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杨梅不同网室避雨栽培模式效果比较研究

2021-08-05 00:37邹秀琴戚行江梁森苗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采摘期露地栽培果率

邹秀琴,汤 婧,吴 越,戚行江,孙 钧,梁森苗

(1 浙江省青田县农作物站,浙江青田,323900;2 浙江省青田县气象局,浙江青田,3239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4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21)

避雨栽培可避免成熟期果实被过量雨淋导致落果,目前,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的果树有葡萄、樱桃、杨梅等[1-3]。果树避雨栽培技术是浙江省农技推广“五大”主推技术之一[4],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浙江省杨梅避雨栽培面积500 hm2,主要以大棚和网室两种避雨栽培模式为主。采用避雨栽培能有效降低雨水对杨梅果实的不利影响,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延长采摘期,提高采收率,实现高效益目标[5]。近年来,国内对杨梅避雨栽培的相关研究较多[6-7],但有关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结合前人研究,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开展单株网室和连片网室两种避雨栽培模式效果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山地杨梅的避雨栽培模式,为杨梅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

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试验在浙江省青田县瓯南街道平风寨春华家庭农场南木宕杨梅基地进行,面积20 hm2,海拔450 m,年平均气温16.4 ℃,≥10 ℃年平均活动积温6 364.1 ℃,全年无霜期长达294 d,年平均降水量1 697.7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663.9 h,坐南朝北山坡地,坡度20 °,土壤砂壤土,pH值5.8。

1.2 材料

14年生东魁杨梅,树高3.5 m左右,冠幅5.5~5.8 m,选择树势中庸、结果正常、管理一致的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杨梅各3株做为试树,以露地栽培3株杨梅为对照。

1.3 方法

1.3.1 网室搭建 单株网室(见图1),采用市场定制的 8条6 m长DN20热镀锌钢管搭建,以树干为中心,两两对称,一端固定于树冠四周,另一端在树冠上方两两连接固定,园地上下坡落差,采用夹接的方式补高,树冠离棚顶、四周分别保持0.8 m、0.2 m以上的距离;在病虫害防治基础上,采前40 d全树覆盖40目防虫网,四周用压膜卡固定于棚架上,基部均用沙包压实,防止害虫入网。

连片避雨网室(见图1),依据山地杨梅园地势呈阶梯式搭建热镀锌钢管大棚,肩高5.5 m,顶高6 m,单栋宽6 m,顺坡6连栋,纵跨36 m,横跨42 m,树冠顶部与棚顶保持1.5 m以上距离;侧顶部安装摇膜通风口,便于通风降温;在病虫害防治基础上,采前40 d大棚顶部覆盖0.07 mm厚聚乙烯膜,四周覆盖40目防虫网,农事操作进出及时关门,防止害虫入内。

图1 杨梅单株网室和连片网室避雨栽培

1.3.2 观测项目及方法 温湿度测定:2020年6月8日,在试树树冠上部悬挂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型号ZDR-20),分别测定温度、相对湿度等,7月3日取回记录仪开展数据分析。

果实品质测定:成熟期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摘成熟一致、大小均匀果实6个,每处理3株共90个果实,重复3次,测定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和露地栽培杨梅果实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质量。单果质量用电子天平称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按GB/T 12295—1990测定。

采收期调查:分别记录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和露地栽培果实采摘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比较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对杨梅果实成熟期及采摘期的影响。

采收量统计:统计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和露地栽培的果实采收量和落果量,重复3次。成熟前5 d,在树冠下部架起比冠幅略宽的收集网,隔天收集统计落果情况;采摘期隔天统计果实采收情况,同时分级统计优质果数量,计算采收率、落果率及优质果率。

贮存性能观测:成熟期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摘成熟一致、大小均匀果实6个,每处理3株共90个果实,重复3次,置于16 ℃空调房内观测贮存性能,果实出现白腐、软腐则判定为坏果。

经济效益测算:调查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和露地栽培杨梅经济效益,调查采收杨梅市场销售价格,根据试验基地18株/667 m2的栽植密度,测算每667 m2产量,计算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温湿度的影响

2.1.1 温度 由图2可以看出,单株网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温度差异不大;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温度与露地、单株网室栽培的差异随外界环境变化,且连片网室避雨栽培下全天温度相比其他两个处理更为平稳。在晴天或短时降水情况下,棚膜可以起到阻隔外界,减少太阳直射,遮阳降温的作用,因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温度低于露地、单株网室栽培;在阴天或雨天情况下,光合作用因光照不足受到抑制,植物生长以呼吸作用为主导,又因棚膜对CO2和热量散失的阻碍,造成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温度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同理,夜间在没有太阳辐照的情况下,棚膜主要以保温作用为主,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温度一般高于露地和单株网室栽培。

图2 杨梅不同栽培模式下温度日变化

2.1.2 相对湿度 由图3可以看出,单株网室和露地栽培的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及大小都基本一致,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相对湿度与露地栽培的差异受降水和日照共同影响。全天无降水(弱降水,1 mm以下)而有日照情况下,因连片避雨棚膜内温度较低,造成棚膜内相对湿度一般大于其他两种模式;当降水与日照均出现的情况下,由于棚膜遮阳作用,温度较低,相对湿度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当出现午后降水时,棚外相对湿度明显增加,并逐渐超过棚膜内相对湿度,但相比降水开始时间略有滞后;全天有降水但无日照的情况下,外界相对湿度持续较大,甚至达到饱和,避雨棚膜起到挡雨作用,造成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相对湿度低于露地、单株网室栽培。夜间段,随着日照消失,温度逐渐降低,由于棚膜具有保温作用,因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下相对湿度接近或略低于露地和单株网室栽培。

