军学校,1995年转业到楚雄州政府机关工作。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长篇小说《乌蒙山的年轮》、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一晃四十年》,发表过《山野孤魂》《地富子女》《背水桶的苗族姑娘》等中短篇小说。反映扫黑除恶题材的长篇小说《孽缘》在网上发表以来,备受读者青睐。

在《一晃四十年》中,杨朝福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巧妙的构思,跌宕起伏的剧情,妙语连珠的人物对话,演义了一群从乌蒙山走出来的年轻人从走向战场到步入新时代长达四十年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是一群人、一代人的经历和生活,他们经历过贫穷和饥饿的中学时代,他们走进军营,在硝烟弥漫的中越战场上,用生命见证过血与火的战争场面。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他们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他们通过立功,报考军校提干,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爱情,但军人的爱情总是充满悲欢与离合。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他们离开部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权力与利益的竞争与搏奕中,“官场就像斗地主”,军人直率坦诚的性格总是与现实社会有些格格不入,好就好在他们是军人,不随波逐流,踏实做人,像乌蒙山那样挺起高昂的脊梁。

作品描绘了那些贪官污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丑恶嘴脸,记述了那些真诚友善勤劳朴实人物的人性轨迹,在当今混沌的文学创作潮流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现实意义的追求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时代所赋予的文学责任感。读了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一晃四十年》,我认为有三大特点值得述评:

一、具有鲜明时代性

《一晃四十年》成功塑造了艾英达、刘文、袁浩、海舒、罗冬冬、黄永康等一群毫无畏惧、有血性、勇于奉献牺牲的军人和朱云仙、吴燕、王娅萍、廖小丽、叶子、郑一雯、徐芳等军人的妻子或与军人有关的一群善良可爱的女性。同时也塑造了像汪跃生、尕局长、高市长这样几位大搞特权腐败的贪色又贪婪的反面人物。从作品中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感受到他(她)们都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人物。军人的敢于牺牲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军人的真诚与坦荡胸怀,军人的正直与善良,军人在各种消极腐败和不正之风面前,表现出刚正不阿的精神,在作品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一晃四十年》讲述了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们经历过贫穷落后的学生时代,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充满希望的时代和市场经济浩浩荡荡飞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人们需要一个处处洋溢正能量的社会,决不能让消极腐败有滋生的土壤。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崇尚英雄,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憎恨现实中的消极腐败。作品中主人翁之一的“尕局长”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小三”搞身份造假、档案造假、学历造假,为掩人耳目,搞曲线调动,最终让自己的“小三”当上国家公务员,为满足“小三”提出的非分要求,无原则办理人事调动,让国家财政为其满足个人私欲买单。

还有仪表堂堂的高市长对粉黛佳人吴燕垂涎欲滴,利用手中权力改变了一个打工妹的身份和地位,让绝美佳人吴燕由一个打工妹变成接待处处长。作品揭露腐败,批判特权,对现实生活中消极腐败予极大讽刺,表现出作者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其思想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具有奇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技巧

《一晃四十年》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品中主人翁艾连长为抢救战友,面对雷阵,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轰的一声巨响,工兵班长刚倒下,卫生员欲起身冲上去,艾连长一把按住小胡的头,自己冲了上去。他俯下身子,膝盖下面的地雷突然爆炸,艾连长被甩出两米之外,又触碰到另一颗地雷……”

艾英达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政治部王主任让刘文探家去看望艾连长的爱人,迟迟不敢把不幸的消息告诉朱云仙。朱云仙得知艾英达牺牲的消息后情绪失控,跟刘文抱在一起,泪如雨下,痛不欲生的场面足以便每个读者受到心灵的震撼……

作品塑造的副连长黄永康、为帮老战友挑选上门女婿的司令员、供销社主任汪跃生、武装部秦部长、大地主王金元女儿王恩瑶、幸运儿袁浩、刘文、段正忠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真情实感紧扣读者心弦,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许多场景催人泪下,让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满悲欢离合,体现了作品奇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技巧。

三、讲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作者从军1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6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多个行业、多个专业的体验和了解,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为他的文学创作扩展了空间。

读了长篇小说《乌蒙山的年轮》和由《乌蒙山的年轮》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一晃四十年》,使我对文学创作空间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同龄人,对六七十年代,对“文革”时期那段抹不去的朦胧记忆,对中学时代经受过的饥饿和煎熬,有着同样的感受。

作品中“阿贵走到父亲卖香油的摊位跟前,父亲只瞟了他一眼,没说话,从屁股底下背箩里取出一只黑色布包,递到阿贵手里……”“生产队分得几斤香油舍不得吃,卖了给娃们交学费……”“老子自从造反闹革命那天起,在这条街上我说了算,谁敢不听就绑谁,说得好老子放你们回家,说得不好把你们关起来喂蚊子……”“几个戴红袖套的市管队员一拥而上,抽出事先预备的棍棒,劈头盖脸朝卖油人的头上乱打,卖油人拼命反抗,将香油瓶砸向对方脑袋,油瓶子被市管队员的棍棒打破,香油全部撒满一地……”以及“食堂师傅”等人事物的描写,反映那时人们被极“左”思潮捆住了手脚,生存本能的抗爭是那样的无助,那个年代人们经历的大锅饭也好,割资本主义尾巴也罢,在今天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却是一段终生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李学智

猜你喜欢
乌蒙山文学创作年轮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年轮
山的国度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年轮
心事
最险恶地形下的千里转战:乌蒙山回旋战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