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透过那针脚,仿佛看见光

2021-08-03 09:38雷晶晶
艺术启蒙 2021年8期
关键词:针脚绣品针法

雷晶晶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月亮爬上了柳梢,院落里寂静无声,绣娘杨守玉正捧着几本西洋画册心潮澎湃。她反复琢磨画中的光影变幻与透视关系,思考着如何用针代笔、以线着色。在此之前,她已经能用平针绣法把八哥乌绣得栩栩如生,闲来无事还会画些像模像样的素描作品。将西洋绘画和东方刺绣结合起来无疑是个大胆的想法。她有一双灵巧无比的双手,正是这双巧手造就了我——“乱针绣”。没错,我不是一件绣品,而是一种神奇的绣法。我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虽然已有九十岁“高龄”,但我的心态很年轻,总是愿意绣些“新鲜玩意儿”。

针法先“乱”

你问我对自己的名字有何评价?我真实的想法是:“乱”这个字听上去不太雅致,但绝对生动形象

首先乱针绣的针法够“乱”。最为典型的针法是“交叉针”,好比人的两条腿故意斜着走路,只是针脚倾斜的角度略有差异。这种针法使得丝线的转折轻巧灵动,感光性极强。再来看看“三角针”,像不像胡乱堆在一起的火柴棍儿?丝线的方向有偏左的,也有偏右的,组成了一个个松散的“三角形”。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不易受到光影的干扰,适合表现平实厚重的事物。

别看我只提了两招针法就小瞧我,真正的乱针绣高手会忘掉那些条条框框,综合运用多种针法,达到“此时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色彩也“乱”

绣娘们常用“分层加色法”叠加出她们想要的颜色。一般来说需要五层色线参与调色,遇到复合色时,甚至会用到六七层色线。此法的“运针秘诀”就在于:稠密但不堆砌,清浅却不露底。层层设色、隐匿本色,方能浑然一体。

说到这里,我时常忍不住“吐槽”两句,为什么总有人说我的色彩和油画差不多?你瞧,油画的色彩是凝固的,而我能跟随光线的变化折射出各种颜色,单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我比油画更加光彩夺目!

题材“乱上加乱”

传统刺绣的题材多是梅兰竹菊或神话传说,个性飞扬的我主张万物皆可“绣”:春夏秋冬、鸟兽虫鱼、萌宠野兽、人物肖像、风景名胜统统不在话下。只有你想不到的题材,没有我绣不出的画面。

“慢热”的我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虽外形粗犷,性情却细腻无比。想要真正掌握乱针绣可要下一番苦功,切不可“眼高手低”。配线、剥线、穿线之类的活计都是基本功,需要不厌其烦地练习。练得久了,你自然会发现一些门道,比如狮子的鬃毛与少女的头发不能用同一规格的绣线,先学会把那根常规粗细的绣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再说别的。

夯实了基本功,你可以试着从“乱针绣风景”上手。经过长达五年的实习期、每天八小时的练习,才能晋升到“乱针绣人物”的级别。难度最高的要数“乱针绣素描”,设色貌似单调,却对绣面质感要求极高。

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作品,走针前绣娘都必须反复确认针法,并运用想象力预设绣品完工后的效果。整个绣制流程大致分三步:以粗长型的针脚线大面积“铺底”;再按照从大到小、从后到前的顺序突出绣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最后是用绣线“调色”,让绣面更加精致、细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用耐心战胜时间的过程,想和“慢热”的我成为朋友着实不易。

“幸运”的我

“好绣”不提当年勇,但我还是忍不住说一说当年我被评为“中国第五大名绣”的往事。现在的我已经被选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我心里真正的遗憾是,年轻人对我非常陌生。不过,倒是有一位小姐姐愿意与我交好,她叫吴澄。她的外婆陈亚先是杨守玉的关门弟子,母亲孙燕云早早承接衣钵。在外婆和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吴澄也成了一名乱针绣大家。

为了守正创新,吴澄曾去加拿大的藝术院校攻读时尚设计。学成归来后,她决定带着我一同踏上冒险之旅。她改变了母亲对艺术商业化的刻板印象,创立了新式乱针绣品牌,并将这种绣法应用到各种现代场景中:大到摆件、屏风,小到书签、手包,再到胸针、围巾、手帕,其间都有我的身影!在吴澄的努力下,我从家庭作坊迈入了产业化经营,绣品也远销海内外。

除此之外,吴澄还扛起了宣传推广乱针绣文化的重担,绣品陈列、策展、开绣坊、上网课样样能行……由衷感谢她的付出,让我的“粉丝”变得越来越多,希望有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与我同行,未来才会可期!

猜你喜欢
针脚绣品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褶皱艺术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主板功能不浪费 扩展针脚要会用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在确定圆心的过程中认识圆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