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句,提升表达能力

2021-08-05 07:27方潇楠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竖琴词句桃花

方潇楠

【教材分析】

《三月桃花水》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充满生趣和诗情画意。

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仍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批注、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合作学习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情感体验,提升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绮、谈”两个生字,理解“桃花水、绮丽”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辨认字义,读准多音字“和”。

2. 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竖琴”和“明镜”,自主批注,以读促悟,想象画面,迁移自学,体会作者笔下桃花水的和谐之美,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尝试从桃花水欢快、清澈等角度,模仿文中的比喻、拟人等写法,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预习感知水醒之美

一、图诗作引,课题质疑

1.再入乡村,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走进了多彩的乡村生活,感受到了它的纯朴、独特与美好,学习了怎样抓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生活,感受乡村的美好。

2.图诗作引,揭示课题:(配乐,出示图片和诗句: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读了诗句,你猜到它描写的是什么吗?是三月桃花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刘湛秋写的散文《三月桃花水》。(板书课题)

3.据题质疑,自主读文: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叫三月桃花水?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

二、预习展示,感知全文

1.预习展示,学习新词:课前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我整理了同学们摘抄的词语。谁愿意来领读?(预习单内容如下)

●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___遍。

自我评价:☆☆☆☆☆

●我会摘抄课文中的新词5个,把它们端正、清楚地写下来。

●我会摘抄我最喜欢的句子,在书中批注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寫出了桃花水          和          的特点。

2.引导学生聚焦多音字,根据多音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和谐地跟着唱——应和   (hé   hè)

●态度温和——和蔼           (hé   hè)

●搅拌——和面                 (hé   huó)

3.提炼关键词,感知全文:三月桃花水到底美在哪里呢?你能找到两个关键词吗?(板书:声音欢快、河水清澈)

三、说说最爱,朗读体悟

1.学生朗读摘抄的句子。教师相机引导,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适时质疑:文中哪一句写出桃花水醒来了?(出示语句: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说说最爱,初感“美丽”:谁能来说说这一句美在哪里?

3.想象画面,感受“绮丽”:是啊,美在“绮丽”。你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朝霞图片,理解“华美艳丽”)

4.体悟比喻,朗读展示: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点点桃花比作一万个小酒窝)这样的比喻带给我们怎样的美感?你能读出这样的美吗?(出示桃花落在水面上的图片)

5.聚焦动词,再读展示:哪些词告诉我们河流醒来了呢?(舞动、流、洒、回旋)谁能再读一读?真好,河流被大家读醒了,充满了生机。听,三月桃花水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出示图片,播放流水的声音)

(设计意图:借助预习单练习初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得正确、流利,读出了感情。阅读理解和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默读,还是出声读,都是一个获取信息、加深感悟的过程。此时,学生披文入境,品读文本,加之预习单的辅助,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板块二: 自读自悟音律之美

一、自读自悟,自主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用心反复读课文第3、4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喜欢的原因。

2.同桌互读喜欢的句子,交流喜欢的原因。教师再次巡视指导,把握学情。

二、抓关键词句,悟中促读

1.抓关键词“竖琴”,读音律之声。

(1)出示竖琴图片:让我们来听一听竖琴的声音,边听边读第3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把桃花水比作“竖琴”呢?(听音乐,感受水声的明快、轻柔、悠长)

(3)小组读、男女读、轮流读第4自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音律之美。

(4)讨论: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板贴:忽大忽小、低语谈心、叮当声。板书:柔美多变)

2.读省略号,悟音律之美:省略号表示什么呢?你能来试着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引导,出示语句,丰富学生的想象。(配乐流水声)

那湍急的哗哗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撞击树根的水波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奔跑进水田的鼓点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乐朗读,诵赞美之情。小结:叮当声、低语、哗哗声……多么悦耳动听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美!(生配乐齐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自读自悟,与同桌交流,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忽大忽小、低语谈心、叮当声”,体会桃花水声音多变、清脆、柔美的特点,感受这是一首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歌。)

板块三:迁移自学清澈之美

一、自学品读,寻关键词句

过渡:“竖琴”一词尽显三月桃花水的音律之美。接下来请继续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学习课文。

我能做到:

●用心反复读课文第5、6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小气泡批注喜欢的原因。

●我能独自完成学习表格。

二、小组合作,悟清澈之美

1.小组内四个人一起朗读语段。

2.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补充表格。

3.选出代表,或做好合作展示的准备。

三、交流展示,读清澈之美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写法的巧妙,体悟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随机指导朗读。(板贴:燕子、垂柳、姑娘)

四、展开想象,写清澈之美

1.抓住省略号,引导想象:省略号表示什么呢?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桃花水还给谁照鏡子?(蚯蚓、春笋、蝴蝶、蜜蜂、农民、儿童、桃花)

2.美图引导,动笔仿写:让我们动笔来写一写吧!学着散文家刘湛秋的表达方法,描绘桃花水的清澈之美!(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写,可以描写图片,也可以写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关注学生是否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动态的变化和静态的色彩,是否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相互学习和评价。

4.小结: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能运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和大散文家刘湛秋一样,真棒!原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写散文也不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抓关键词语悟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小组交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这样才是有效的。在自主合作研读中,学生抓动词,找颜色,诵读句子,展开想象,描写春色,加深了理解和感悟,习得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板块四:总结拓展语言之美

一、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1.深情诵读,赞叹总结:我们通过朗读深深感受到了桃花水的音律之美和清澈之美,那么课文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呢?(沉醉)难怪作者如此赞叹: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生诵读)

2.回应课题,引读“沉醉”:通过学习,我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三月冰雪融化,三月万物复苏,三月桃花盛开,三月农民播种,三月大地忙碌……

3.畅说回顾,共醉文中。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引导:沉醉在轻柔多变的流水声中;沉醉在透亮明净的清澈河水中;沉醉在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的春光中;沉醉在农民忙碌播种,遥想秋天丰收的希望中……

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美文

总结:今天跟着刘湛秋爷爷游览了农村三月桃花水的绮丽风光,让我们习得了优美的语言,学会抓住关键词“竖琴、明镜”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请欣赏《雨的四季》片段《春雨》,你会发现更多的自然之美。(配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进行诵读,情到深处自然流露,结合板书体会“沉醉”一词。随后拓展的片段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进一步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动态美、画面美、简洁美。)

(浙江省杭州市澎汇小学   310016)

猜你喜欢
竖琴词句桃花
竖琴海绵
桃花眼
喊桃花
斗牛犬“桃花”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夜半寻鼠
海洋里的“竖琴”