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儒释道思想交融方式略论

2021-08-03 09:29闫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元代交融思想

摘 要: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儒释道三家总是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差异中求融通,在斗争中求共生,在交流中求互鉴。元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融通文化格局的进一步确立时期,元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为儒释道三家融通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尽管元代儒释道三教也常有矛盾和斗争,但元代统治者对此多持兼容調和的态度,三家融合也是元朝儒释道三家代表性学者的共同理想和努力方向。元代儒释道三家均以自身思想主张为立足点,主动融摄其他两家,分别形成了“以儒家融通佛道”“以佛教融通儒道”“以道家融通儒佛”三种并驾齐驱的思想交融方式。这三种交融方式既各自为政又共同助力,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局面。

关键词:元代 儒释道 思想 文化 交融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儒释道三家总是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差异中求融通,在斗争中求共生,在交流中求互鉴,以期达到教育化导民众、和谐社会关系、传承思想文化的目的。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伊始,儒释道三家的早期互动就拉开了序幕。经过魏晋南北朝漫长的斗争、磨合、交融,隋唐时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在唐代大量涌现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尤其是最具中国化特征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出现,将佛教与中国本土儒道文化融合的浪潮推向了顶点。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吸收佛道二家思想精华而形成的,是贯穿宋金元明清五代的官方哲学。元朝是中国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融合文化格局的深入推进时期。从元代学术思想史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儒释道融合是三家代表性学者的共同理想和努力方向。元代儒释道三家均以自身思想为立足点,主动融摄其他两家,分别形成了“以儒家融通佛道” “以佛教融通儒道”“以道家融通儒佛”三种并驾齐驱的思想交融方式。

一、以儒家融通佛道

元代儒士中虽也不乏抵斥佛道之人,例如许谦就曾批判佛教的绝俗离伦,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儒士在思想上出入佛老,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理念。例如,由金入元的儒士耶律楚材,号玉泉老人,又号湛然居士,仕金元两代,曾辅佐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汗两朝三十余年。佛学方面,耶律楚材曾师从金元时期北方佛教泰斗——禅宗曹洞宗高僧万松行秀禅师。万松行秀禅师以“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著称,金章宗曾诏他于内殿说法,躬身迎礼,恭敬有加;元太宗窝阔台汗尊其为“万松老人”,后又奉之为国师。万松行秀禅师退隐从容庵时期,“主张以佛法治心,以儒法治国”a。 耶律楚材秉承其师教诲,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护持佛教的同时,也积极为儒家争取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耶律楚材对道教也并不排斥,成吉思汗三次召请丘处机问道时,耶律楚材作为内侍进行记录,“由此对全真道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其后将所录整理成书,即后世流传之《玄风庆会录》。提出儒释道‘三教同源,并于所著《西游录》中阐述这一观点”b。据《元史》载,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c。耶律楚材以其三教皆通的学养积淀,在蒙古帝国时期就为元朝奠定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格局的雏形以及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智慧治国理政的基调。再如,受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礼遇,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的赵孟頫也是儒释道三教兼修之人,这从他给自己起众多的号就可以看得出来,例如他曾自称松雪道人、太上弟子、水晶宫道人、三宝弟子等。赵孟頫一生亲笔恭录了许多佛道二教的经典,如《道德经》《黄庭经》《心经》《金刚经》等。赵孟頫夫妇曾拜元代禅宗领袖高峰原妙禅师为师,还与有“江南古佛”之称的中峰明本禅师交往密切。在现存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致中峰明本十一》的信札中总是以“中峰大和尚老师侍者”为上款,而以弟子身份自称,尽管中峰明本禅师要比赵孟頫小十几岁。元代大儒赵孟頫思想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无疑会影响与之交往密切的一些元代儒士群体。

元代致力于融合儒道思想的儒家学者也很多。例如,宋亡不仕元的邓牧与名道孟宗宝交善,“主张从思想上排除环境的牵累,做到‘由心不由境”d。儒士余琰“精于内丹炼养,糅合儒道二家之学,以儒家《易》理阐释丹道理论” e。元代经学大师吴澄“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作《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本,与为学之序,犹有得于邵子之学。校定《皇极经世书》,又校正《老子》《庄子》《太玄经》《乐律》及《八阵图》,郭璞《葬书》”f 。吴澄的经学思想与朱熹一脉相承,同时又吸收了陆九渊的心学精髓,其思想具有“和会朱陆”的特点。而朱子道学对于道家思想的融汇,陆子心学对于佛教思想的融汇是无须赘言的,因而吴澄的哲学思想其实也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

二、以道家融通儒佛

元代道教融通儒佛,始于兴起于道教北宗——全真道。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赐全真道教丘处机“神仙”称号,任命其总管天下道教,免除全真道人的赋税差发。据《大蒙古国累朝崇道恩命之碑》载:“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教休着者。据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g自此全真道的发展达到了全盛。全真道自创立之初便开始倡导“三教相通”“三教同祖”。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常教导刚入教门的弟子阅读经典时,“除了道教的《道德经》《清静经》外,还包括佛教的《般若心经》和儒家的《孝经》。把儒家和佛教的重要经典明确规定为本宗修道者的必读书”h。 全真道第二代教主马钰继承了王重阳的思想,提出了“三教门人尽是予师父”i的主张。丘处机是全真道的第三代教主,进一步提出了“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j, 倡导三教同源,对元代道教北宗的总体发展方向影响深远。