图3 杨梅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2.2 对果实采收期的影响

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采摘开始时间分别为6月23日、6月25日,较露地栽培6月21日分别延迟2 d、4 d才成熟上市;采摘结束时间分别为6月30日、7月4日,较露地栽培6月27日分别延后3 d、7 d采摘结束;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采摘期分别为8 d、10 d,较露地栽培采摘期7 d延长1 d、3 d。单株网室和连片网室避雨栽培均可延迟成熟期,延长杨梅采摘期,避开上市高峰期,缓解市场销售压力,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效果更明显。

2.3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平均单果质量分别28.8和34.3 g,较露地栽培的平均单果质量22.6 g,分别提高27.4%和51.3%;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2.9%和12.8%,较露地栽培的12.7%,提高1.6%和0.6%;优质果率分别为74.8%和90.0%,较露地栽培的54.6%,提高37.0%和64.8%。3种栽培模式的平均单果质量和优质果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平均单果质量、优质果率显著高于单株网室栽培,单株网室栽培的平均单果质量、优质果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3种栽培模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网室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综合品质。

2.4 对果实采收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每株采收量分别为31.0和46.4 kg,较露地栽培16.5 kg分别增加14.5和29.9 kg;每株落果量分别为14.0和12.5 kg,较露地栽培27.0 kg分别减少13.0和14.5 kg;每株采收率分别为68.9%和78.8%,较露地栽培37.9%分别提高81.8%、107.9%。3种栽培模式每株采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每株采收率显著高于单株网室栽培,单株网室栽培的每株采收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其中连片网室避雨栽培防落果成效最显著。

表1 不同栽培模式的杨梅果实品质和果实采收量比较

2.5 对果实贮存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果实贮藏第6天,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好果率分别为52%、和78%,较露地栽培26%分别提高26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果实贮存第10天,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好果率分别为18%和42%,较露地栽培1%分别提高17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果实贮存第12天,露地栽培、单株网室栽培均无好果,而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好果率还有14%;直至贮存第14天,3个处理的果实全部变坏。说明网室栽培明显提高杨梅果实贮藏性能,有助于延长杨梅保鲜期,其中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果实贮藏性能最佳。

表2 不同网室避雨栽培模式果实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比较

2.6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0年,露地杨梅花期受多阴雨天气影响,着果率不高,杨梅产量略低于往年,杨梅市场行情一路走高,鲜果售价较往年上涨30%左右,网室栽培的杨梅果实品质优,错开上市高峰期,延迟、延长上市,市场供不应求。由表2可以看出,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优质果售价分别为60和80元/kg,较露地栽培杨梅售价30元/kg分别高出30和50元/kg;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普通果售价30元/kg,较露地栽培售价16元/kg高出14元/kg。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 516和3 480元/株,较露地栽培390元/株分别提高1 126和3 090元/株。按试验基地栽植密度18株/667 m2折算,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实现每667 m2经济效益分别为27 288和62 640元,较露地栽培每667 m2收益7 020元分别增加20 268和55 620元。说明网室避雨栽培促产业提质增效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网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温湿度差异不显著。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显著改变环境温湿度,在晴天或短时降水的情况下,棚膜起到遮阳降温作用,温度低于其他两种处理;在阴天或雨天情况下,棚膜以保温作用为主,温度高于其他两种处理;在夜间没有太阳辐照的情况下,棚膜主要也以保温作用为主,表现为温度一般高于其他两种处理。全天无降水而有日照情况下,湿度一般大于其他两种处理;全天有降水但无日照的情况下,湿度低于其他两种处理;在夜间,湿度接近或略低于其他两种处理。与黄茜斌等[8]防虫帐晴天起到遮光保湿作用,阴雨天起到避雨保温作用的研究结果一致。

两种网室栽培均可延迟成熟期,延后和延长杨梅采摘期,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延迟2 d、4 d成熟上市,延后3 d、7 d采摘结束,采摘期延长1 d、3 d,从露地栽培杨梅采收开始,到连片网室避雨栽培采收结束持续14 d。与梁森苗等[9]研究相比,成熟采摘期延迟、延后、延长效果差异较大,可能与树体负载量、成熟采摘期天气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

防虫帐阻隔了杨梅果蝇等为害,帐内果实虫果率和每果虫数大大降低,肉柱完整性好,果实硬度提高[10]。生产中,嘴壶夜蛾、金龟子等成虫对杨梅果实为害也较大[11],防虫网对这些害虫也有较好的阻隔作用。连片网室避雨栽培顶部薄膜起到了避雨作用。防虫避雨结合解决了杨梅生产中果蝇和雨水两大技术瓶颈。

两种网室避雨栽培模式设施环境利于杨梅生长发育,果实综合品质明显提升,延迟成熟上市,延后、延长采摘期,避开上市高峰期,缓解市场销售压力;防虫避雨相结合,防落果成效明显,果实采收率和贮存藏性能明显提升,促产业提质增效显著。综合分析,山地杨梅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提质增效显著优于单株网室栽培模式。

猜你喜欢
采摘期露地栽培果率
茶园添新绿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徽州贡菊开采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
不同苦瓜品种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差异及最佳采摘期研究
风媒对猕猴桃授粉作用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