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主义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2021-08-05 05:49赵秀芳
速读·上旬 2021年8期

赵秀芳

◆摘  要: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和杰出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集体主义道德情操,以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苏霍姆林斯基五卷本》中讨论了关于集体、集体主义教育、为何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如何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论述。笔者在阅读及思考后又进行总结,提出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主体观、爱情观和个性观等观点。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主体观;方法观

一、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概述

(一)集体主义教育

1.集体主义教育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集体活动对学生德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集体主义教育是交往基础上的互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个人愿意同别人交往,而且终身都怀有这种需要,这是集体主义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的基础。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教育。学校集体主义教育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人关心人,人对人负责”的理念中,而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最幸福的人。

第三,集体主义教育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师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上,更要将教育落实在学校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落实到师生的生活中,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四,集体主义教育是情感交流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只有真诚地、尊重地营造出有激励作用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对各成员之间差异和矛盾触及得越轻微、越细心,受教育者才会产生强烈的信念和希望,才会更加敏感地接受集体对自己的影响。

二、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的主体观、爱情观、个性发展观

(一)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的主体观

学校集体的成员不单单是学生,而且也包括教师。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是相互独立并各有不同生活特点的组织形式,两者都按其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着,既不能划一条线将它们截然分开,也不能用任何一堵墙把它们隔离。学校集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统一体。在学校集体中,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学生集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与教育者。

1.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的爱情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教育的进行,是建立高尚的精神心理关系。在这方面的行为规范是极其明确的,它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完全一致,”集体及其成员指甲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造就未来的公民,而且可以造就未来的男人和女人,也可以使未来的父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相互关系式集体中整个道德文明的最真实的标志。要培养真正的男子和真正的女子,清楚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且通过集体劳动帮助青少年树立真正的爱情观。

(二)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的个性发展观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与集体的生活、集体主义教育密不可分的。学生的个体完美,取决于个人与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完美决定的。

学校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促进学生集体与个人集体的和谐关系,教育学生懂得懂得“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为是崇高的道德表现”,“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符合共产主义思想的要求。只有在集体奉献中的人,才能在道德上、精神上、心靈上,成为更完美的人。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个体需要和兴趣的作用;通过建立各学科小组、劳动创作小组、兴趣小组保证个性全面发展。

三、苏霍姆林斯基集体主义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启示

(一)利用班集体的优势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基层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表示:集体主义的培养需要从基层集体开始。

在思想上,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班集体思想理念。潜移默化中,将学生至于“个人——集体——社会”的体系中进行教育,从而自觉为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信念斗争。

在班级氛围上,利用班级体的舆论氛围。充分了解人的社会集体性,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认同敢会使学生在班级行为中学会用集体的眼光来判断是非,即合群行为。通过班集氛围,让学生了解“哪些事是可以做的,那些事是不可以做的,那些事是必须做的”。

在班级活动上,可以利用班集体的传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是一个宝库”,在这个宝库中凝聚着许多集体的精神财富。他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有许多优良传统:一年级学生的“首次铃声节”、毕业生的“最后铃声节”,此外还有“无名烈士纪念日”、“列宁诞生纪念日”等。这些传统会有助于他们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二)挥教师集体作用,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依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出具有强大的教学水平高超、乐于奉献、具有创造创新性的教师集体。

第一,统一教师集体教育信念,构建和谐团队。每一位教师都要主动融入集体,把集体的教育信念变成自己的信念,形成一个互相尊重并能进行创造性合作的教师集体。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进行言传身教,用自己模范的行为示范学生,帮助学生进步与成长。

(三)将集体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需求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中,应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等.《苏霍姆林斯基(五卷本)》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95.

[2]蔡汀,王义高等.《苏霍姆林斯基(五卷本)》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29.

[3]梁娅,王小丁.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