与道教北宗相对应的是道教南宗金丹派。金丹派的实际创立者白玉蟾也主张三教合一,“将儒释道三家之教归结为‘诚‘定‘清静四字,并以为三家修心养性之学,本即相互一致,可以统一纳入内丹修炼之中,提示南宗三教合一之思想”k。1229年,彭耜撰成《道德真经集注》,“以儒道合一、治国治身合一为宗旨”l。李道纯为白玉蟾的再传弟子,其思想学说融汇南北二宗,“既通《老子》《周易》,又达禅理,主三教合一,援儒入道”m。经过不断地思想互动与交流,道教内部实现了南北二宗的思想合流,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发展方面也达成了共识。

除此之外,道教融摄儒佛方面所做的努力还有:陈致虚融汇佛道二教思想撰成了《金丹大要》;道教正一派支脉天心派道士雷时中将儒释二家与道教贯彻混融,归于一致;生性好儒的道士刘玉将宋儒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列为道教真人,视陆九渊为一代宗师,等等。1233年,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刊成,全篇贯以儒家伦理规范,又融入佛道二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要求,也具有鲜明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特点。

三、以佛教融通儒道

禅宗是元代统治者最早接触的佛教宗派,尽管元代禅宗与藏传佛教曾有“禅教之争”,但同为大乘佛教信仰,禅宗高僧在元代同样很受尊崇。元朝中后期,中天竺指空禅师自那烂陀寺赴元朝、高丽弘禅五十四年之久,进一步促进了印度禅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禅宗是为世人所公认的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特征的佛教宗派,“在坚持佛教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同时,禅宗又将佛教的思想与传统的思想,特别是老庄玄学的自然主义哲学与人生态度以及儒家的心性学说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它独特的哲学理论与修行解脱观”n。元代统治者对禅宗的推崇,本身就意味着对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一种认同。

临济宗禅师海云印简(1202—1257)在蒙古帝国太师木华黎灭金之际被俘,不但没有受辱,反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保护和礼遇。海云禅师同其师父中观禅师一起被成吉思汗尊为“小长老”“大长老”,海云禅师还接受了成吉思汗所赐予的“寂照英悟大师”的封号。元朝立国后,海云禅师“曾为忽必烈说法传戒,并受命禅宗统领汉地僧人,免其差发……历事太祖、太宗、宪宗、世祖,为天下禅首”o。忽必烈在潜邸时,海云禅师为其引荐了天宁虚照禅师的弟子子聪,即前文所述的被誉为“元朝总设计师”的刘秉忠。再如,耶律楚材的师父禅宗曹洞宗的万松行秀禅师曾以佛禅之理阐释《道德经》,赵孟頫的师父临济宗的中峰明本禅师曾在对弟子们的开示中表明三教平等、一视同仁的态度。

禅净合一是宋元之后汉传佛教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净土宗白莲宗的普度大师在其《真如本性说》中也曾说:“真如本性者,父母未生已前一真无妄之体,谓之本来面目。禅宗则曰正法眼藏,莲宗则曰本性弥陀,孔子则曰天理,大易则曰太极,名虽有异,其实同一真如本性也。”p净宗也在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

元代的佛教居士中,对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发展贡献最大的当属静斋学士刘谧。1324年,居士刘谧《三教平心论》撰成,共二卷,是一部站在佛教立场上评述儒释道三教理论的著作,主张三教“虽其优劣不同,要不容于偏废欤!” ! 7其序言中曰:“三教之兴,其来尚矣,并行于世,化成天下。以迹议之,而未始不异;以理推之,而未始不同。一而三,三而一,不可得而亲疏焉。孤山圆法师(智圆)曰:三教如鼎,缺一不可。诚古今之确论也。”! 8《三教平心论》旨在平息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的论争,指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三教各有其独特的功用,应同尊互补,不可偏废。

元代佛教在儒释道三教关系中无疑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这就为元代佛教能够以自信独立的姿态融摄儒道二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为了赢得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政治支持和民众心理上的接受,主动与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广泛接触、深度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可称之为佛教的“主动中国化”;与此同时,儒道二家在批判佛教的同时,又在赞叹着佛教哲学的博大精深,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佛教在此过程中不断 “被动中国化”。元代佛教在保证自身平稳发展,力求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化中国”的同时,也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过程中日渐或主动或被动地“中国化”了。元代佛教中国化是在儒释道三教融通的过程中形成的。

综上所述,儒释道三家在元代虽也有矛盾、差异、斗争,但三者关系的总体趋向是和谐、交流、融通、共生。元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合一稳定文化格局的深入发展时期,儒释道和合共美的思想交融方式,铸就了元代儒释道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局面。

abdefgklmo! 8李似珍:《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宋元卷》,张岂之主编、刘学智副主编:《中国学术思想编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9页,第524页,第626页,第664页,第671页,第474页,第494页,第494页,第595页,第546页,第659—660页。

c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455页。

h 孔令宏:《道教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175页。

ij《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版,第25册第473页,第25册第815页。

n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78页。

pq《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第47册第344页,第52册第781页。

基金项目: 内蒙古教育厅重点项目“元杂剧中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研究”(NJSY18241)

作 者: 闫敏,河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元代交融思想
真美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交融的独特优雅
阿吾(一首)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