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服:在视觉文化实践中走出自信

2021-08-05 05:27
大众文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汉服民族

蒲 薇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这是“汉服运动”响亮的口号,表达了服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汉服热”受到了政策的支持,看似“主流”的话语,但在“复兴”过程中发现,这种文化实践却处于亚文化的实际地位,更多的是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现代汉服“复兴”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统汉服文化符号,而是成为更多人现实的“穿衣”视觉文化实践,践行国家文化自信。

一、现代汉服的内涵

从2003年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成的汉服走街串巷被报道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发现、宣传,政府发声等方式,汉服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越来越多的易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爱好者们加入汉服文化运动中,参与汉服文化活动,重构现代汉服体系。

“汉服”可以理解为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的概括性简称,指代汉族人在历史上曾经拥有,但现在已经消亡了的民族服装。汉服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古代汉服,源自皇帝创制衣裳,直至清朝初期,实行“剃发易服”政策消亡;二是现代汉服,“自辛亥革命以来,在继承‘传统汉服’的基础上,体现华夏(汉)民族传统服装风格、表现华夏(汉)民族文化特征、寄托华夏(汉)民族情感、凝聚民族认同,并明显与其他民族服饰相区别的、由人民群众自主演化的、为现代人服务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

汉服的发展经了双重断裂,一次是清朝统治时期的“剃发易服”,随着王朝更替,清朝统治者改变服饰款式,形成自己一族的等级化和礼制化制度,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一次是现代社会工业革命的冲击,西方文化的植入,让民族服装发生了本质变化,民族服饰不再是本民族唯一的服饰,并且民族服饰的运用场景发生了变化,让民族服饰可以应用在仪式或者节日中。经过历史的冲刷,才形成如今现代汉服的概念。

二、现代汉服的文化实践和认同

据《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汉服已购用户规模为1800万人。从文化实践因素看,有约四成消费者认为汉服代表着如今的国潮新时尚,是出于对视觉文化、审美体验、流行时尚的追求,有近五成的消费者出于是对汉服文化认同才产生的购买和消费体验。从对于现代汉服的设计、发展看,还有约六成的消费者,认为可以在保持汉服基本形制不变的前提下设计得更漂亮,可见现代汉服的视觉文化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论从实践者还是观看者角度,对于现代汉服的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份认同也是毋庸置疑的。

1.视觉文化实践

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以来,后现代文化中日常生活逐渐趋于审美化,即是消费入侵到审美文化中,视觉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文化因素,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图像时代”。现代汉服文化正是后现代社会和消费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视觉文化。现代汉服通过“拼贴”传统汉服形制、纹样,达到象征飘逸或表现四时之序、伦理秩序等审美功能。

现代汉服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同胞们趋于对这种审美标准的追求,通过穿着现代汉服体验式的表达,展示在各类公共空间中,让这种是视觉文化开始变得“普遍化”,让更多人认识和接受这种视觉文化,通过身体转化了视觉文化符号,在展示和观看的同时,又吸引更很多同袍加入汉服“复兴”活动中来。

现代汉服的作为视觉文化符号,就是在传承中重构现代汉服审美功能。通过以历史为依据,参考古代文物、绘画等,提炼晋制、唐制、明制等典型代表的形制结构,结合古人的哲学和思想体系,对传统汉服的文化要素进行提取,突出民族共性,淡化朝代个性,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生活实用性进行再创造,通过坚持民族文化理念,重构出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等典型服饰形制,逐渐形成现代汉服体系,让现代汉服能在更多、更广的公共空间被穿着。目前,现代汉服通常的应用场景包括政府或企业活动、影视作品、剧本杀游戏、角色扮演(cosplay)游戏、节日、艺术照以及华裔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表演中,但总体来说,现代汉服的应用场景大多都是一些特定场所活动或者游戏之中,即便是在开放的大学,只是偶尔能看到日常穿着汉服的学生,看似获得“主流”权力话语,却未真正成为主流文化。

2.身份认同

消费社会体现出高度普遍的视觉化,视觉文化作为消费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产品的视觉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在当代消费社会中。视觉逐渐成为建构世界和自我的重要通道。通过消费汉服这一视觉文化,现代汉服实践者获得自我满足,达到娱乐和“游戏”体验,身着汉服,在繁杂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自己的喜好,展示自己对于东方美学的审美追求,通过这种视觉的文化实践表达自身价值、个人品位和个性。汉服文化的实践者们,可能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职业,他们在线上、线下空间展示消费汉服文化的过程,被更多“其他”人看见和承认,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他们又成为一种“表演型”的社会角色,获得了对于这个“表演者”的角色认同。在消费过程中,现代汉服文化实践者参与聚会、雅集、漫展等社会活动,形成了“同袍”群体文化,获得群体认同。

3.民族文化认同

同样是作为民族服饰,韩服、和服不仅能在当地的影视作品中出现,更能在生活场景中展示,然而出现在电视剧中的汉族服饰,却很少出现在生活中。在现代汉服兴起之前,有人认为中山装、旗袍是汉民族服饰,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汉民族服饰无法真正被界定。中国56个民族中,汉民族缺少一个统一的民族服装认同标志,因此对于民族认同的外化视觉形象产生了焦虑,应运而生的现代汉服,逐渐地缓解了这种民族认同焦虑,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了民族认同感。

现代汉服结合了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带来的传统礼仪和风俗,诸如周室宫廷传承的礼制、魏晋风度、盛唐华美等,让同袍在最初的视觉文化实践中,消费审美符号,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习得诸如拱手、作揖、跪拜、鞠躬等礼仪,“学礼立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悟、继承古代人文精神和气质。现代汉服的实践者对汉服形制和古礼的追求,构成了同胞们的文化资本和对雅致生活的认同,通过汉服这一消费符号,重新构建民族认同,这不同于古代那种通过服饰来统一天下,达到不同社会阶层身份的认同,这是一种对于汉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认同。

三、现代汉服文化自信“入世”

现代汉服文化虽然目前还不是主流文化,但现代汉服活动圈一直呈现公开或者半开放状态,加之入门现代汉服文化圈门槛不高,植根于汉族人民心中的文化认同感一直有待被“召唤”,而现代汉服这一视觉文化很快、很直接地进入到大众视野中,这就让原本小众、在线上传播的爱好,发展成大众理解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借助当今各类网络媒体,汉服文化活动将有良好的宣传、展示、交易、建构认同的平台;顺应“世界图像时代”发展的潮流,又拥有“主流”话语支持,可见,中国文化开始对视觉刺激进行关注和强调,汉服文化已经成为消费社会背景下典型的中国视觉文化。

现代汉服要活下来才是文化,成为文化自信,才能走出去,才能活得更久,因此现代汉服不能只有审美和象征功能,也不能单单作为一种消费符号,现代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可以兼具实用性的,要成为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和媒介。

首先,让大众重新唤起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集体记忆,在文化活动、影视剧、节日庆典、学生入学礼、成人礼等日常活动中要科普汉服文化或要求穿着现代汉服,让大众除了心理上接受,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场景上要敢“穿”,敢于实践和展示,理解消费汉服文化也是在创造一种传播符号,传达新的文化含义。其次,作为服饰,就需要设计者结合当今时代审美特征,设计出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平衡的现代汉服,能够与日常穿搭和谐共生的穿搭体系,增加现代汉服的穿着次数。再次,明确现代汉服体现国家几千年来的文化内涵,相应的通过科普和教学,习得相应文化知识、礼数,让身着汉服者行汉礼,将中国文化内涵不断发扬,形成自信的文化道路。最后,汉服的“复兴”之路要依托新媒体平台,让本身自带网络流量、关注度和话题性的现代汉服文化向外扩散、推广,获得更多观看、展示场景,让现代汉服既可以表达自我,又可以创新自我,获得更多的认同,达到“文化交流”目的。

现代汉服作为一种典型的视觉文化方兴未艾,现代汉服文化圈的同袍保持对东方美学、中国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期望,让汉服能够更自然地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从而达到汉服文化“复兴”。作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必定会有资本在发展过程中涌入,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原创、版权、品牌、行业标准等等,但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主导,应该能直面现代汉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传统文化不断升温发展的今天,汉服作为一种民族、国家文化,必然能提升中国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同袍对个性化消费观念和身份认同的追求。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汉服民族
汉服新“江湖”
MINORITY REPORT
欢欢喜喜购物记
“汉服热潮”诠释文化自信回归
上台说汉服
当青春遇见汉服
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设计
意象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审美意义研究
汤鹏作品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